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环路k1+333.82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30页常州市外环路城市化改造工程(凌家塘立交~常澄路)K1+333.82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编 制 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特点……………………………………3第二章、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7第三章、进度计划……………………………………………13第四章、施工方法和技术控制………………………………14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23第六章、安全、环保措施……………………………………27第一章 工程概况和特点一、工程概况本桥位于常州市外环路(凌家塘立交~常澄路)段桥梁中心道路里程桩号K1+333.82米,跨规划河道,河道上口宽规划为20米,道路中心线与河道中心线正交二、编制依据1、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常州市外环路(凌家塘立交~常澄路)城市化改造工程》设计图纸2、有关市政、公路桥梁的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3、现场踏勘情况及本公司的资源情况 三、基本质料1、设计荷载:城-A级汽车,人群4.5Kpa,局部构件5.0Kpa 2、横断面:[0.3米(栏杆带)+4.2米(非机动车道)+2米(机非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2+3米(中间分隔带)=40米。
3、纵坡:由南向北为一直线降坡,i=0.124%4、横坡:i=-1.722%5、通航等级:河道无通航要求,桥梁梁底标高不低于4.2控制 6、高程系统:本设计采用黄河高程系统(2002年成果) 7、抗震标准:本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四、技术规范1、《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93)2、《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85)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49)五、地质概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龙江路段:勤花路至勤业西路、青年路至城北干道;城北干道段:龙江路至飞龙路、黄山路至大明路;大明路段:城北干道至东方大道;本地区域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沉积地貌,钻孔深度内的土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Q4)及上更新统(Q3)冲积层,根据钻探揭露各土层的土性特征,将土体划分为八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亚黏土、-1淤泥质亚粘土、-2亚粘土、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细砂。
在勘探深度内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即敷存于杂填土、淤泥质亚粘土、亚砂土和粉细砂层中的浅层承压水上层滞水在路段范围内可见水位埋深随地形的起伏而变化,一般为自然地面以下0.5m~1.5m;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河水、明塘水,其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该层水位年变化幅度范围一般位0.5m~1.00m第四系全新统(Q4)中的淤泥质亚粘土,呈软~流塑,属软土性质土样一般均处于过湿状态六、设计要点1、本工程采用单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跨径为16m,桥跨中心线与道路中心线正交,桥梁总长20.54米,桥面总宽B=40米2、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单跨16m预应力空心板梁,铺装厚9.5~11cm的整体化C40混凝土及4cm厚的SMA 铺装,在两层铺装之间涂一层FBW柔性防水材料;横坡由桥台台帽调整 3、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天然扩大基础,台身、侧墙采用10号浆砌块石,台后挡墙采用7.5号浆砌块石,台帽、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桥梁支座采用圆板式橡胶支座,规格Ф200*28mm4、桥面系设计(1)桥面铺装:整体化桥面现浇混凝土C40;铰缝采用C40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采用C40混凝土;其余均为C25混凝土。
2)伸缩缝:本设计在桥台背墙与梁端之间设置GQF-C(40)型型钢伸缩缝3)预应力钢铰线:预应力钢铰线采用ASTM A416-97标准270钢铰线,fpk=1860Mpa,规格为Фs12.70钢铰线4)中间分隔带:分隔带总宽3m,盖板厚8cm,上设4cm厚饰面,饰面材料可用一般的广场面砖,中间设立防眩板5)机非分隔带:分隔带总宽2m,盖板厚8cm,上设4cm厚饰面,饰面材料可用一般的广场面砖6)排水设施:在桥面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内侧每6m设置一个ф100mmPVC泄水管7)管线过桥:大直径管线如燃气在梁外侧面悬吊过河,在桥台处入地或直接穿越河道;小直径管线如电信、广电、联通、移动在中间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下敷设8)照明:本设计在分隔带内布置路灯,30m一根,或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布置,路灯形式由建设单位指定32第二章 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 一、项目组织机构.二、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1、项目经理(1)在公司的领导下,全面主持项目经理部的日常工作,带领项目经理部全体同志完成工程项目施工任务和其他任务2) 组织工程施工,全面抓好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工程技术资料管理3) 责协调解决施工中的矛盾,与甲方、监理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对难以协调解决的困难,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4) 定期组织工程质量检测与安全生产检查,杜绝质量与安全隐患,确保无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5) 负责项目部的施工成本控制核算,严格控制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管理费的消耗,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施工员(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人工、材料、机械的具体计划、调度,按照施工生产要求合理安排工程施工2) 照工程进度目标,结合现场实际,熟悉工程技术要求,周密计划,统筹协调安排,妥善解决施工中的矛盾,确保工程如期完成3) 督促施工队伍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精心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规范实施操作,严格把好质量关,提高工程一次合格率,完成质量目标4) 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把好质量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5) 做好施工围护,注意环境保护,工程收尾做到工完料尽场清,确保文明施工3、技术员(1) 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全面负责项目部技术工作,认真研究、熟悉图纸,掌握技术规范、标准负责编制和落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设计图纸、操作规程、施工合同指导施工,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测量放线等工作施工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提出处理方案,报请上级批准后,妥善解决,不留后患3) 编制单位工程预决算,做好每月计量、工程月报表,认真及时编制建设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切实做到:“完整、准确、系统、规范”。
4、质量员(1) 熟悉并执行各项质量管理规定及质量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 坚持按施工程序施工,做到开竣工有计划,工序开工前有交底,每个工序部位、单位工程有检评,上道工序检评不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不合格工程不交验5、试验资料员(1) 负责整项工程的试验工作和技术资料的编制工作2)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做好各项质检资料,并报监理核检(3) 认真完成原材料、半成品的复试工作及施工试验,及时准确完成相应的资料工作6、材料员(1)负责工程材料计划的编制、收发、使用、管理工作2)负责各种材料的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堆放整齐,对不合格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有权拒收7、安全员(1)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负责对新工人上岗前的安全教育2)制定和贯彻安全措施,负责向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督促施工班组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负责记录安全生产台帐,检查生产设备,清除不安全因素三、劳动力计划序号工种单位数量1总指挥人12项目经理人13技术负责人人14施工员人15材料员人16资料、试验员人17核算员人18安全员人19普工工日31210木工工日3511瓦工工日45012钢筋工工日31013油漆工工日25四、施工机械计划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吊车25T台12发电机120千瓦台13发电机7.5千瓦台14挖掘机1m3/斗台15压路机光轮18T台16电夯台37砼拌和机400L台18张拉设备套19翻斗车1T辆210钻机台211钢筋切断、压型机台112卷扬机1T台113电焊机台214牵引车40T辆315对讲机台616水准仪N3台217全站仪台118电焊条烘箱台1五、主要材料计划工程材料单位桥C40砼m3388.7C25砼m3473.7C20砼m37.84cmSMAm318.4钢绞线kg7284.1HRB335钢筋kg42258.3钢材kg838.4支座个156GQF-C-(40)型伸缩缝m73.810#浆砌块石m3633.0栏杆m40栏杆带火烧板饰面m236.8碎石垫层m351.07.5#浆砌块石m3139.8第三章 进度计划1、施工进度计划(见附图)第四章 施工方法和技术控制一、施工顺序测量放样→基坑开挖→桥台基础→桥台砌筑→台后回填→板梁吊装→桥面铺装→附属设施与面层二、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就是要准确的放出桥墩、桥台的中心位置及其纵横轴线。
为了保证墩台的定位及其标高精度,对本座桥梁在开工前必须建立好平面控制网、高程系统以及测量桥位中线(桥轴线)的长度,确保大桥的走向、跨距、高程等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为了保证本座桥梁的施工测量,本次在本座桥梁施工中配置:电子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和工作进行在测量中,首先建立平面控制的网络,使用三角网法将桥梁的平面网络建立,同时要确保一定的精度其次建立高程控制网络,布设临时水准点以上网络的控制点均采取用水泥混凝土预制桩确定,同时加以保护和加固,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准确和永久性网络确定后须确定桥梁的墩台及其轴线,同时对桥梁施工中基础、桩基等细部测量进行确定2、基础施工(1)基坑开挖由于为规划河道,故在施工前首先根据测量放样,将整个桥梁位置的土方全部挖除,标高至扩大基础底部基坑开挖时,由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等方面考虑,基坑坡度按1:0.67采用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基坑顶缘四周适当距离处设置截水沟,并防止水沟渗水,以避免地表水冲刷坑壁,影响坑壁的稳定性②坑壁缘边应留有护道,静荷载距坑边缘不小于0.5m,动荷载距坑边缘不小于1.0m;垂直坑壁边缘的护道还应适当增宽;水文地质条件欠佳时应有加固措施。
③应经常注意观察坑边缘顶面土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