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励志教育引领班级管理.pdf
2页针对班级管理, 每位班主任都会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但在打造一个班级学风、 班风的内核 班级精神时, 都基本上保持着相同的理念 一个班级就好比一个人一样, 没了精神, 就会失去灵魂, 失去竞争的动 力, 生命的活力因此, 本文试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探究一下学生的励志教育一、问题的由来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 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多元化,想法成人化, 性格追求个性化, 其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生活方式出现娱乐化倾向 (追星族, 粉丝群类型的学生 ) 面 对新时代, 新信息, 新现象, 我们一部分所谓老班主任, 视新课改潮流而不顾, 抱着旧有的应试教育观念不放, 家长式专断管理作风仍大行其道,到头来班级管理也只是一 塘死水, 培养的学生也是名副其实的应试机器,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班主 任, 特别是刚毕业的年青班主任, 由于自己也生活在 “80年” 后, 走所谓的 “自由”“民主” 管理之路, 甚至班级管理中也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到头来只会是“假民主,真乱 套” 可见, 这两种班级管理模式都无助于良好班风学风 的形成, 无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无助于班级核心精神的打造。
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 那么, 面对新时期, 如何打造学生的精神脊 梁, 如何发挥他们每天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的作用, 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理应积极思考的课题在新课改的大潮 中,我们应教给学生为人为学的真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我想, 励志教育应是打造班级核 心精神, 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路径之一二、推进励志教育的路径选择 所谓励志教育,“励志” , 源自南朝谢灵运 《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 励志故绝人” 励: 古同 “厉” 、“砺” , 磨炼、 振奋、 劝勉之意 “志” 有志气、 志向、 意志之意, 追求上进的 决心和勇气, 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 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励志” 意为振作精神, 奋发志气,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去实现远大目标 在 《辞海》 中解释为 “激励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 那么, 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较大, 但又缺乏明确志向、 处于一种无目标状态的特殊情况, 推出励志教育, 积极引导他们匡正误区, 学会赏识、 学会激励、 正确对待挫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 界观和价值观。
我想, 励志教育的推进应围绕着打造班级核心精神, 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入手, 多管齐下来采取措施 第一, 利用每天早读课的时间来抄写名言、 警句、 励志诗词, 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现今学校的早读课一般 分为星期一、 三、 五读语文, 星期二、 四、 六读英语, 让语文课代表在每次语文早读课前抄写一句名言警句或励志诗词, 英语课代表每次抄写一句英文格言或俚语等 这项活 动不仅有利于课代表本人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 于锻炼全班学生的意志,教给他们一种学习方法和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断进取的过程和量的积累, 尤 其, 人文知识的储备更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 让这些好 的格言、 诗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学生, 净化他们的心灵, 一个学期积累一小本, 三年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 富, 通过平时的反复诵读、 品味和运用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拼搏上进的精神 第二, 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来举行励志教育专题讲座这种班会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就 是用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白每一个用励志教育《教学与管理》2009 年 1 月 1 日安徽铜陵市第一中学毕茂荣筅引领班级管理引领班级管理2 3··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番寒彻苦, 怎得梅花扑鼻香” , 让他们把 自己身边的人, 作为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真真切 切地感受到任何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
这种班会舞台的搭建需要教师、家长以及邀请其他人士的密切配合,可以是讲 座形式的单项讲述,也可以是座谈会形式的互动交流(实践证明此种模式形式活泼,效果较 好 ) 同时, 班会课也可以让各科课代表或学习 上进步很大的同学上讲台来讲述自己的学习经验, 用有形的个体来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这种效应是能看得见, 摸得着的 第三,教室的布置方面要始终围绕着励志教育的主题来设计 班级主题精神的打造, 应分为有形和无形的两种比如利用历史人物和先 进人物的精神来发挥感化作用, 这是无形的 而早读课抄写名言警句,班会课上的交流等等都 是有形的, 同样, 在班级布置名人的字画也是一种有形的模式我们班就粘贴了孟郊的《游子吟》 和毛泽东的 《呈父亲 · 七绝》 一首是感恩, 一首是立志, 学生一抬头一瞥眼就能看见, 给予他们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感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亲情、恩情无不流露于字里行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自信和豪迈之情溢于纸上,平时也可让学生集体朗读, 给他们以力量, 从中挖掘出上进的精神源泉, 找到奋斗的共鸣 第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励志活动。
比如课外活动时可以开展背诵励志诗词比赛、班级篮球赛、小组拼图比赛 等, 也可在节假日参观开发区工厂、 博物馆、 烈士陵园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来培养他们的上进意识, 集体合作意识, 拼搏的精神, 促进他们 全面发展本文仅依据平时自己管理班级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整个班级最终形成了“感 恩、 立志、 拼搏、 上进” 的班级精神, 在这八个大 字的指引下, 引领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三、结语 总之,通过励志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 形成民主平等、 师生互动、 协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自由、 健康、 全面、 充分 发展责任编辑孙晓雯 )自 1990 年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 《条例》 )颁布以来,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层次不同的学校体育法规,这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正在逐步步入法治轨道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确保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障 了学校、体育教师及学生实施体育教学和接受体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然而, 对于已经出台的法规而言, 其内容却与时代发展不一致, 未能跟上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
本文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发现很多内容已经失效或滞后, 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状况, 提出相应的见解和建议 一、学校体育法规意义《条例》 是 1990 年 2 月 20 日国务院批准, 1990 年 3 月 12 日国家体委令第 8 号、 国家体委令第 11 号发布实施的是指导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行政法规,也是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根 本依据, 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对我国学校体 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条例》 的实施, 实现了从简单的职能管理走向科学化、 规范 化的转变, 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是学校教育由 “应试 教育” 向 “素质教育” 的转变得以实现的保证, 加速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改革, 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二、学校体育法规内容滞后 《条例》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迄今为止, 都已走过了 10 多个春秋, 在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有些内容已经失效或不再适合现今的要求, 但其却没有更改和修正 1. 《条例》我国学校体育法规《教学与管理》2009 年 1 月 1 日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刘向东 辽宁沈阳体育学院杨学达筅 筅存在的问题滞后及落实中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