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乡下人家课堂实录.doc
11页《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 吴 琳 【设计理念】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案遵循这样的思想,设计了以“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通过平凡事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乡村风光图片、课文部分段落演示文稿);舒缓优美的伴读音乐 2、学生准备: 家在农村的同学,想一想自己家乡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家在城里的同学可在家长带领下体验乡村生活,向熟悉农村生活的人询问乡村生活情况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媒体导入,激起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的眼前会浮现出画面吗?什么样的画面? (大屏幕打出课文插图)你们瞧,这便是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
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的呢?让我们读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新词〖设计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从读课题开始,便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整体感受课文描绘的乡村美景,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抽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注意下面词语的读音: “结出”的“结”读一声;“场地”的“场”读三声 注意下面字的写法: 率: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 巢: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注意下面词语的意思: ⑴ 时令:季节 读读相关的语段: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 ⑵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读读相关的语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照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指乡下人家按常理总要养几只鸡鸭之类的家禽 ⑶ 纺织娘: (出示纺织娘的照片)一种昆虫,黄褐色或绿色雄的前翅部有发声器官,发出象纺车一样的声音 2、小组学习,组员轮读课文 3、全班选读: 指名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后学生参与评价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长句较多,学生不易读好因此在认读生字、新词之后,设计了组内轮读和全班选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读通,读顺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试着给每幅场景起个名字,在空白处标注 2、全班交流,讨论,读有关语段教师指点,归纳板书:瓜藤攀檐 鲜花轮绽 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 小鸭戏水 门前晚餐 月明人静 3、师小结: 读过课文,这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浮现眼前,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示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幅幅画面,分享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设计意图〗 让学生疏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幅场景起名字,第一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一、读全文,体会景物的美感 1、指名7位学生各从以上画面中选择一幅,读有关的段落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画出有关的语句,他细体会,可以在空白处标注、画批〖设计意图〗 在交流之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自读自悟,才能在交流时畅所欲言二、全班交流,领悟景中情味 按照板书中归纳的几幅画面说一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乡村风景的美丽?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点,重点体会下面几段: 1、瓜藤攀檐: (出示演示文稿)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这里“装饰”指的是什么? “高楼门前蹲石狮”和“树旗杆”给人怎样的感觉?而农家小院的这种“装饰”给人怎样的感觉?(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雨后春笋: (出示演示文稿)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你怎样理解“探”字? 3、群鸡觅食: 出示: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从这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你体会到怎样的美感? 师小结: 耸着尾巴的雄鸡,“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门前晚餐: 出示: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观察书上的插图,看着图说一说,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师小结: 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喜欢的就背一背〖设计意图〗 本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精读中采用了“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以“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乡村风景的美丽?”展开交流,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空间和感悟空间,使学生形成多元的独特感受,在交流中体会作者抓住与农人关系密切的普通事物,仔细观察,发掘美感的表达方法三、讨论探究,明确课文主旨 1、师: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也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的美。
齐读最后一段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讨论: “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回顾全文,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 (写作顺序、写作方法) 教师边勾画板书,边小结: 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顺序交叉描写,在写法上抓住最普通的农家生活场面,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设计意图〗 围绕最后一段展开讨论,意在由此回到课文的整体,回味乡村诗意的美,重温写作的顺序,感悟写作的方法教师的小结将这些学习目标进行了疏理,帮助学生提升了认识四、配乐赏读,摘抄课文佳句 师: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配着优美的音乐再把课文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意境 指名配乐分段读全文。
把你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多读几遍稍后随着音乐读给大家听〖设计意图〗 配乐赏读,进一步陶冶情操,积淀语感摘抄美文佳句,并读给大家听,意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完成课后的作业 五、拓展延伸,自读“阅读链接” 师:感受了乡下人家如诗如画的生活,让音乐陪伴着我们,继续跟随诗人戴望舒到雨后的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全班轻声诵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板书设计】乡下人家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瓜藤攀檐 鲜花轮绽 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 小鸭戏水 门前晚餐 月明人静 房前屋后 春 夏 秋 白天 傍晚 深夜〖设计意图〗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是课文的中心句,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生活画面,因此,从此句中提练出了几个关键词,统领板书 一幅幅生活场景横向铺开,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按顺序呈现画面,也有助于教师在总结全文时勾画板书,点明写作顺序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一项学习任务,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总结全文时,教师在板书的下方,边勾画板书,边列出课文的写作顺序,与弧线、箭头相配,易于学生形象感知,突破学习难点。
特别建议】 在第一课时,“给每幅生活场景起名字”的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帮助学生提炼语言如有学生的说法更合理,完全可以换用学生的,不要把教师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学生概括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启发、引导,为学生做出示范,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概括 教学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要目标明确教师在总结时,要充分利用板书呈现的一幅幅“画面”,边讲解边勾画,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哪里是“房前屋后”,哪里是“春”、“夏”、“秋”,哪里是“白天”、“傍晚”、“深夜”,从而整体感受课文的表达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