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代玉鸟与商代社会.pdf
18页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 2 期商代玉鸟与商代社会尤仁德商代玉雕,以生产工具、礼仪器和 曖饰器为主曖饰器多以动物形象为造型,如鸟(包括凤)、鱼、鳖、龟、牛、羊、猪、兔、虎、象、鹿、狐、龙、蝉、蝗、螳螂、晰蜴等等, 其中以鸟形较常见 如安阳殷墟妇好墓即出土了各式鸟形曖达六十余件,由此可见一斑鸟形曖之所以大量出现, 是因为商代奴隶制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社会生产虽以农业为主, 而畜牧业、 渔猎业仍占重要地位, 玉鸟是猎禽和家禽饲养 的反映鸟类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农桑、捕禽、食鸟、用羽等,与社会意识形 态如宗教、神话、祭祀等,以及与人民、地名、方国、军事等关系致密本文企图通过考古发掘及少量传世品中商代玉鸟的研究,说明当时社会的一 些侧面首先简要介绍常见玉鸟的种类及其造型、纹饰的一般特征一、野禽类(一)燕呜禽雨燕目,雨燕科多产于东北南部、河北、山西、河南、 山东、甘肃南部、四川、江苏等地图一, 1,见《考古学报》(以下简称《学报》)1977年第 2 期图一1、16、18— 25、31—39.殷墟妇好墓2、9—12、14、17、27.殷墟西区墓3、4.山东益都苏埠屯商墓5、 6、8、26、28—30、40.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传安阳殷墟出土)7.黄浚《古玉图录初集》13.黄浚《衡斋藏见古玉图》15.黄浚《邺中片羽》安阳殷墟妇好墓(以下简称“妇好墓”)出土。
圆雕圆眼,尖喙略 钩,长翅稍展而掩尾双钩阴线刻颈羽纹、背羽纹、勾云纹图一, 2,见《学报》 1979年第 1 期安阳殷墟西区墓葬 (以下简称“西区”)出土大圆眼,叉尾(残) 阴线刻尾羽纹、喙部穿孔图一, 3,见《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第1 辑第 124 页山东益都苏埠屯商墓出土造型与上器大同阴线刻背羽纹,双钩阴 线刻翅羽纹、勾云纹背部穿孔图一, 4,出处同上器造型与上器大同双钩阴线刻斜方格纹、勾云纹,阴线刻尾羽纹图一, 5,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浅浮雕圆眼,双足前伸(左足残),足分三爪,叉 尾,短翅阴线刻勾云纹、尾羽纹图一, 6,“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浅浮雕大圆眼 宽阴线刻翅羽纹、 勾云纹、尾羽纹 背部穿孔图一, 7,见黄浚《古玉图录初集》(以下简称《初集》)卷3·42长尖喙,双圈圆眼阴线刻尾羽纹图一, 8,“博艺”藏传安阳殷墟出土绿松石片雕阴线刻圆眼及尾羽纹喙后穿孔腹 部刻“田”字二)雀鸣禽雀形目,雀科多产于东北、内蒙、甘肃南部、河北、河 南、江苏、四川等地图一, 9,见《学报》 1979年第 1 期西区”出土短尖喙,圆眼,尖尾,足分三爪胸部穿孔图一, 10,出处同上器。
雕法与造型和上器大同长凹尾,宽足图一, 11,出处同上器雕法与造型和上器大同尖喙稍长图一, 12,出处同上器长尾下垂足形简概阴线刻翅羽纹、勾云纹、尾羽纹胸部穿孔图一, 13,见黄浚《衡斋藏见古玉图》下25尾部夸张得细长胸部穿孔三)莺雀形目, 曗科,莺亚科图一, 14,出处同图 9造型、纹饰与图12 大同尖喙长,长尾四)腊嘴雀形目,雀科图一, 15,见黄浚《邺中片羽》卷3 下 30头较大,尖喙钩垂至胸前甲骨文雀字作曘(《铁》 8·2),从小从隹,义为小鸟上述玉雀皆作小鸟形,与此相合雀因其羽色,古称为黄鸟《诗·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谷, 无啄我粟以其为害禽但是,雀在繁殖、哺育雏雀期间,需捕食大量有害于 农林的昆虫、杂草籽,雀应为益多害少之禽五)鹰猛禽鹰形目,鹰科多产于东北南部、河北、甘肃、青海、湖 北、湖南等地图一, 16,见《考古》 1977年第 3 期妇好墓”出土尖钩喙,圆眼翅边缘呈脊齿状,宽 凹尾阳线雕翅羽纹、背羽纹、勾云纹形象凶猛生动六)雁游禽雁形目,鸭科多产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长江中 下游等地图一, 17,见《学报》 1979年第 1 期西区”出土展翅高飞状尖喙,长颈,宽翅,短凹尾。
七)长尾雉鸡形目,雉科多产于河北、山西、河南西部、陕西南部、 湖北、安徽等地图一, 18,见《学报》 1977年第 2 期妇好墓”出土侧身回首状头上有冠羽,双圈圆眼,尖喙,身为 鸡形,抿翅,长形分枝尾阳线雕翅羽纹造型优美,雕琢精良《说文·鸟部》:‘ 曙,走鸣长尾雉也《文选·西京赋》薛综曰:“雉之健者为 曙,尾长六尺据此,此玉雉实即《说文》之曙八)鸮鸮形目,鸱鸮科多产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甘肃东 部等地图一, 19,见《学报》 1977年第 2 期妇好墓”出土头上有二毛角,圆眼,菱形眼眶,长钩喙下 卷至胸前,短翅,背出脊齿,短尾触地,短足,足分四爪双钩阴线刻翅羽纹、 勾云纹、尾羽纹图一, 20,出处同上器雕法、造型、纹饰与上器大同双毛角内卷,足分三爪图一, 21,见《殷墟妇好墓》(以下简称《妇好墓》)图版139浅浮雕圆眼,有耳,尾尖内卷阴线刻翅羽纹、勾云纹、尾羽 纹图一, 22,出处同上器第167 页双钩阴线刻重环纹、翅羽纹、勾云纹、尾羽纹图一, 23,见《学报》 1977年第 2 期妇好墓”出土头上有羊角形毛角双钩阴线刻翅羽纹,阴线刻胸 羽纹《说文·揃部》:“揃,羊角也《萑部》:“萑,鸱属。
从隹从揃,有毛角此鸮作羊角形毛角,是造型上的艺术夸张鸮非害禽它的双眼位于面部的正前方,双视范围宽广,夜间视力很强据 鸟类学家调查,鸮主要食有害于农林的野鼠、蝗和小鸟据国外资料,一只鸮平 均每年可食 500 只野鼠,等于使人类减少一吨粮食的损失(1)在商代,鸮被视为吉鸟卜辞:“叀萑 曛用,吉《粹》 517);“祭大乙其用萑《邺中》3 下 46·10);甲骨文亥字作 桹(《粹》51),是商族祖先王亥,头上有二毛角形鸟,很可能是萑(即鸮)《盐铁论》:“泰山之鸱,啄腐鼠于穷泽,非有害人也 《易林》: “孔鸾鸳雏,鸮曜鹈鹕,翱翔紫渊嘉禾之国, 君子以悦但社会意识形态并非一成不变,由于鸮善于夜晚觅食,鸣声特殊,或因 某些凶事与其活动偶合, 致使人们对它产生迷信观念, 故后世则被视为恶鸟 对 此我们应予它以科学的评价二、家禽类(一)鸡鸡形目,雉科产于各地图一, 24,见《学报》 1977年第 2 期妇好墓”出土头有肉冠,雌性圆眼,菱形眼眶,长尖尾,足分 三爪双钩阴线重环纹、勾云纹图一, 25,出处同上器二雄鸡相背以尾相连有大肉冠,双圈圆眼,有耳,长尾内卷,足分 三爪双钩阴线翅羽纹、勾云纹、尾羽纹图一, 26,“艺博”藏。
传安阳殷墟出土阴线尾羽纹二)鸭游禽雁形目,鸭科多产于东北西部、河北、河南、陕西南部、 山东、长江中下游等地图一, 27,见《学报》 1979年第 1 期西区”出土宽扁喙,圆眼,曲颈,隆背,长宽足,凹尾,胸尾各 穿孔图一, 28,“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回首,体形肥硕 阴线翅羽纹、 尾羽纹颈部穿孔图一, 29,“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浅浮雕圆睛颈眼下穿孔图一, 30,“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圆雕三)鹅游禽雁形目,鸭科多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长江中 下游等地图一, 31,见《学报》 1977年第 2 期妇好墓”出土头上隆凸,扁喙,弓曲形长颈,宽翅,足下 有榫阴线与双钩阴线颈羽纹、翅羽纹、勾云纹图一, 32,出处同上器形体与上器大同小圆眼,尾内卷图一, 33,见《考古》 1977年第 3 期妇好墓”出土造型、纹饰与图引大同长喙,足穿孔四)鸬鹚游禽鹈形目,鸬鹚科产于各地图一, 34,见《妇好墓》第165 页弓形喙垂于胸前, 四圈圆眼,足分三爪, 宽短垂尾双钩阴线翅羽纹: 勾云纹、尾羽纹钩喙及圆眼夸张得十分突出,当与鸬鹚经驯养可在水中捕鱼的习性有关五)鸽鸽形目,鸠鸽科多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甘肃 东北部等地。
图一, 35,见《学报》 1977年第 2 期妇好墓”出土短足屈于腹下,平尾单线或双钩阴线头羽纹、颈 羽纹、翅羽纹、勾云纹、尾羽纹六)鹦鹉攀禽(因有前二趾后二趾,便于攀抓,故名)鹦形目,鹦鹉 科多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图一, 36,见《妇好墓》图144尖钩喙,圆眼,数束冠羽附于头后,足下有榫,其上穿孔双钩阴线 翅羽纹由数束形冠羽看, 可能是葵花鹦鹉 其尖钩喙犹似 曁 《山海经·西山经》 :“黄山有鸟焉,其状如 曁,, 名曰鹦鹉图一, 37,出处同上器,图120羽冠前曲,尾上穿孔阴线翅羽纹图一, 38,出处同上器,图38造型与上器大同双钩阴线翅羽纹、勾云纹图一, 39,出处同上器,图144造型、纹饰与上器大同图一, 40,鹦鹉形,“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头像简概阳线雕翅羽纹《尔雅·释鸟》 :“以翼右弇左雄, 左弇右雌此鹦鹉右翅弇左翅, 雄性三、神鸟(一)凤《说文·鸟部》:“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木后,蛇颈鱼尾,鹳 朩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 ,, 见则天下大安宁甲骨文凤字多作高高的羽冠,丰满的翅膀 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足爪,而与《说文》所述形象多不相合。
但有的却很 象勇健壮伟的雄鸡(详下)显然玉凤是经过神秘化和艺术夸张的鸟类,与甲骨 文凤字大体相合图二, 41,见《妇好墓》图版142图二41— 45、49、51、52.殷墟妇好墓46—48.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传安阳殷墟出土)50.陈鉴塘旧藏片雕高羽冠,其边缘出脊齿纹,是玉凤造型的最大特征尖钩喙,双圈圆 眼,有耳,足分四爪,长分枝尾双钩阴线冠羽纹、翅羽纹、勾云纹、尾羽纹图二, 42,出处同上器,第166 页造型、纹饰与上器大同有眉,圆眼,菱形眼眶,足上穿孔,其下有 榫图二, 43,出处同上器,图版145勾曲形羽冠,翅翘举,短足,足上穿孔,长尾下垂内卷双钩阴线翅 羽纹、勾云纹、尾羽纹图二, 44,见《学报》 1977年第 2 期妇好墓”出土造型、纹饰与图41 大同、曲肢图二, 45,出处同上器造型、纹饰与上述各器大同秃尾(殆因玉材不足所致)图二, 46,“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冠羽折曲,浅浮雕圆眼,足分三爪,爪趾分离,长 凹尾阳线雕冠羽纹、翅羽纹尾羽纹其羽冠和尖喙的造型与西周仲爯簋(《商周彝通考》,以下简称《通考》, 图 290)所饰凤纹极似图二, 47,“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造型、纹饰与图41 方同。
足下有榫,折翘尾羽冠及翅 各穿孔图二, 48,“艺博”藏传安阳殷墟出土 造型与上器大同 尖喙略翘, 浅浮雕圆眼, 短凹尾,一足, 喙部穿孔阴线刻冠羽纹、翅羽纹、勾云纹、尾羽纹从上述玉凤的造型特征来观察, 高羽冠,其边缘出脊齿者, 与商凤纹尊( 《通 考》图 537)之凤纹相同;有耳者,与商父乙鼎(《通考》图337)凤纹相同; 足分三爪者,与商凤纹方尊(《通考》图552)之凤足相同二)人凤合体图二, 49,见《妇好墓》图版132造型与图 48 玉凤相似人为男像,头有凤形高羽冠,圆眼,菱形眼 睛,有耳,双钩阴线冠羽纹、勾云纹图二, 50,陈鉴塘旧藏传安阳殷墟出土造型、纹饰与上器大同有眉,足下有榫三)龙凤合体图二, 51,见《学报》 1977年第 2 期妇好墓”出土造型、纹饰与图42 大同胸及尾边缘出脊齿,大 足,足分四爪,长翅翘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