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森林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与实施计划.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662974
  • 上传时间:2017-08-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森林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与实施计划一、森林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的指导思想根据林业生产发展对林业人才的需求和本专业的办学特点,森林工程专业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稳定专业结构,适应社会需要,促进学科发展” 经济体制转轨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高校培养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即既能适应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又能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既能适应对口工作的需要,又能具备转换职业岗位的能力所以,适应社会需求办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是森林工程专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改革中我们继承和发扬该专业优良成分,及时淘汰或改造陈旧、落后的部分,保持地方办学特色,立足于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变“ 专业对口”为“专业适应” 同时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本专业学科的建设,以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二、森林工程专业改革试点方案的原则1.面向社会办学、适应市场需要原则高等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级建设人才的主战场因此,要想使高等教育充满活力,必须面向社会办学,适应市场需求2.突出改革重点,兼顾一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原则在专业改革中,由于受投入资金所限,我们首先重点解决本专业基础薄弱、专业面窄的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该专业的办学质量。

      3.软件建设为主,兼顾硬件建设原则森林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办学,一般的硬件办学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教学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等软件条件较薄弱,因此,我们把建设改革的重点放在软件建设方面4.高起点原则在专业改革中,我们以赶超全国同类专业先进水平为目标,向国内同类重点专业看齐,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把本专业办成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一定影响的专业5.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的是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提高办学活力 三、森林工程专业改革试点方案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专业建设与改革,建立起适应大兴安岭林业生产、科研体制需要和国际专业学科接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把本专业办成有一定影响的专业2.人才培养目标为大兴安岭林业生产、科研部门培养能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与经营,资源环境管理、林业企业管理、经济林、城市林业、环境保护的高层次人才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改善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努力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4.办学质量目标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加强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宽口径、厚基础、变“专业对口”为“专业适应” ,培养适应面广的复合型人才。

      四、改革试点方案的具体内容(一) 、调整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重,加强基础教育基础课程是全部课程的基础,它反映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全部学科知识中最稳定,最不易老化的部分,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具有永久性的作用基础知识扎实后劲就足,适应知识更新能力就强,就有可能去开辟新的领域,适应未来不断发展新的事业根据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较大限制的问题,对课程体系中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重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基础课比重从 67.5%增加到 78.8%,专业课比重由 32.5%下降到 20.2%,使基础教育得到加强二) 、拓宽专业覆盖面针对原专业窄的弊病,我们多次改革课程体系,把森林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单一用材林经营的课程体系改革成为涵盖传统林业,经济林、城市林业、园林绿化、资源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森林保护、林区多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宽口径专业虽然总课时数从改革前的 2950 学时减少到 2519 学时,而课程门数却从改革前的 47 门增加到 82 门在拓宽基础和专业面的改革中,我们较好地处理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和控制课时数的关系1、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坚持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原则开设哪些课程完全取决于该课程对培养目标的作用,杜绝“因人设课”和“因无人不设课”的现象。

      2、在处理课程体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森林工程专业过去的教学改革大多是一门一门的孤立的改革,在本课程范围内进行局部的优化,各门课程片面强调自身的重要性而盲目争课时,造成课时膨胀实践表明各门课程的局部优化最终并不一定获得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因此我们首先在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边界,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再回到课程的局部优化三) 、突出林业区域特色,围绕大兴安岭林业建设需要进行改革大兴安岭林区是北方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经营具有规模小,经营分散,经营类别多样的特点与其他国有大林区生产经营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活动分工不细,在专业知识上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营林生产技术也要掌握一定的木材生产和检验技术,才能适应国有林区的需要根据林业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木材学、木材检验和木材生产工艺学等特色课程在教学内容中,突出了集体林经营、乡村林业和大兴安岭特色产业等内容在所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全面采用国内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林业经济学都编写或补充了反映大兴安岭林业经营区域性特色的有关内容。

      四)、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实行因材施教,适应社会需求原专业课程体系单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和不同潜能的学生用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进行培养其结果是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千篇一律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1、适应社会需求办学,实施专业模块教育在森林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高年级设计不同模块的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社会需求设置三个模块实施专业教育,一是森林工程方向模块,重点是传统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二是经济林经营方向模块,重点是温带和寒温带树种栽培与管护,特种经济林经营,林区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三是林业管理方向模块,重点是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和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生按自己的志向和要求选修某一模块和其他模块的若干课程这可加深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形成某方面专长,避免因专业方向单一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通过实施模块教学、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加,学校适应社会需求办学的能力也大大增强2、压缩总课时与必修课时,增加选修课我国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式实施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上表现为必修课过多选修课极少森林工程专业这种情况也很严重要改变这种弊端,必须把高等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在课程结构体系调整时,我们首先把专业总课时压缩,把本专业课内教学时数由 2003 年前的2950 学时压缩到现在的 2519 学时,为学生腾出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其次减少必修课课时,增加选修课开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学习机会由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专业教学计划总课时大幅压缩的同时,绝大部分学生选修课总课时反而比过去有所增加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上,我们根据本学科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教学内容中突出学科发展的主干线的课程确定为必修课,以满足森林工程专业培养的最基本要求为依据,而选修课设置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依据,通过增加选修课比例,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从而拓宽了知识面3、实施主辅修制在实施专业模块教学的同时,为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竞争能力,在主修专业之外,开设辅修专业,2003 年以来,先后开设园林花卉技术和绿色食品加工两个辅修专业,有 15%左右的毕业生取得辅修专业证书。

      在实施主辅修制上我院主要有以下做法1) 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专业覆盖面2003 年以来根据国家新的专业目录,吸取伊春职业技术学院、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吉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大兴安岭林业生产经营的区域性特点及城市建设、美化、绿化发展需要,本着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原则,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每年都进行调整和改革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包括森林资源培育与经营、资源环境管理、林业企业管理、木材生产等方面,还覆盖了经济林、城市林业领域,并涵盖森林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专业的部分内容,使其成为较科学的复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调整、改革后具有以下特点:①总学时压缩至 2600 学时以下②重基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比例为 3.6:4.0:2.4知识面拓宽③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适度增加:约占必修课的 10%,占任选课23%④ 任意选修课时比重增加,占总学时 19.6%⑤加强实践环节,实践环节达 32 周,约占总学分的 16%2) 改革教学内容,使其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实施教学改革不是对原有体系进行简单的增减组合,而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其中课程内容的改革尤为重要。

      新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落实后,通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更新,主要是删除陈旧、落后、重复的教学内容,把学科的新成果,新动态融入教学内容,使各门课程讲授内容基本和学科发展同步;另一方面是尽量选用最近出版、统编的优秀教材,保证教材的先进性.现用全国先进教材率达到 73%有些专业课教师还根据林业具有较强区域性的特点,组织编写适应大兴安岭林区的补充教材3) 、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①结合生产实践或科研项目进行授课和实习,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知识;②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法,改为提问、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③采用电化教学,通过购买或自制教学录相带、课件,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传授一些难以理解、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④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实验和实习教学改革,如森林培育学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试验,把原来集中在一起进行的两周课程实习分解在一年中不同段进行,使学生能够掌握从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育苗过程的整套理论和技术4) 、抓教学管理,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教风与学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我们重点抓了专业思想教育,教师敬业精神教育,学生理想前途教育等问题,并通过抓学籍管理、抓英语教学、早读、晚自修制度,抓考风建设、严格教学纪律、教学质量评估等等措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本专业教风学风建设有了很大改进。

      5) 、通过对外协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改进专业教学我们通过参加全国林学院系教学改革研讨会,参观学习,互相交流教改资料等方式,先后和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南林学院林学系、华南农大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浙江林学院等进行了教改交流与研讨,在教改过程中,充分吸取他们先进的教改经验,使本专业的教改建设能处于较高水平6)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在专业改革和建设中,我们把学科建设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制定学科发展计划,确定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结合科研项目开展学科建设等措施,促进学科发展第一阶段对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经理学、生态学等四个对专业影响大、带动面广的课程作为重点学科建设,在软硬件方面加大投入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措施是教师队伍针对本专业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通过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考研究生、参加在职学位班或研究生班学习、考硕士等多种措施培养教师,努力引进高学历教师、积极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还通过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讲课比赛、教学质量评估等措施,加强教师的培养,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使该专业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得到不断地改善,趋于合理。

      8) 、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用合并成立高等院校的优势,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