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分层教学之我见.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7046381
  • 上传时间:2018-04-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分层教学之我见万天红万天红 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但初中学生尤其是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初中数 学教学尤其是九年级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 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 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 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 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 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 学习品质不够好 D 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 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A 层 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B 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 A 层转化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C 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 B 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D 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 C 层甚至 B 层转化多耐心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而我的学生(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2010——2011 学年,我担任八(6)、八(7)两个班数学基础一样的数学教学工作,在 7 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 6 班我试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我主要谈谈我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 A 和 B 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 C 和 D 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再加强个别。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 A 层次和 B 层次的学生做,C 和 D 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或者是教学案中单或双知识点题而提高题则是教学案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2)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 C、D 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6 班 C、D 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有一次,我发现他们老是把解方程当作式题计算来做,知道他们对解方程的同解原理不理解,我就这样引导他们认识解方程的同解原理:我要知道你们这一列同学中最后一位同学有多少只手指,现在我要倒数第二位同学跟最后一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则要倒数第三位同学跟倒数第二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再进行下去,直到我面前这位同学因为你们这一列同学前后两个同学的手指数都相同,所以,我只要看我面前这位同学的手指数就可以知道最后那位同学的手指数。

      然后,我类比此例讲解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板书):通过这样举例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 C、D 层次的学生理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以后他们都会用同解原理按解方程的步骤来解方程了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在八年级几何中的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鼓励 C、D 层次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我提出问题: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三角形中位线类似的性质呢?(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学生讲出答案(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之和的一半)后,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出已知和求证然后抽一个 B 层次的学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命题的已知和求证该学生板书后,通过让“C、D 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师再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和求证已知:梯形 ABCD 的中位线为 MN求证:MN∥BC,MN=1/2(AD+BC)接着,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要求:A 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B 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D 层次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我作引导 1: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 A、B 层次学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我再作引导 2:如何把你画的梯形转化成以梯形中位线作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三角形?让学生讨论这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 A 层次的少数,B 层次的多数,C、D 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我再作引导 3:如图,在梯形 ABCD 中,过 D、M 作射线交BC 的反向延长线于点 E 得△DEC 引导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 B 层次部分,C 和 D 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我再作引导 4:如图(上图),能不能证明线段 MN 是△DEC 的中位线?点 N 已是 DC 边的中点,要证 MN 是△DEC 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提问 B、C、D 层次学生,学生答出:要证明点 M 是 DE 边的中点即 DM=EM,我再问:要证明 DM=EM 先要证明什么?(提问 B、C、D 层次学生)学生答:要证明△ADM≌△BEM,够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提问 C、D 层次学生,直到他们答对为止)然后,抽一位 B 层次的学生板书他对这命题的证明过程。

      学生板书后,我请 A、B 层次的学生纠正要求 C、D 层次不能写出证明过程的学生认真看黑板上正确的证明过程,鼓励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并让 A、B 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后,为了使 C 和 D 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再讲解一次这个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过程ADBCEMN接着,检查 A、B 层次学生对这个命题的另外的证明方法,抽其中部分学生讲解他们的证明思路我板书出学生所讲的证明思路,并作评价和纠正教学效果对比:(1)就教学进度来说,进行分层教学的 6 班要比用传统教学的 7 班快因为在 7 班有些数学课有较多学生掌握得不够好要经常补课和增加练习课,而在6 班则较少需要这样做2)两班年终考试数学成绩对比:显然,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邮编:442100 作者单位(通联地址):湖北省房县七河中学 作者:万天红 ():13197281345 邮箱:435802947@.com回回 执执作者万天红联系13197281345E-mail435802947@.com成果名称分层教学之我见单位详细地址湖北省房县七河中学邮编4421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