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的各种资料2.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388225125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50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的各种资料2● 梁问题(13):关于梁纵筋搭接的问题能否这样认为只要搭接接头在梁的 箍筋加密区之外就可以(全加密除外),而不是一定在Ln/3 处搭接? ■ 答梁问题(13): 搭接同时意味着有截断点,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 负弯矩筋的截断位置,《混规》GB50010-2002 第10.2.3 条有明确规定(执行时 应注意规范用语的“宜”字)规范对梁下部纵筋的搭接未做限定,根据混凝土结 构基本理论,下部钢筋搭接时,一要避开弯矩最大的跨中1/3 范围,二要避开梁 端箍筋加密区,三要控制搭接钢筋的比例 ● 梁问题(14): 梁下部纵筋锚入柱内时,端头直钩能否向下锚入柱内?(我 们现场就是这么做的) ■ 答梁问题(14): 英国人也是这样做的,可以大大改善节点区的拥挤状态, 只是要改变我国将施工缝留在梁底的习惯 ● 梁问题(15): 1、 梁的负弯矩筋上的接头问题 以梁的第一排负弯矩筋为例,它是在柱外侧 L0/3 处截断的,许多人认为在整个 负弯矩筋的范围内是不允许接头的 但是,有的施工人员在梁的负弯矩筋上进 行接头。

      他倒是躲过了“箍筋加密区”,没在其中接头,而在加密区以外的地方接 头请问在梁的负弯矩筋上允许接头吗? 2、 在实际工作中,诸如此类的接头问题比比皆是,施工方面为了节省钢筋,想 方设法把钢筋头焊上去,不过,在梁下部纵筋跨中L0/3 处、或者支座附近处等 明令禁止接头的地方,一般是不会安排接头的;但在没有明确规定的地方,就到 处接头了,弄得监理人员无所适从例如: 柱纵筋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接头; 柱纵筋在锚入梁内的部分接头; 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柱)支座处的接头; 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直锚部位的接头; 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弯锚部位( 15d 处 或 1.7laE 处 )的接头; 如此等等请教一下,上述这些部位果真是允许接头的吗? ■ 答梁问题(15): 03G101-1 明确规定了非连接区,既对节点区和箍筋加密区 的连接加以限制如果实在避不开这些区域的话,需要结构设计师同意并对此规 定做出变更 ● 梁问题(16):对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讨教一下,这就是平法梁端部接 点的构造问题,这是计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长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梁端部“15d”弯折部分在垂直层面上的分布问题,具体 的算法是: “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 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 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一定间距”是多少?(即相邻两个层次的“15d”的垂直段的间 距是多少) 按照设计院的一般算法,这个间距是25mm 注意,这个间距并非“净距”因 为,他们的计算逻辑是:如果计算“通长钢筋”的长度而两端都考虑这样的“间距” 的话,则内层钢筋的总长度比外层钢筋的总长度减少50mm 我们也是按这个方法进行平法梁钢筋计算的,并且曾经对《03G101-1 图集》中的 几个框架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 470mm ,略大于“0.4laE ”(其计算结果是440mm )注:这是按C20 混凝土 计算的 ) 不过,上述的这个 25mm 的间距,不是净矩,而是钢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这 就是说,如果是Φ25 的钢筋的话,钢筋之间的净距为 0 ! 显然,这对于混凝 土包裹钢筋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构造规范中没有明确这种钢筋净距的规定规范只有:“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 不应小于 30mm 和 1.5d ”; “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 如果增加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的话,例如净距为 25mm ,势必使最内层钢筋的 “直锚部分”的长度小于0.4laE 当然,把纵向钢筋的直径缩小一些,使 0.4laE 的 数值变小一些,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做必然会增加纵向钢筋的根数,使钢筋 的水平净距不足 30mm 或 25mm 实际施工中,人们也总是尽量把梁的纵向钢筋向柱外侧的方向靠,以保证其直锚 长度梁柱结合部的钢筋密度很大,造成混凝土灌注的困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 事实了 所以,在这里请教一下,设计《G101 图集》时的初衷,上述这种垂直钢筋的净 距有没有?取多少? ■ 答梁问题(16): 严格地讲,无论水平放置还是垂直放置的钢筋,都应当满 足“净距要求”,我国施工界的传统做法在这方面问题比较多,也比较严重(有的 工程节点区钢筋甚至挤的没有了间隙)提问所指的“一定间距”就是不小于 25mm。

      设计《G101》的初衷,首先是对传统烦琐的结构设计表示方法进行改革, 其次是初步将结构构造实行大规模标准化,以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在施工构造 标准化的初期,需要尊重以往的施工习惯,然后再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分阶 段修正例如03G101-1 中对柱矩形箍筋复合方式的规定等就是进展之一 ● 梁问题(17):对54 页建议: 我在某地被要求在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切断并搭接 (03G101-1 第54 页有类似节点详图),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至少两层钢筋互相交 叉、编网,再加上柱子纵筋,施工困难,无法保证能满足规范其他要求并且坚 决禁止我采用在柱外受力较小处机械连接或焊接的做法,结果我每次出完图后都 要用图纸会审的形式通知甲方和施工单位修改设计 我反问他们原因,答曰:“PxPx 软件就是这样出图的、平法说明就是这样画的” 因此,建议如下: 在03G101-1 第54 页或其他相关页的重要位置用醒目字体作出友情提示:“应尽 量避免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搭接、接长;当必须在柱内节 点处搭接、接长,锚固时采用图示位置搭接、接长、锚固,并应参照35 页说明。

      ■ 答梁问题(17): 梁下部钢筋“能通则通”,尽量减轻节点区的“拥挤”现象应该 是合理的机械连接或焊接后,在理论上两根钢筋变成了一根钢筋,只要避开内 力较大的区段并控制连接钢筋的数量(比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若在国家 建筑标准设计中对此做出统一规定,则需要充分依据,需要时间 ■ 答梁问题(18): 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以直锚入另侧梁底下 部;当两边梁底一平时,按照35 页右上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 ● 梁问题(19):图集上对架立筋的说明好象不太详细,请帮忙解答一下 ■ 答梁问题(19): 架立筋就是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 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 支承 ● 梁问题(20)::梁的下部钢筋能否不锚固在柱子而是锚在另外一根梁内(就是 与该钢筋所在梁相垂直的),因为有时梁柱节点内的钢筋很多12 根25 的钢筋,使 柱节点的有效截面变小且无法振捣 ■ 答梁问题(20):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以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 当两边梁底一平时,按照35 页右上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

      其原理是:当为 非抗震时,两侧梁底根部均受压,对锚固有利;当为抗震时,往复作用的水平地 震力交替使一侧梁底受拉的同时又使另一侧梁底受压,亦不影响锚固但是将梁 的下部钢筋拐弯锚入与其垂直的梁中的做法,还未见有关先例 ● 梁问题(21):在框架结构中,两个方向的梁通过同一支座,即类似于井字梁 的情况,03G101 上的标准图集中同一方向的纵向下部钢筋需有一根钢筋起弯, 再进行连接我想问的是,如果没有另一方向的梁,那么这两跟同向钢筋中可不 可以不需起弯,而直接采用绑扎连接?这个问题我们与监理意见不同,因03G101 大家都没真正吃透,特向陈教授和各位前辈请教! ■ 答梁问题(21): 该构造主要保证钢筋之间的净距满足规范要求,同时确保 节点的浇筑质量和钢筋的锚固效果,但与另一方向有没有梁无必然关系 ● 梁问题(22):前面提了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即我们对《03G101-1 图集》 中的KL1 和KL2 框架梁以“钢筋净距为 0 ”(即钢筋的中心线距离为25mm)的 方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470mm ,略 大于“0.4laE ”(其计算结果是440mm )。

      如果我们让钢筋有一定的净距(例如 25mm),则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将要比“0.4laE ”小得多例中框架梁 KL1 和KL2 的宽度为600mm,梁截面为300×700,纵筋为Φ25 遇到这样的实 际问题时,如何保证钢筋的“一定的净距”呢? ■ 答梁问题(22):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考虑很细致通常柱纵筋不一定正好 在梁钢筋的延长线上,所以,保证了柱纵筋与梁纵筋的弯钩直段有25mm距离可 能会少用一点“距离储备”但考虑问题不能基于偶然性上,否则将会犯逻辑错误 如果遇到保证每根钢筋之间净距与保证直锚长度不能同时满足的实际情况,解决 方案有两个:1、梁钢筋弯钩直段与柱纵筋不小于45 度斜交,成“零距离点接触”; 2、将最内层梁纵筋按等面积置换为较小直径的钢筋 ●墙问题(1):在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 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 够锚固长度即可?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 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 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 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 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 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 钢筋中穿过, 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 钢筋直径?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 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 箍筋,第三层为 AL 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 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 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 墙问题(3):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