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解剖、生理浅析.ppt
53页心脏解剖、生理浅析心脏解剖、生理浅析心脏的位置•胸腔纵隔内,外有心包,2/3位于正中矢状面左侧, 1/3位于正中矢状面右侧(中央偏左)•前方面对胸骨和2~6肋软骨,后方平对5~8胸椎心脏外形一尖:心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膈面三缘:心左缘、心右缘、心下缘四沟:冠状沟、前、后室间沟、后房间沟一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膈面三缘心右缘心下缘心左缘四沟冠 状 沟前室 间沟后 室 间 沟心尖切迹后 房 间 沟心腔结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左心房•入口:上、下 腔静脉口、冠状 窦口•出口:三尖瓣•卵圆窝右心房卵圆窝冠状窦口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入口:三尖瓣•出口:肺动口•特征:心腔大、 心肌薄右心室三尖瓣•入口:四个肺静 脉口(左、右各 两个肺上下静脉 口)•出口:二尖瓣左心房二尖瓣•入口:二尖瓣•出口:主动脉口•特征:心腔小、心肌厚左心室二尖瓣体循环上、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右心房右房室口( 三尖瓣) 右心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口 (4个) 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口左房室口( 二尖瓣)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心脏体格检查视 诊(Inspection)心前区外形 l 正常: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l 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l 异常:l ① 隆起:先天性心脏病l 后天性心脏病l ② 饱满: 大量心包积液l ③ 扁平: 扁平胸心尖搏动l概念: 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l 胸 壁对应部位,使局部肋间组l 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l正常心尖搏动:l位置: 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l 0.5—1.0cm处l范围: 直径为2.0 --2.5cm心尖搏动改变l 1、 位置改变:l A 、生理因素:l 体位:l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l 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l 右侧卧位向右移1.0-2.5cm;病理因素心 脏 疾 病:l 左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l 右 室 增 大: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l 但不向下移位。
l 左右室增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l 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l 右 位 心: 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l 5肋间 胸腹部疾病l向健侧移位: 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l 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l向患侧移位: 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l 心尖搏动向患侧移位l腹 部 疾 病: 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l 瘤等,心尖搏动位置上移病理情况l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亢、发热、贫 血l心尖搏动减弱: 心肌病变,心包、胸腔积液或积 气l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心脏收缩 心尖搏动内陷心前区异常搏动l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 见于肺动脉高压l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见于右室肥大l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弓瘤l剑突下搏动:可见于右室肥大或腹主动脉搏动震颤l概 念: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 ,又称猫喘 l产生机制:瓣膜口狭窄、关闭不全、异常通道使血流产生漩涡,振动心壁或血管壁传至胸壁所致。
震颤强弱与病变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呈 正比震颤的分类l 1.收缩期震颤: 出现在收缩期,随心尖l 搏动而出现者l 2.舒张期震颤: 出现在舒张期,在心l 尖搏动之后出现者l 3.连续性震颤: 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l 时 期 部 位 常 见 疾 病l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l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l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l 心尖区 二尖瓣关闭不全l 舒张期 心尖区 二尖瓣狭窄l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 心包摩擦感触诊特点:l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l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及;l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 正常人心脏相对浊音界l 右界(cm) 肋 间 左界(cm)l 2-3 Ⅱ 2-3 2-3 Ⅲ 3.5-4.5 l 3-4 Ⅳ 5-6l Ⅴ 7-9心界改变及其意义-左心室增大l 呈靴形,l 见于 AI、高心病,l 又称主动脉型心.l呈梨形,l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又称 二尖瓣 型心左房及肺动脉扩大l轻度--绝对浊音界增大,l重度--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 大.l常见于肺心病、单纯二尖 瓣狭窄等右心室增大l呈球形l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 左界向下扩大,称普大型心l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 竭。
双心室增大l呈烧瓶形,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心包积液听 诊(Auscultation)l 心脏瓣膜听诊区:l 1、 二尖瓣区: 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l 线稍内侧l 2、 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l 3、主动脉瓣区 :在胸骨右缘第2肋问l 4、主动脉瓣副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l 又称Erb区l 5、三尖瓣区: 在胸骨体下端左缘l 6、其他部位: 如颈部、肩胛间区等 听诊内容l心率l心律l心音l额外心音l杂音l心包摩擦音心率正常:成人心率 60—l00次/min,多数心率 70一80次/min,儿童多在 100 次/min以上异常: 心动过速——成人心率超过100次/min,婴儿心率超过150次/min,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min 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l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l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正常成人静息时(5~6L/min)/(1.6~1.7m2)=3.0~3.5L/(min.m2)正常心律:正常成人心律规整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一般无临床意义。
心律 (cardiac rhythm)心律失常(arrhythmia) 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l听诊特点:在规则心跳基础上提前出现一次心 跳,其后有—较长间歇(代偿间歇) l分 类:房性、室性、交界性l临床意义:可见于正常人与器质性心脏病l l特点: 1、心跳节律不齐 2、心音强弱不等 3、心率脉率不一 致 (脉搏短绌 pulse deficit)l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亢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异常心音l S1增强:1、 二尖瓣狭窄:l 左室充盈减少,二尖瓣位置低垂,收缩时l 间缩短,左室内压上升迅速,二尖瓣关闭振动较大2、心室收缩力加强及心动过速 (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lS1减弱:1 二尖瓣关闭不全2 心室肌受损l S1 强弱不等1 心房颤动2 室性心动过速3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大炮音 canon sound)异常心音lA2增强:由于主动脉内压力增高所致主要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 lA2减弱:由于主动脉内压力降低所致。
见于AS、AI、主动脉瓣粘连或钙化lP2增强:由于肺动脉内压增高所致见于MS、MI、左心衰竭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lP2减弱:由于肺动脉内压力降低所致主要见于PS、PI等异常心音心脏杂音 (cardiac murmurs)l概 念:l 是指心音之外的持续时间较长,性质特异的声音.l产生机制:各种原因使血流由层流变为湍流(骚动血流),进而形成旋涡(vortices),撞击心壁、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使之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血流速度加快,> 72cm/s时 2) 瓣膜口狭窄:器质性狭窄如MS、AS、PS等;相对性狭窄见于心室腔或主、肺动脉根部扩大引起的瓣膜口相对狭窄 3) 瓣膜口关闭不全:器质性关闭不全如MI、AI等相对性关闭不全如左室大引起的MI、右室大引起的TI等心脏杂音 (cardiac murmurs)4) 异常通道: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5) 心腔内飘浮物:由于乳头肌或腱索裂,断端在心腔内摆动干扰血流,产旋涡而引起杂音 6) 血管腔扩大或狭窄:血液流入扩张狭窄部位时发生漩涡,产生杂音心脏杂音 (cardiac murmurs)3)性质: 吹风样:如MI在心尖区出现的吹风样杂音 隆隆样:如MS在心尖区出现的杂音,是MS的特征 叹气样:见于主动脉瓣区,为AI的特点 机器样:主要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杂音如机器声样 粗糙。
乐音样: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梅毒性心脏病等 鸟鸣样:(鸥鸣、鸽鸣、雁鸣) :可见于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 心脏杂音 (cardiac murmurs)周围血管征脉压差增大所至的血管体征,表现: 1、 毛细血管搏动征(capillary pulsation):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局部出现规则的红白交替现象 2、 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将病人前臂抬高过头,检查者用手紧握其手腕 掌面,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潮水冲涌称为水冲脉,又称Corrigan脉 3、射枪音(pistol shot): 指在四肢动脉处听到的一种短促的如同射枪时的声音4、Duroziez双重杂音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即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杂音临床意义:见于主动脉辩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周围血管征(二) 脉压差缩小、血流减少所致的血管体征奇脉(paradoxical pulse):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用血压计将压力稳定在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听诊,吸气时声音明显减弱,且伴有血压较呼气时降低10mmHg以上。
周围血管征Tha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