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疗质量及安全教育记录38281.pdf

2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75723883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2M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5 年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方案 一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时间 培训容 一月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 二月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 三月份 医疗质量管理 四月份 危急值管理制度 五月份 医疗质量管理 六月份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七月份 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八月份 医疗质量管理 九月份 危急值管理制度 十月份 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十一月份 转诊制度 十二月份 - 主要容: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 一、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响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平安性问题 二、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 具有抗感染临床经历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前方可使用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医院要建立规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30%的抗菌药物, 应及时将预警 - 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40%的抗菌药物, 应慎重经历用药 〔三〕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50%的抗菌药物, 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75%的抗菌药物, 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二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主要容: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 - 的大手术 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 对β-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展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三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 主要容: 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作出评估,制定改良措施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教科、护理部、院感科、门诊办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视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良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方法,催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展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视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 四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 主要容: 危急值管理制度 一、定义 "危急值〞是指当*种检验或检查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如果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正确抢救时机 二、报告围 1.心电检查 1.1 急性心肌梗死 1.2 严重及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颤抖;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并 Q-T 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抖; 二度 II 型及二度 II 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快频率的窦性心动过速〔>180 次/分〕以及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40 次/分〕 ; 窦性停搏 〔>3 秒〕 或窦性静止 〔>3 秒〕 ,24h 动态心电图停搏(>5 秒〕 。

      2.放射检查〔MR、CT、*线〕 2.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严重的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脑疝、急性脑积水;颅急性大面积梗死〔围到达二个脑叶或全脑干围或以上〕 ;脑出血>30ml 2.2 骨关节系统包括: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骨盆环形骨折;胸外科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 - 2.3 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异物;液气胸>2/3,尤其是力性气胸;肺栓塞、肺梗死 2.4 循环系统包括:心包填塞、纵膈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出血 2.5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腹膜后血肿 3.镜检查 3.1 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活动性出血 3.2 胃血管畸形、消化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3.3 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3.4 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4.超声检查 4.1 夹层动脉瘤 4.2 盆腹腔出血 4.3 脏破裂 4.4 大量心包积液,有心包填塞 4.5 急性动脉血栓 5.检验检查 工程名称 戒备值围 单位 备注 低值 高值 电解质 钾 2.5 6.5 mmol/L 血浆 - 钠 110 155 mmol/L 血浆 氯 75 120 mmol/L 血浆 钙 1.5 儿科:1.75 3.4 mmol/L 血浆 血液生化工程 葡萄糖 2.8 新生儿:2.2 55.5 mmol/L 血浆 胆红素〔新生儿〕 -- 307.8 umol/L 血浆 肌酐 -- 880〔急〕 umol/L 血浆 二氧化碳分压 13 33 mmHg 动脉血 氧分压 40 - mmHg 动脉血 血常规〔血液科复查标本除外〕 血红蛋白浓度 成人:50 新生儿:60 成人:200新生儿:220 g/L 全血 - 白细胞计数 0.5 50 *109/L 全血 血小板计数 15〔血液病除外〕 1000 *109/L 全血 凝 血 功能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5 30 秒 血浆 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 80 -- 秒 血浆 D-二聚体 1.5 -- g/L 血浆 三、报告与登记 1. 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心 "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在检查〔验〕时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非正常上班时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2.登记管理 -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 ,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 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 〔验〕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四、管理和考核 1.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工程与"危急值〞围和报告登记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容,医务科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展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良的具体措施 六、本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五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 主要容: 医疗质量管理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根本规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有效防、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平安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平安教育,结实树立质量和平安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良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根底理论、根本知识、根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六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 主要容: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平安性、有效性、经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响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处方管理方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视检查工作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展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响和考前须知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围使用药物, 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响,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围 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医师在使用有严重不良反响的药品时应告知患者,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防止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展 - 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和有严重不良反响的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当。

      五、中、西药剂科应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对药品进展拆零调配,并加强管理,杜绝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中、西药剂科必须按照"处方管理方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展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报告 六、严格控制门诊大处方 门诊处方注射剂为 1 日用量,口服及外用制剂为 3~7 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一日用量;慢性病口服制剂处方用量可延长到15~30 日用量,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门诊处方每处方金额不得超过 150 元;如超过必须经过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的记录违反上述规定的处方,药师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重新开具处方如果医师拒绝重新开具处方,药师有权拒发,并向病人说明情况 七、实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每月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抽查处方和病历, 对不合格处方、不合格病历进展汇总分析,尤其对不合理用药进展每月点评和院公示合理用药指标如下: - 〔一〕处方指标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5.根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6.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 7.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承受清洁手术者,术前 0.5-2.0 小时给药百分率 4.重点外科手术前 0.5-2.0 小时给药百分率 具体指标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另行制定。

      八、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 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从而确保抗菌药物等药 - 品使用趋于合理 继续执行"关于控制药品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的暂行规定",各科室要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简称药占比,下同〕控制在规定的围全院控制药占比低于 42% 各科室药占比由财务科统计 药占比超额局部按金额的 20%从处方医生的效益工资中扣除 九、实行药品超常预警与动态监测制度 每月对医院使用量排名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展公示,对监测到的不合理用药积极进展干预 每月对药品使用量前 50 名的医生中药占比超标的前 10 位医生在院公示对第二次进入前 10 位的医生进展诫勉谈话,三次进入前10 位的医生暂停处方权一月 十、加强药物不良反响监控工作 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响必须报告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并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响监测表〞, 发现漏报或隐瞒不报者, 扣当事医生一次 50 元。

      七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 主要容: 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医疗技术的管理 医院实行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是执业诊疗科目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平安、有效每年年初由拟开展的科室到医教科申报,初步审核后,报请院学术委员会审定批准前方能实施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应用未经批准或平安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技术 〔二〕根底医疗质量管理 1.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医疗质量考核每月一次根底医疗质量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参加的全面医疗质量检查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制定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良方案,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展检查,并作好记录和科室考核 3.医院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展考核,并进展全院通报。

      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反响制度和督办制度,对个别现象实行反响制度,而对普遍现象和较严重的问题实行督办制度,要求科室主任限期整改 八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主要容: 医疗质量管理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根本规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有效防、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平安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危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响、有创诊疗操作等〕 、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急诊、手术室、镜室、ICU、产房、新生儿病房、供给室等〕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平安教育,结实树立质量和平安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良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和常规。

      4. 加强全员培训, 医务人员"根底理论、 根本知识、 根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九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 参加人员签到: 主要容: 危急值管理制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平安的重要环节, 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 年版〕",对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2010 年十二月十三日文件〕文件进展修订,特制订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三、定义 "危急值〞是指当*种检验或检查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如果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正确抢救时机 四、报告围 1.心电检查 1.1 急性心肌梗死 1.2 严重及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颤抖;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并 Q-T 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抖; 二度 II 型及二度 II 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快频率的窦性心动过速〔>180 次/分〕以及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40 次/分〕 ; 窦性停搏 〔>3 秒〕 或窦性静止 〔>3 秒〕 ,24h 动态心电图停搏(>5 秒〕 。

      - 2.放射检查〔MR、CT、*线〕 2.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严重的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脑疝、急性脑积水;颅急性大面积梗死〔围到达二个脑叶或全脑干围或以上〕 ;脑出血>30ml 2.2 骨关节系统包括: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骨盆环形骨折;胸外科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 2.3 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异物;液气胸>2/3,尤其是力性气胸;肺栓塞、肺梗死 2.4 循环系统包括:心包填塞、纵膈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出血 2.5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腹膜后血肿 3.镜检查 3.1 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活动性出血 3.2 胃血管畸形、消化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3.3 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3.4 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4.超声检查 4.1 夹层动脉瘤 4.2 盆腹腔出血 - 4.3 脏破裂 4.4 大量心包积液,有心包填塞 4.5 急性动脉血栓 6.检验检查 工程名称 戒备值围 单位 备注 低值 高值 电解质 钾 2.5 6.5 mmol/L 血浆 钠 110 155 mmol/L 血浆 氯 75 120 mmol/L 血浆 钙 1.5 儿科:1.75 3.4 mmol/L 血浆 血液生化工程 葡萄糖 2.8 新生儿:2.2 55.5 mmol/L 血浆 胆红素〔新生儿〕 -- 307.8 umol/L 血浆 肌酐 -- 880〔急〕 umol/L 血浆 二氧化碳分压 13 33 mmHg 动脉血 - 氧分压 40 - mmHg 动脉血 血常规〔血液科复查标本除外〕 血红蛋白浓度 成人:50 新生儿:60 成人:200新生儿:220 g/L 全血 白细胞计数 0.5 50 *109/L 全血 血小板计数 15〔血液病除外〕 1000 *109/L 全血 凝 血 功能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5 30 秒 血浆 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 80 -- 秒 血浆 D-二聚体 1.5 -- g/L 血浆 四、报告与登记 3. 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心 "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 - 级医生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在检查〔验〕时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非正常上班时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十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参加人员签到: - 主要容: 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容 〔一〕医疗、护理、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响、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答复其所要了解的问题 〔二〕"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 1.是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展沟通。

      2.是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和家属进展正式沟通 3.是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集中进展沟通 二、医患沟通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床旁首次沟通:一般疾病,要求主管医师查房完毕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进展沟通交流;护士在病人入院 12 小时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并抚慰病人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响、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措施及费用等容进展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护士等一起召集病区病人及家属,集中进展该病发生、开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进展沟通,答复病人及家属的提问至少每月一次,并记录在工休座谈记录本上 4.出院防视沟通:对已出院的病人,医护人员采取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展沟通,并作好记录在出院访视记录中。

      三、医患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一〕根本要求 尊重、诚信、同情、耐心 1.一个技巧 倾听——请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介绍〔解释〕——请多向病人或家属说几句, - 2.二个掌握 掌握病情、 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 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 3.三个留意 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 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 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响,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防止 防止强求对方及时承受事实; 防止使用易剌激对方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防止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防止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适时舒缓 〔二〕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只要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此类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展沟通在晨会交班中,除交医疗问题外,可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不满意苗头作为常规容进展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的作好沟通工作并记录在晨会记录本中 2.交换沟通对象: 在*医生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困难时, 可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其沟通 3.书面沟通: 对丧失语言能力或*些特殊检查、 治疗的患者可用书面沟通。

      4.先请示后沟通: 当下级医生对*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 先请示上级医生,然后再沟通 5.协调统一沟通:论断不明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展解释,以防止各自的解释矛盾对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四、"医患沟通制〞的制度保障 把"医患沟通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医务部、护理部、质量考核办将定期每月抽查一次,查病历了解"医患沟通〞记录情况,还将不定期进展督查,了解医患沟通的实施情况,听取病人意见并由考核办通报实施效果,并加以评价,提出改良措施或意见,向全院通报对拒不执行"医患沟通制〞和在执行过程中仍有病人投诉,病人不满的,则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十一月份医疗质量与平安教育培训记录 时 间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高同林 - 参加人员签到: 主要容: 转诊制度 1.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由科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 经医务科报请院长批准, 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前方可转院。

      2.各省、市、自治区级医院病员〔包括门诊病员〕需转外地医院治疗时, 应由所在医院科主任提出, 经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同意,报请省、市、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办理手续急性传染病、麻风病、精神病、截瘫病人,不得转外省市治疗 3.病员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较重病人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病员在转入医院出院时,应写治疗小结,交病案室,退回转出医院转入疗养院的病员只带病历摘要 4.病员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登记,按联系的时间转科转出科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转入科写转入记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