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涩脉的脉象.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51053364
  • 上传时间:2022-09-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涩脉的脉象 【关键词】涩脉;脉象研究;脉象 涩脉是往来艰难、如轻刀刮竹的一种脉象,主精亏、血虚、瘀滞和顽痰涩脉与结脉、代脉为一类脉象,都是以迟缓为共同脉率,其性质均为阴涩脉的脉象特点为脉率迟缓、脉形细小、脉律不齐、参伍不调,有如雨沾沙之脉感[1]笔者通过对100例涩脉患者脉象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脉律 涩脉是脉率迟缓、脉律微微止歇、脉形细小、充盈度较为充实的一种现象《脉象》载:“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王冰说:“涩者,往来时不利而蹇滞也[2]“蹇滞”即滑伯仁所说的“往来难”“如轻刀刮竹”,也即张璐所指的“涩滞不前”蹇滞”“往来难”“参伍不调”“涩滞不前”都是描述脉律,“蹇滞”是指脉律不均匀,“往来难”和“涩滞不前”是指脉有止歇李中梓说:“盖涩脉往来迟难,有类乎止而实非止也100例涩脉有67例有不规则的止歇,止歇的时间平均不到0.15秒,时间非常短,往往被忽略而误认为是正常脉律参伍不调”是指间歇的周期不规则根据我们的研究,涩脉可有不到0.15秒的不规则的止歇,这一点和古人描述是一致的[2] 2脉率 涩脉的脉率古代医家已有定论,李中梓说:“迟细而短戴启宗说:“细而迟因此涩脉的脉率为迟缓脉率。

      根据我们对100例涩脉的研究,有49例为迟脉,36例为缓脉,85%的脉率为迟缓脉率由此可见涩脉是迟缓基础上的不规则的微微止歇的一种脉象古人把涩脉划定为阴性脉象,这是主要的依据也根据这一点,可以认为寒邪、湿邪以及寒性的瘀血、痰饮、阳虚是形成涩脉的基本原因 3脉形 涩脉的脉形为短而细小李中梓说:“迟细而短,三象俱足短”,不及本位,关脉明显,寸脉与尺脉之位缩短;“细”,脉形如线,指下分明短细脉为细小脉,故涩脉的脉形为细小细小是气血不能充分输出的表现,而见血虚、气虚或瘀滞,故涩脉主精亏、失血、血虚、瘀滞100例涩脉中短细小者57例,弦长细小者38例,正常者5例 4脉力 脉力有三种,一是无力脉,二是有力脉,三为接近平力脉100例涩脉中43例为无力脉,其余都不能确定为无力脉,但比平力脉相比又显脉力不足,也有近1/3的病例出现有力的涩脉涩脉是以细为基础的,细脉本身就是无力脉,因此,这里所说的有力脉是相对的,是在细脉基础上脉力偏强,涩脉的脉力较复杂,这要看疾病的具体病情,但以无力为主 5脉位 涩脉的脉位也不固定,100例中有51例为沉位脉或接近沉脉,其次为不浮不沉,也有少数,特别是亡血、失血者脉位偏浮。

      如果没有外感表证、出血、气脱等病者,单纯的涩脉罕有浮象涩脉的脉位以沉为多见,如有浮象为逆偏浮的涩脉见于失血者,为失血、气脱的先兆[3] 6充盈度 涩脉的充盈度不足,有近半数的涩脉充盈度明显不足而脉形细小,而在诊脉时空虚感并不明显,这是由于涩脉患者多有血管硬化的变化,变细的血脉和细小的脉搏可相对地维持充盈,故诊脉时无明显的空虚感觉,甚至于还有一种“如雨粘沙”的实硬的感觉[4]无血虚的涩脉患者并不少见,故其充盈度有不亏虚的,特别是瘀滞型涩脉,其充盈度相对较实 脉往来艰难,脉形细小是涩脉脉象的基本特征和确定涩脉的主要依据,脉律止歇、脉位偏沉、脉率缓慢是确定涩脉的重要脉象,脉力只能说明相关疾病的气之盛衰,而对于确定涩脉没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培琳.详谈细论28脉[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8:167. [2]郭教礼.试探濡、涩、硬、动脉的临床主病[J].中医研究,2007,20(10):56. [3]刘冠军.脉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121. [3]陈冬志,牛欣,董晓英,等.涩脉脉图和血流动力学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3):164165.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