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作业指导书.doc
16页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水泥物理性能检验一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检验二 引用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5-2007《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GB 12958-199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 17671-1999《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GB/T 1345-2005《砌筑水泥》GB/T 3183-2003《白色硅酸盐水泥》GB2015-2005三 检验步骤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1.1主要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2) 水泥净浆搅拌机;(3)沸煮箱等1.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及称量器皿(1)净浆搅拌机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使用前先进行试车搅拌机拌和一次的程序是:慢速120±3s,停拌15s,快拌120±3s。
如不符合规定应及时调整、纠正2)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的底座放置应水平,金属棒上下滑动必须灵活;测定凝结时间时,换上的试针安装后要垂直,表面要光滑,顶端应为平面,如发现有弯曲时不能使用校对好仪器零点 (3)水器的最小刻度为0.1mL,并应经标定合格后使用4)天平的感量为0.1g,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灵敏,并对准零点5)此外小餐具刀、平掺刀、擦布等都应准备好试验条件的检查(1)试验所用水必须是清洁的饮用水,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2)试验时,试验室和养护箱的温度、湿度必须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养护箱的温度应为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3)水泥试样及拌和水温度、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1.3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1)称好500g水泥试样,并根据水泥的品种、混合材掺量、细度等,量好该试样达到标准稠度时大致所需的水量2)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
3)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拌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底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3s停机4)拌和完毕,立即将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然后用小刀插捣并轻轻振动数次,以排除净浆表面的气泡并填满模内5)用小刀从模中心线开始分两下刮去多余的净浆,然后以次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6)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2 凝结时间检验2.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同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但必须另备玻璃板一块,上放圆试模,玻璃板及模内侧涂上薄薄一层机油将凝结仪金属圆棒下放至试针与玻璃板接触,调整凝结仪指针对准标尺零点2.2 试件的准备 将按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方法制好的水泥净浆一次装满圆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记录水泥全部加水时间,并以此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2.3 初凝时间的测定2.3.1 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从养护箱内取出试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试件放至试针下面,使试针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 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 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凝结时间,用min来表示2.4 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一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法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养护箱中继续养护当测试时试针沉入试体0.5㎜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来表示2.5 凝结时间测定应注意事项 在最初测定时,应轻扶凝结仪的金属杆,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 但最后仍以自由下降测得结果为准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距试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间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
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认定已达初凝或终凝2.5.4 每次测定不得让试针落入以前测过的针孔内每次测定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将试件放入养护箱内,整个测定过程要防止圆模受振动3 安定性检验3.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3.1.1 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同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方法之规定2)雷氏夹:所用雷氏夹弹性必须合格弹性检验方法是将雷氏夹的一根指针悬挂在一根细金属丝上,在另一根指针根部再挂上300g的砝码,这时两根指针针尖距离较为挂前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内,当去掉砝码后又能恢复未挂前的距离弹性检查在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上进行试验前,雷氏夹内侧应薄涂机油3)玻璃板若干块:尺寸为100×100mm,质量为75~85g试验前应薄涂机油4)沸煮箱要求能在30±5min 内将水加热至沸腾,并能维持3h以上不在添水,并保持箱中水位一直没过试件5)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1mm6)天平、量水器具及成型用具同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之规定 试样处理、试验条件检查同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之规定3.2 安定性检验的操作细节 雷氏法(标准法) (1) 将两个雷氏夹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板上,立即将拌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环模。
装模时一手扶住环模,另一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模内净浆数次以密实,抹平然后盖上75~85g的玻璃板2)将成型好的试件立即放入养护箱内,养护24±2h3)脱去玻璃板,在膨胀值测定仪上测量并记录两个试件两指针的尖端间距(A),精确至0.5mm4)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篦板上,指针朝上,互不交叉,在30±5min内沸煮,并维持3h±5min到时放水、开箱、冷却至室温5)取出试件,在膨胀值测定仪上测定并记录指针的尖端间距(C)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C-A)值相差大于4mm时,应重做试验再如此,为不合格6)雷氏夹由于结构质薄圈小针长,且对弹性有严格要求,因此在操作中应小心谨慎,勿施大力,以免造成损坏变形新雷氏夹在使用前检查其弹性;正常使用的雷氏夹可每半年检查一次,当遇有距离增加超过30mm的情况,应检查弹性上述检查只要弹性符合标准要求仍可继续使用3.2.2 试饼法(代用法)(1)将按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方法拌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呈球形,分别置于100mm×100mm的两块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为70mm~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
2)将成型好的试饼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h3)从玻璃板上取下试饼,检查有无裂纹,如有应查找原因应注意火山灰水泥可能产生的干缩裂缝,矿渣水泥可能起皮4)将检查无裂缝的试饼放入沸煮箱水中篦板上,在30±5min内沸煮,并维持3h±5min到时放水、开箱、冷却至室温5)取出试件,如目测观察无裂纹,直尺检查无弯曲的试饼,则为安定性合格,反之称为不合格当两块试饼一合格一不合格时,则为不合格4 胶砂强度检验4.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及称量器皿(1)搅拌机、试模、振实台及其下料漏斗、抗折强度试验机、抗压强度试验机、抗压强度试验及其夹具、播料器和金属刮平尺均应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2)代用设备振动台应用地脚螺丝固定在适当高度的混凝土台面上,固定后振动台台面呈水平状态3)量水器的最小刻度为1mL,应经标定合格后方能使用4)天平的感量为1g,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灵敏并对准零点5)此外小餐具刀、料铲、料勺、擦布等都应准备好4.1.2 试样处理试样应充分拌匀,填写样品的编号,将试样密封好,试验前送到试验室4.1.3 试验条件检查(1)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2)试验时,试验室和养护箱的温度、湿度,养护水的温度必须在标准规定范围内。
3)水泥试样、标准筛、拌和水和试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4.2 试件制备4.2.1 搅拌(1)搅拌机在试验前先运行一次,检查是否符合程序,其程序为:慢转30s;再慢转30s并加砂;快转30s;停90s;快转60s2)每成型一只试模需称水泥450g,精确至±2g,需一袋标准砂,其重量为1350±5g,需水225g,精确至±1g(或225mL)(3)将标准砂倒入砂筒内,把水加在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启动机器,搅拌机按程序工作在中间停机时间应迅速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其余时间静置等搅拌结束后取下搅拌锅,用小勺将胶砂拌动几次4)成型前或更换水泥品种时,应用湿布将叶片和锅壁擦干净,试验后应将粘在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擦干净4.2.1 试模试模擦洗干净组装时,边缘两块隔板和端板与底座的接触面应均匀涂上一薄层黄油,并按编号组装,当组装好用固紧螺丝固紧时,一边固紧,一面用木锤锤击端板和隔板结合处,不仅使内壁各接触面垂直,而且要顶部平齐,然后用小平铲刀刮去三个格内被挤出来的黄油,以免成型试体的底侧面上留下孔洞,最后均匀地刷上一薄层机油4.2.2 用振实台成型(1)振实台在试验前先振动一个周期,确认无问题后将试模沿臂长方向卡紧在台盘上。
2)将搅拌好的胶砂用小勺分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模槽装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在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在振实60次3)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抹平4)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试件的编号,按ISO 679:1989不能在刮平后马上进行,而是在完成湿气养护脱模之前进行4.3 试件的养护4.3.1 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将作好标记的试模立即放入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不能立即与试模充分接触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取出脱模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脱模前用耐碱性的防水墨汁或颜料或者用红色玻璃陶瓷铅笔对试件进行编号和其他标记两个龄期以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