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南怀瑾.doc

62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57597231
  • 上传时间:2023-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0.50KB
  • / 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讲到《黄帝内经》,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的根本中心,是以黄老之道为主,然后散而为诸子百家所谓黄老,即是以黄帝轩辕为综合起始的阶段,到春秋战国以后,才转而狭义的以老子等道家学说作代表 什么是黄帝之学,历来在中国文化中,很难下一内涵的定义因为它是儱侗包括中国的全体文化,不分精粗世俗的一切一切 通常一般的观念,提到黄帝,就会想到《黄帝内经》,认为它只是中国上古传统的医药的书,而且从考据立场来看它的记述著作年代,很难稽考所以越来越被轻视,即使是学医的人,也一代不如一代,因对中国传统文字有差距,越读越不懂了 扼要来说,《黄帝内经》,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所有的医的书 我们一般翻开《黄帝内经》,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好像是从中国的玄学、哲学讲起,读也难读懂,看也不想看了 其实,读中国古典的书,千万不要以十七世经以后,大学学了一点西洋文化文字逻辑的皮毛来看它,那就牛头不对马嘴,愈读愈远愈糊涂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习惯性,以平常散说对话为主,自有它的逻辑,而不是先立前提,再加发挥、申辩,然后再做结论如果以西洋中古文化以后的逻辑来看中国古典文化,就会完全反感如说西洋文字的逻辑是完整的,那也不然,你只要取印度文化佛学的因明来看,如玄奘法师等所翻译的《瑜伽师地论》等一读,便可知西洋中古文化以后的逻辑文字,还只是后辈新兴的小儿科了。

      话不要扯了,简单的回转来讲,《黄帝内经》真正的宗旨要点,多处散见于各篇的内涵中,或一二句,或多句,其中更重要的,即在<举痛论篇>中所说的三要义: “黄帝问曰:(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二)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三)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读此,<内经>全书的中心,它是“医(寿)世,医(寿)人,医(寿)国,医(寿)社会”为中心,不过是先从如何养生寿人来切入而已 譬如说,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内涵它便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如果只说抽象的天文,或有形的天体,而对人生生命生活了不相关,那是学问上的空谈理想,不是没有用,而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了,它必须要在人事上有实际应用,及实验经历才对 再说“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博古必要通今,任何学问,如果只讲现在,不通古今绵延演变的因果关系,都容易落入偏见,那是不可以的 所以“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从政或从医,一切的一切,治理他人,医治他人,第一学问,必须先从本人自己身上实验做起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总之,这一段话,《黄帝内经》的中心,也是黄老之学的要点,它是通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任何一门学科的大原则 02节 黄帝与中国文化今天我要做的是一件荒唐的事,因为我也没有学过医,也不懂科学,为什么讲这个《黄帝内经》呢?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站在今天生命科学发展的立场,我是倚老卖老,必须要献丑,贡献给大家。

      目前西医跟中医闹分歧,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而我们自己国家的中医,依我外行的来看,也成了问题对于基本的医学《黄帝内经》,学中医的好像没有真正好好的去读原因是现代的教育,大家从简体字入手,不懂繁体字,所以读古书也成了问题我们自己的文化很广、很多,诸位都轻视了它,因此我不管自己的年龄,愿意来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这次课程的安排,我昨天已经讲守,是这位吕松涛先生的关系,因为他常常在我前面提到讲《黄帝内经》的事他说他来筹备来办,所以说这个是他引起的 关于《黄帝内经》,这是中国文化最严重的问题我再重复一下昨天讲《庄子》时所讲的,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以黄帝开始计算,到今年为止,已经四千七百多年了因为大家不读自己的历史,不知道黄帝以前的中华民族,有很长的远古史像我们小的时候,读古书出身,晓得我们的历史是一百多万年为什么切断从黄帝这里开始呢?是司马迁等过去这一班历史学家们搞的;因为远古的太渺茫,而且都是神话信不信各听自由 黄帝以前的伏羲,是画八卦的,相传黄帝是伏羲的子孙,所以就从黄帝开始黄帝把中华民族正式建立一个初步的国家系统,我们普通讲的“老百姓”,就是黄帝把各个姓氏不同的民族团结起来,建立生活文化所以我们所有的文化,都是从黄帝开始的。

      黄帝是有熊氏,姓公孙,名轩辕你们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多人到甘肃去祭黄帝的陵黄帝不只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也是东方黄色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国一切的文化,科学的,宗教的,哲学的,都是从这里开始 后来黄帝的学说归类为道家,在讲政治哲学时提到汉文帝、汉景帝时,说他们用“黄老之术”,走道家的路线黄”就是代表黄帝,“老”是老子我们的祖先从伏羲以下,研究起来太多啦,更有很多的历史故事 我今年九十岁了,一百年前,我们有很多的学者,现在差不多都过去了,其中我所不同意的非常多因为我不同意他们的讲法,把自己的历史缩短有些人甚至跟着外国人(日本人)叫,说没有尧、舜这两人乃至在日本侵略中国以前,说尧这个字画起来像香炉,所以说这个人不存在舜这个人也没有,只是个蜡烛台大禹也没有,大禹王是个爬虫我小时候,新的风气开始,比你们现在还严重,都是那么讲的哦!都是有名的学者,我不点名了后来这些人变成我的忘年之交所谓忘年,是年龄相差几十岁,我虽然年轻,经常讲他们数典忘祖,这些空话不多讲了 所以写《史记》的司马迁,也不敢确定黄帝的年代,只有根据孔子的话说的尧、舜、禹在历史有名的叫“三代”三代在我们历史学里有个说法,普通教科书上说是夏、商、周三代。

      真正古书上所讲的三代是尧、舜、禹,并不是夏、商、周 尧、舜、禹是公天下,虽然有皇帝,但都是百姓推荐出来的,而他们都活了一百多岁一百岁退位的时候,找人接位,尧找到舜,舜找到禹到大禹王做皇帝的时候,也想这样做,可是,因为尧舜的子孙能力都不行,所以大禹的儿子接位了由此,中国文化由三代民主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家天下就是刘家的啦,李家的啦,哪一朝,哪一代所以,我们的文化是要推翻两三千年的帝王政治,推翻家天下孔孟之道的儒家,以及道家,都主张回到上古的公天下,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03节 《上古天真论》说什么现在我们这个课是研究《黄帝内经》,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是大医生、大博士,很多是科学的专家,在这里听我这个老头子盖要了解《黄帝内经》,必须先要读好,每个字都不能放过开始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题目就要注意了天真”这个“天”字,不是上天的天这个“天”字,有时候代表宗教的天,有时候代表哲学的天,有时候代表天文学的天等等,学中文要搞清楚 对不起,耽误时间讲题外话,为什么天字那么写?你真去研究中国文字,第一个字“一”是画图案开始的,为什么那么画?因为讲不清楚宇宙是几时开始的,天地是怎么来的,所以以一画来分开所谓伏羲画八卦,一画分天地,这是科学的,因为时间空间上,查不出宇宙的来源。

      我们中国人很注重这个,现在的科学发展到太空,也是在追求这个 今天我岔过来几句话,西方哲学讲人类世界的来源,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现在还下不了结论换句话说,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如果说西方有哲学,中国没有哲学,你完全错了中国上古就是探索这个问题,从我们唐朝的古诗就看得出来,可惜大家年轻没有好好读我们当年是读来的,所谓读是唱歌一样念 有一个故事,在唐人的“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诗里,很多好句子,其中有些名句,是关于哲学、科学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世界上哪个人先看到月亮?天的月亮是几时开始照的?这个是哲学、科学哦!大家却随便把它当文学看过去了 所以我常常批评自己,也批评学西方哲学的朋友,你们西方讲哲学、科学,又分家又分类的,我们中国不是我说中国的文化没有哲学家,因为中国文化是文哲不分,大文学家都是哲学家第二是文史不分,哲学家都是史学家,都是懂历史的 譬如司马迁,大家认为是史学家,我说你们完全错了!司马迁除了写《史记》以外,他的八篇大文章“八书”的学问,包括了天文、地理、经济什么都有他是个哲学家,又是哲学家,也是政治家所以中国文化哲学、经济、政治、文学是不分的 刚才讲了这两句诗的感言,这跟我们讲《黄帝内经》有什么关系呢?有绝对的关系。

      所以文字搞不清楚,历史搞不清楚,就有些麻烦譬如说<上古天真论>这一篇就是讲天所们晓得“一”是一画分天地,上面代表形而上的,再加一笔和一个人字,就是天字了,天地人是这样来的所以“一”的上面是“上”,下面是“下”,文字的来源是由画图象形,包含了很多内容<上古天真论>的天真两个字,就是形容孩子“天真”那两个字,我们已经用了五千年还在用这个天真的“天”代表了本体论,表示真实生命的第一个来源 《黄帝内经》是黄帝为了生命科学,请教医学老师的对话记录这一本书考据者有所怀疑,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闹的,外国人更要批评认为这本书的内文不是上古的,好像汉朝以后魏晋的文章那么漂亮上古时期会有这样好的文章吗?看来学者要把自己的祖宗看瘪了 这个属于考据学,我一辈子注重考据,但不赞成考据考据学要注意学问,但是不要迷信现代人最讨厌的是太迷信科学,比迷信宗教还可怕因为科学本身没有定论,新的发明会推翻了前面,永远没有止境,这也是科学的精神对于科学的发明,乃至爱因斯坦也不敢下定论你们学了一点科学的皮毛,就敢下定论了,我觉得很笑话这是有关<上古天真论>篇名要注意的 04节 黄帝的一生我们看这一篇文章,这是医学书哦!看它如何介绍黄帝。

      现在这个很小的字,我虽然九十岁了,没有戴眼镜,也不用放大镜,大概我还看得清楚,这个就值得研究研究为什么了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我们上古的老祖宗黄帝,“生而神灵”,旧的记载是“生而能言”,生出来就会说话了,这里还客气一点说他神灵现在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乱扯,其实印度也有这种记载,说释迦牟尼佛刚生下来,站起来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讲了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印度人的扯谎同我们一样吧!很多啊!历史上也有记载,说有人生下就知道前生的事,其实,这些都是讲生命的神奇 这里《黄帝内经》改了一下,客气的说“生而神灵”这两个字严重了,神不是神经病,是通神了,非常灵明简单的说,他生来就有先知,什么都知道 “弱而能言”,这个弱不是体质哦!我们古文叫弱小,年轻少年叫弱小所以我们的文学上,二十岁称为“弱冠”中国的规矩礼貌,男人到了二十岁,开始梳头发,戴帽子,叫弱冠之年,这个要注意弱而能言”,如果你中文不懂,看成黄帝身体很弱,那可不是古文讲的 “幼而徇齐”,幼小的时候,作人非常规矩严肃,就像大人一样懂事 “长而敦敏”,长大成人了,二十几岁,非常厚道,而且绝对的聪明。

      “成而登天”,黄帝活了一百多岁,在我们的历史上,尤其道家,认为黄帝是升天的,所以古文有一句话“鼎湖龙去”鼎湖要考据了,有的说有黄山上,有的说在浙江黄帝活一百岁不干了,走了,变成神仙骑上一条龙就飞升了历史记录很有趣,像皇帝死了叫“登遐”,是说皇帝要上升了因为不好说死了,只好拿这个话来恭维他 讲中国文学还有一句话,一个英雄出来,像汉高祖啊,唐太宗啊,或者蒋介石啊,毛泽东啊,他们的部下很多,有些人到京城都是想升官我们对于这些人叫“攀龙附凤”,就是从黄帝的故事来的 怎么叫攀龙附凤呢?历史上记载黄帝要走了,宣布要从鼎湖骑龙飞升他的大臣都要跟他走,抓住黄帝那个龙的脚,龙的尾巴,攀龙附凤附带上去有些抓不住了,抓到片鳞甲,滑了就掉下来,这些故事都是神话 历史上也讲尧舜都活一百多岁才走,成仙了,尤其是黄帝,在神仙传上,或者神话看来,黄帝到现在还没有死 比方讲中国地理,一个美国的教授来看我,学科学的,他说他们现在正在研究地球我说:我听说了,你们花很多钱在地球边上打洞,进去看地底的中心有什么秘密这个一点都不稀奇,我们已经搞了好多年了他说你们中国真的搞了好多年吗?来美国留学的都没有讲过啊!我说他们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