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doc
42页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 方浅61004121081.江西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江西是产茶大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开始做茶,且一直延续到唐朝,在全国都非常畅销白居易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其实有个背景,那就是当年全国三分之一的茶叶在浮梁县集散根据文献记载,从唐宋到明清,很多茶叶从江西流出,浮梁因而成为重要的茶叶之乡陈文华介绍:“在唐代,浮梁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茶贸易集散中心,且上交的茶税最多时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三虽然在南宋之后有所衰弱,但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因为引进红茶,浮梁茶叶生产贸易又重新崛起2.江西茶道闻名中外 道可道,非常道;茗可茗,非常茗道家的自然观,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及观念的源头道无所不在,茶道只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茶的天然性质,决定了人们从发现它,到利用它、享受它,都必然要以道家观念灌注其全部历程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这就确立了茶文化恬淡寡欲的本性道教的“隐逸”,即是在老庄虚静恬淡、随顺自然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茶文化有着内在的关联,隐逸推动了茶事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江西茶道融合了儒、释、道、文、史、哲、艺、医等多种传统文化精髓,“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诗中,皎然是最早将“茶事”和“道”连在一起的人在唐代,我国就已大兴“茶道”,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近现代整个中国都少有人从事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茶道”和“茶艺”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江西茶人开始了复活和弘扬中国茶道的工作任职于江西的陈文华被媒体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首,江西人余悦被媒体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江西很快就“尝”到了甜头,最值得一提的自然要算婺源茶道了婺源茶道注重“敬”、“和”、“俭”、“静”的道德精神,其在国内外表演都受到了由衷的称赞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合著并出版的十卷本《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也把婺源茶道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首先进行介绍与此同时,修水县、浮梁县也组织了茶艺团,开始发掘、整理和再现民间茶道 3.江西禅茶文化影响亚洲茶事 “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之一,江西的茶文化,与佛教一样源远流长当代人越来越注重身心的修为,品茶被看作是抵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禅茶的概念逐渐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且范围越来越广。
江西产茶的起源,即与佛僧关系密切,首开茶树培植之先河的即是寺院的僧人江西名茶庐山云雾最早就是江西庐山、云居山的寺院僧众培育出来的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庐山僧侣劈岩削谷,取诸崖壁,间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另有史书记载,庐山植茶始于慧远之后不久,庐山也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之所在,慧远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此一住就是30年,直到圆寂大文学家谢灵运,为大师作文纪念并立塔碑下在慧远的影响下,庐山各寺院也纷纷栽植茶叶,太兴僧人饮茶之风,有力地推动了庐山的茶业生产,为庐山饮茶文化注入了佛教文化的基因茶与禅两种不同的传统文化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禅茶文化,并由最初二者物质功能的结合发展到统一的智慧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江西禅宗功不可没在历史悠久、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法门寺举行的“首届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表演后,得到了中、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茶文化专家和茶道表演艺术家的高度赞扬很快,中国茶叶博物馆将“禅茶”的表演人员聘请到馆,由江西这个摇篮诞生的“禅茶”成了中国茶叶博物馆重大活动的“保留节目” 4.茶界“赣军”人才济济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悦告诉记者,之所以江西茶文化相对于其他省较为突出,这与江西拥有一大批对茶文化研究感兴趣的人是分不开的。
单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就有20多人,他们有的学文学,有的学历史,有的学哲学,还有的研究经济,多种专业、多门学科让江西茶文化研究变得异彩纷呈除此之外,全省11个城市还“虎踞”着一批默默耕耘的研究人员近十年来,他们不求钱财、不求出名,辛勤地在书海中遨游,奉献出了一篇篇颇有见解的论文和一项项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上个世纪90年代,广东、北京都出现了有组织、有计划研究茶文化的团体,但江西却是成气候最早的不夸张地说,至今为止,江西研究茶文化的队伍仍是国内最为强大的 江西省图书馆馆长章伏源,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到茶文化研究中来的,那时他还是图书馆保管部主任因为工作之便,他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硬是沙海淘金般找出了许多古人对茶文化的研究文字江西省博物馆的胡丹是一位文静的女士,她也是省内最早与茶文化研究结缘的人员之一她在馆内的任务是保管书画,于是与本身的专业结合在一起,关注起了茶文化、茶绘画作品,潜心于茶书画的研究省社科院图书馆馆长王河,对古籍情有独钟,把先秦至宋元的茶文化资料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梳理;哲学研究所副所长赖功欧,撰写的第一篇茶文化论文就是《茶与隐逸》,出手不凡,此后一直致力于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的研究;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叶青,喜爱书法,出版过字帖,对宋代书画艺术研究颇有成就,现在正钻研于明代茶文化研究;此外,社科院胡长春、王建平、胡颖峰等人在这一领域也颇有发言权„„ 5.江西茶叶品质优越、品种繁多 江西地处全国绿茶金三角产区,不仅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而且山地资源丰富,为茶叶生产创造了独特的适宜环境,哺育出了品质上好的茶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则是对江西茶叶的形容。
江西茶业联合会副会长赵沙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年国家质检部门组织对各区域茶叶进行抽检,检测重金属含量、农药残渣量是否超标,江西连续多年抽检合格率都是100%,甚至几次还抽检出‘零农残’,这充分说明江西茶叶绿色无污染江西茶叶品种众多,绿茶、红茶、白茶都有优质品牌人们说起江西茶叶,无不以绿茶为荣江西绿茶中,名品繁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中有历史悠久,依庐山而现于历史得名、更依庐山名扬天下的庐山云雾茶有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狗牯脑山并以狗牯脑山而命名的狗牯脑茶此外,近年来江西红茶异军突起,红茶也成为江西茶产业的主力军,如河红、靖红、宁红、井冈红等,大有江西茶业一片红的势头其中“宁红金毫”条紧细秀丽,金毫显露,多锋苗,色乌润,香味鲜嫩醇爽,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多芽同时,江西白茶品质也十分优越,其中有产自江西省资溪县,因满叶披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的资溪白茶有产于江西省靖安县,外形圆紧秀直匀整,色泽白嫩,茶香浓郁,滋味甜和的靖安白茶 6.中外交流屡显身手 江西在国内外茶人心中始终占有一定的分量由陈文华研究员主编的《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至今已历时12年,已经发表了一千多万字的茶文化研究论文和各类文章。
它广泛团结了一大批国内外茶界权威及茶文化研究爱好者这本杂志已经成为国内外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权威性茶文化刊物2021年,日本出版《茶道学大系》,其中关于“现代中国的茶史研究”论文全部选自这本杂志近几年来,由余悦研究员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10本)、《中国茶叶艺文丛书》(5本)、《茶文化博览丛书》(5本)以及有250多万字的巨著《中国茶文化经典》,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其中许多文章或观点多次被人作为“经”、“典”而引用、参考 十多年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成果,而且在推广中国茶文化、推广中国茶艺方面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他们先后帮助北京、上海、广东、广西、云南、山西、福建、陕西等许多省市自治区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或国际茶会此外,江西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还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一有重大活动,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第二篇: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之渊源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之渊源 摘要: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采,要想更内在地、更深刻地了解中日两个民族,不了解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都难以全面地了解。
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文化都蕴含丰富,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民族特性 日本茶文化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然而,从最初的不断模仿到不断的改造并注入日本的民族特色,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文化进行比较,以说明这两种文化所体现的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中国;日本;茶道;文化;渊源 一、茶文化的定义及研究目的、意义 (一)文化及茶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们生活样式的全部,是人们亲手创建的有形无形的成果的总和,每个民族、地域、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得以发展,尤其在哲学、艺术、科学、宗教等领域发展迅猛文化由人类创造并推进了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关于茶文化先学大家们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文化以茶为载体传播各种文化,茶和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道是茶文化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今的茶道追求修身养性,遵从礼法,日本饮茶起源于镰仓时代,后发展成诸多派系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茶由中国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日两国文化的象征,因此也可以说茶是中日交流的结晶和见证。
研究日本茶道,对于促进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当今这个物质化世界,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心理也容易失衡,人际关系紧张,而茶道中的“和、静、清、寂”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因此,提倡茶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提出问题 茶道精神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可以从茶在日本的由来,发展及所传达的精神方面来考虑中国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作用和历史地位 三、研究方法并收集资料 (一)收集资料本文不仅有老师的细心指导,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有关茶文化的资料,以确认其中的人物、时间、历史事件都是正确的 (二)研究方法读很多有关茶文化的文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取素材,观点,发现茶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探求茶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茶的起源及茶文化的发展 (一)茶的起源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f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荼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烹荼尽具”的约定,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
《僮约》订于两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国人饮茶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晚期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二)茶文化的发展茶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l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茶,是文人异士会面必不可缺的一种东西这些人能在茶中喝出友谊、喝出交情中国人,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中国茶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点之一 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王褒是四川资中人,买茶之地为四川彭山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见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