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力第一节力弹力.doc
5页苏科版 第八章 第一节 力 弹力 学校:旬阳县金寨初级中学 设计人: 袁治琴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处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而第一节力 弹力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教学关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为后几节教学做好铺垫内容分析 本节首先生活中的推、拉、举、压等生活实例引出力,并用压弹簧或气球的事例体会弹力,紧接着介绍一个弹力的实际应用——弹簧测力计,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还点了一些生活工具或玩具从而更好地体会弹性势能所有的知识都是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例呈现,与我们的生活很贴切、学生更容易接受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类型的力——弹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被动力(如弹力、静摩擦力)的概念是学生难于接受的.因此教材中没有给弹力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本节通过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利用弹力的作用效果来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从而达到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力、形变与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势能,知识点较零碎,学生对力很熟悉,并且都有亲身感受,采用从生活实例中体会力的存在;弹力与形变、弹性势能较抽象,学生对此缺乏认识基础,需较强的观察和归纳思维能力,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引导的手段;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较简单,采用自学即可完成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弹力及弹性势能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定义理解、弹力概念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通过实例引出力的一般性分析,得出力使物体对物体的的作用;分析具体图片中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通过对如何知道物体受力的疑问引出力的作用效果,进而通过自主活动探究物体形变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及物体形变的大小和外力的关系,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自主探究的形式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使用方法;并观察图中的日常现象——发生形变的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一些作用,学生体会弹性势能。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教师讲故事:张飞与关羽比力气三国时,刘、关、张三结义后,张对自己排第三不服气,就提出与关羽比谁的力气大,他使出最大力气抓自己的头发使劲向上提,尽管憋得满脸黑紫甚至头发都拔掉了一把,结果还不能使自己离地面,而关羽找了一根绳子一端拴在自己腰上,另一端跨过树杈,双手使劲向下拉,结果他慢慢离开地面问:张飞为什么失败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章力,帮他分析原因吧!聆听、思考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力是什么?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或用多媒体展示也可借助自己准备器材体验)问: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教师引导分析板书:力:物体 作用于 物体施力物 受力物(为区分两物体引入施力物、受力物)学生观察、并完成学案中的第1个表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得出力的定义,完成学案中的体验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体会力的存在,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又加深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由现象归纳总结出实质结论的能力力的作用效果问:我们如何知道物体是否受力?你能做展示一下里的作用效果吗?1、教师巡回指导板书: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教师补充引入范性形变板书:弹性形变 范性形变在上述活动中,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的答出这种“反抗”的感觉,这里教师要注重引导得出弹力板书: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学生思考,试回答结合课本8-2图展示活动,并交流合作完成学案第2个表格学生思考分析并回答并总结学生体会并回答(引入弹力)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形变的理解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加深理解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1、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表格问:物体发生形变与外力有什么关系?板书: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发生形变就越大引入根据此特性制出弹簧测力计学生试完成学案中的第3个表格请同学上台展示结果学生观察、并交流总结出两者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及归纳总结能力弹簧测力计用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和弹簧测力计请同学自学回答下列问题:1、 弹簧测力计由( )组成?2、力的国际单位是()?3、图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4、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试一试(1)弹簧测力计指针指针开始偏离了“0”刻度线处,应如何调节?(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让重物悬挂于哪个位置?手持哪个位置?(3)弹簧测力计应如何读数?做一做:分别测出你用手竖直向下轻拉和重拉弹簧测力计的力的大小,同桌互相读数。
学生自学交流回答自主活动学生回答学生活动弹簧测力计这部分内容理解性不强,安排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并为学习使用其它仪器奠定基础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结构的了解,练习使用,加深形变与外力的认识,并培养学生使用物力仪器的能力生活物理社会请同学观察图片,结合课本图8-8-图8-111、 教师展示图片问: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试一试:举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学生观察总结完成学案中内容并列举生活中有关弹性势能的事例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小结你获得哪些知识?在使用具有弹性的物体需注意什么?还有什么困惑?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整体把握本节课内容,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体会收获的乐趣!七、板书设计一、力弹力1、力:物体--作用于--物体 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①弹性形变 ② 范性形变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大3、弹簧测力计① 结构:② 原理:在弹性限度(即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③ 使用方法:校零、量程、共线、读数4、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八、练习设计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不但具有 力,而且还具有 能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B.只要有两个物体就一定能产生力C.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产生了力D.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3、设计一个方案,测量你自身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说明你的方案和测量步骤,并动手测一测设计意图: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知识巩固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活动体验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结合学生切身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九、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