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新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辨析.doc
5页高校新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辨析摘要:高校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学习问题是高校新 生入学后较难适应的重要适应不良问题之一文章总结分析了大学新生学 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和心理反应,并据此提出了高校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应 对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关键词:高校新生学习适应不良教育衔接应对对策一、高校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具体表现1. 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是枯燥、繁多、艰深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上课有指定的教材,课程门类相对来说比较 少,初高中的课程体系衔接紧密,学习方法没有大变化大学每个专业都 有几十门课程要学,有时甚至每学期要学十门课程左右,包括公共课、基 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个层次,这些课程儿乎每一门都是新的课程, 有新的课程体系框架,学习大多需要从零开始课程内容远远多于高中课 程,甚至是高中的几十倍,大部分教师都使用投影机、多媒体授课,一节 课就可能要讲授一章或几章内容,并且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课堂讨论 多课外答疑少,这都使学生感到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事实上大学学习并不 要求像高中一样精熟地掌握每个知识点,甚至有些课程的开设只是为了拓 宽学术视野,培养专业思维能力2. 专业不适应引起困惑、灰心、自卑。
大学教育有别于中学教育的突出表现之一就在于大学教育的专业定 向性在中国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下,部分学生由于填报高考志愿时对所 报学校、专业了解不够,或由于志愿上专业服从调配,违背个人意愿,屈 从父母意见填报志愿,出现了有些同学对所录取的学校或所学专业不满 意,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精神痛苦,造成较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 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稳定性专业学 习兴趣低,厌学情绪浓,学生成绩不理想、挂科等,就容易产生紧张、焦 虑、失眠等情绪学业挫折使他们开始否定自己,陷入自卑3. 不适应学习压力的变化,产生不良情绪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直接压力骤减,特别是经过高中 三年高强度的学习后,终于考上大学脱离了父母和老师的管束,可以好好 放松,过上轻松自由的生活,但是大学学习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大考之后大玩",结果是失去了学习目标,没有了学习动机,出现了迷 茫、困惑及自我否定情绪因为是经过层层选拔,能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是 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当这些优秀学生集中在一起时,部分学生丧失了在 中学时的优越感,倍感压力剧增,上进心越强的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越大4. 不适应授课方式、学习方法变化,导致学习无措。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时间等方面都是由教 师和家长安排好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课堂灌输为主,环境固定采用循 序渐进、条理性的授课方式,学生习惯了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即使是 课后,也是教师和家长怎样要求就怎样做,学生几乎没有自我支配权,这 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高校学习强调自主性,大 学教师的讲课很少会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为了让学生学到最新的东 西,在讲课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学科前沿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老师不 会时刻监督学生学习二、高校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针对高校新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群体这一情况,应该尽早开 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新生开始上课的同时就开设公共必修心理健康 教育课,做到尽早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 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工作坊、团体心理等,让学生对即将面临的各种 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高校新生的自我调 适能力;发挥朋辈作用,通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在院系、班级中培 养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组建心理健康社团等方式,多与大一新生沟通、 交流,在经验上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怀。
另外,应该加强重视心理咨询工作2. 加强对大学和专业的认识教育新生进入大学后需要了解所在学校院系的基本知识信息和专业信息, 包括校院地理环境、校院历史、部门设置和人员组成等方面利用讲座、 媒体、社团等形式,加强专业授课内容、专业授课方式、专业特点、专业 课程实习安排和专业就业方向等专业方面的信息介绍,深入了解所学专 业指导大学新生通过阅读相关期刊、杂志培养专业兴趣,鼓励他们选修 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争取毕业时获得副修证书甚至双专业、双学位这样 不仅会让学生对大学有一种客观正确的认识,而且会为新生提供学习方向 感和动力3. 加强高校新生学习方法指导中学时期,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听讲,按要 求完成练习,学生养成了只会记忆和背诵的习惯大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不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倡主动学习, 认真钻研加强适合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怎么听课、怎么看书、 怎么做题、怎么复习、怎么查资料,等等高校新生入学初,仍会按照中 学时的学习、思维和行为方式应对大学生活,教育、引导、鼓励和帮助他 们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思想上自立,这是解决学习适应问题的唯一 有效途径。
建议教师高度重视课程教学法的研究,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 于晓波,黄戴清,曹亦薇.促进大学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实证 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6: 74-77.[2] 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与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 报,2005, 9: 155-162.[3] 潘德根.高校必须加强新生适应对策的指导.高等农业教育,2002, 9: 80-83.[4] 张耀庭.论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不良及其应对策略.当代教育科学, 2012, 5: 45-47.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新生适应期教育工作研究》(编号1252xs403)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