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论——资本周转.ppt
19页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序言,,,,序言,,假设:周转时间(10周)=劳动期间(6周)+流通期间(4周)预付资本量:600磅生产规模:劳动过程一周一周按相同的规模进行(每周支出=600磅/劳动期间=100磅)商品价值=原材料、辅助材料的价值+工资(刨除固定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 周转过程: 劳动期间1(1至6周)→流通期间1(6至10周)→劳动期间2(11至16周)… ↓ ↓ 600磅预付 生产资本转化为 下一个劳动期间要到第 资本转化为 商品资本,并于 11周才可以开始 生产资本 第10周周末回流↓ 在此期间生产需要停顿4周↓ 那么如何使生产连续进行不至于因商品的流通而中断 ?,,序言,,,,缩小生产规模,具体做法:将预付资本量(600磅)平均分配到整个周转周期(10周),每周的生产规模由原来的100磅(600磅/6周)缩小为60磅(600磅/10周)。
这样,在第6周劳动期间结束时,有60磅×6的资本进入流通领域,同时还余下60磅×4的资本可维持后4周(流通期间)的生产,在第10周周末资本回流便可完成后续生产过程,如此循环往复… 可行性:缩小生产规模是以企业设备的缩小为前提的,但是按照不同企业生产的发展,投资有一个最低限额,低于这个限额,企业便没有竞争力,因此缩小生产规模对某些企业是无法实现的追加流动资本,,具体做法:在流通期间追加资本追加的资本量=每周生产规模×流通期间↓预付资本量=最初预付资本Ⅰ+追加资本Ⅱ本章根据价格变动与否及劳动时间与周转时间的大小关系将这个问题进一步细化,,,,,第一部分,,劳动期间=流通期间,劳动期间=流通期间,预付资本Ⅰ→生产资本Ⅰ,商品资本Ⅰ回流→生产资本Ⅰ' 生产资本Ⅱ→商品资本Ⅱ,商品资本Ⅱ回流→生产资本Ⅱ' 生产资本Ⅰ'→商品资本Ⅰ',,第一个周转周期,,第二个周转周期,在劳动时间=流通时间的情况下,只有资本Ⅰ和追加资本Ⅱ的交替,不发生资本游离,因此,资本总是依次预付下去假设:劳动期间=周转期间=5周(周转时间为10周);一年有51周;生产规模:100磅/ 周;资本Ⅰ=资本Ⅱ=500磅(预付资本=Ⅰ+Ⅱ=1000磅),,从生产资本的角度 一年生产的商品总价值 =每周生产规模(100磅)×一年总周次(51周) =5100磅 预付资本执行生产资本的次数 =一年生产的商品总价值÷(资本Ⅰ+资本Ⅱ) =5.1 从周转次数的角度 资本Ⅰ一年的周转次数=51周÷10周=5.1 资本Ⅰ一年的周转额=500磅×5.1=2550磅 资本Ⅱ一年的周转次数=(51-5)周÷10周=4.6 资本Ⅱ一年的周转额=500磅×4.6=2300磅 一年总周转次数 =(资本Ⅰ一年的周转额+资本Ⅱ一年的周转额)÷(资本Ⅰ+资本Ⅱ) =4.85,劳动期间=流通期间,,,,劳动期间>流通期间,假设:劳动期间=4周,流通期间=4周,周转期间=10周生产规模:100磅/周资本Ⅰ=100磅×6=600磅,追加资本Ⅱ=100磅×4=400磅,预付资本=1000磅,,,,,,,,,,,,,,劳动期间2,,流通期间1,,第一个周转期间,,,,,,,,,劳动期间1,流通期间2,,第二个周转期间,A,B,C,资本Ⅰ回流, 200磅进入劳动期间, 400磅游离出来,D,在劳动时间大于流通时间的情况下,资本Ⅰ和资本Ⅱ的劳动时间和周转时间会互相交叉,而不会互相交替。
同时这里还发生资本游离,在每一个劳动期间结束都会有一个货币资本游离出来,它的量和那个为流通期间而预付的资本Ⅱ的量相同追加资本Ⅱ进入执行产资本的职能,,,,劳动期间<流通期间,第一种情况:流通期间是劳动期间的倍数 假设:(1)劳动期间=3周,流通期间=6周,周转期间=9周;(2)生产规模:100磅/周(3)资本Ⅰ=100磅×3=300磅,资本Ⅱ=100磅×3=300磅,追加资本Ⅲ=100磅×3=300 磅 ,预付资本=900磅,,,,,,,,,,,,,,劳动期间2,,流通期间1,,第一个周转期间,,,,,,,劳动期间1,流通期间2,第二个周转期间,A,B,C,,追加资本Ⅱ中的300磅进入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资本Ⅰ回流, 进入劳动期间4,D,,,,劳动期间3,,E,,劳动期间4,,,,追加资本Ⅲ300磅进入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在流通期间是劳动期间的倍数的情况下,只有资本Ⅰ、追加资本Ⅱ及追加资本Ⅲ的交替,不发生资本游离,因此,资本总是依次预付下去劳动期间<流通期间,第二种情况:流通期间不是劳动期间的倍数 假设:(1)劳动期间=4周,流通期间=6周,周转期间=9周;(2)生产规模:100磅/周(3)资本Ⅰ=100磅×4=400磅,追加资本Ⅱ=100磅×4=400磅,追加资本Ⅲ=100磅×2=300 磅 ,预付资本=1000磅,,,,,,,,,,,,,,劳动期间2,,流通期间1,,第一个周转期间,,,,,,,,,劳动期间1,流通期间2,,第二个周转期间,A,B,C,资本Ⅰ回流, 200磅进入劳动期间3, 200磅游离出来,D,,追加资本Ⅱ进入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追加资本Ⅲ进入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劳动期间3,E,在流通时间不是劳动时间倍数的情况下,资本Ⅰ、Ⅱ、Ⅲ劳动时间和周转时间会互相交叉;在每一个劳动期间结束都会有一个货币资本游离出来,它的量正好把为流通期间超过劳动期间的那段时间填补起来的资本量相等。
结论,对于社会总资本来说,通常在每个劳动期间结束就会有一部分不断地、周期地游离出来,而依次执行职能的资本的单纯交替现象必然是例外第二部分,其他条件不变,流通期间发生变动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原材料价格变动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产品本身的市场价格变动价格变动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流通期间变动,,,,流通时间一旦缩短,为维持生产的连续性而追加的资本量减少,就会有一部分资本以货币形式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寻找投资场所的货币资本,成为货币市场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流通时间一旦缩短,为维持生产的连续性而追加的资本量就会增加,资本家通过向货币市场施压以获取追加的预付资本原材料价格变动,资本Ⅰ用于生产储备的部分,资本Ⅱ用于生产储备的部分,价格上涨资本家要么对原材料供应商施加压力(赊购),要么对货币市场施加压力(借贷),价格下跌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成为货币市场上可供支配资本的一个绝对追加,,产品本身价格变动,下跌,,资本经过流通期间后回流的货币资本少于预付资本,资本家会损失一部分资本,为了补偿这笔资本以维持生产的连续续进行,资本家会对货币市场施加压力(借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不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Thank Yo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