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朱冀玲(4).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37040173
  • 上传时间:2024-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0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长治里小学 朱冀玲 数学源于现实也要归于现实,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数字和字母的运算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从小学习数学开始,就应当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数学模型就为现实和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新标准》首次提到了数学模型的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质就是数学建模能力目前,数学建模活动在大中学中早已蓬勃地开展,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还没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由此,我认为应该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起着颇为重要的作用,那么,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模型呢?一.创设情景 史宁中教授认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它鲜明地表述了这样的意义:建立模型思想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造,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教学更富情趣,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兴趣的激发,减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先用媒体播放两个同学上学的动画情景(两个同学分别住在学校的两侧,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5分钟两人同时到达学校诱发学生观察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寻找新知学习的切入点——唤起相遇问题的生活经验接着教师与学生联手,现场模拟表演(王明与李华运动情况),引导学生用上“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 “相对而行”、“最后相遇”这几个关键词描述他们的运动过程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模拟表演、打手势等直观生动的演示方式描述王明和李华的运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相遇问题的模型雏形,为建立数学模型做好准备2、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从纷杂的实际问题中,筛选出有用信息,从而抽象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数学建模”的起点;二是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全面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必要时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要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就是“建立模型思想”的核心。

      这样,让学生有效地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