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正执法思想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学理论毕业论文设计精.doc
8页法学理论论文•端正执法思想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摘要:端正执法思想,保证执法公正,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推进依法 治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当前某些公 安机关及少数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思想观念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进 行了认真分析,从现代宪政思想的角度,提出了端正执法思想,保障在全社会实 现公平和正义,必须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意识、权利至上意识、程序公正意识、为 民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观点关键词:执法思想 宪法 公民权利 公平正义最近,同志在福建调硏时特别强调,公安机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统揽工作,并作为指导工作的方向,推动工作的动力,检验工作的标准要立警 为公,执法为民,端正执法思想,创新执法理念,树立法治意识,保障在全社会 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对正在深入幵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 大讨论活动的公安机关提山了一个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课题笔者拟就端正执 法思想的有关问题作一赘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一、不良执法思想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当前,某些公安机关及少数民警的执法思想、执法观念存在偏差,并在具体执法 过程中表现出来,直接影响着公平和正义实现。
主要有:1、执法就是专政的思想观念由于对民主勻专政缺乏辩证统一的认识,片面地 曲解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头脑里存在着执法就是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犯罪分子 的实行专政的思维,以及长期以来有罪推定的观念作崇受其支配,在执行过程 中总是以另类的眼光看人,轻易地把当事人当作专政对象,迸而采取一些粗暴的 野蛮的手段,实行所谓“专政”特别是滥用职权,甚至执法犯法,滥用留置手 段,滥用枪支警械,超期羁押,对一些涉嫌刑事犯罪的人员滥用私刑,实行刑讯 体罚,严重地侵犯了当事人的生命权、健康权2、 执法就是管人的思想观念公安机关承担着的行政管理职能,一部分民警思 想观念上还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长期形成的以人治为主要特征的专 制思想未能彻底消除,沉溺于治人者与治与人者的传统关系格局,心理上产生着 一种治人者的强烈欲望在实行对治安管理、户籍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 执法管理过程中,总是习惯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特别是对生活在底层的弱 势群体成员毫无感情,态度蛮横,甚至刁难、打骂,蔑视公民的基本的权利在 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证扌居意识淡薄对法定程序随意理解,在程序上刁 难当事人在执法中随心所欲,不按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期限及时受理、审批、 办理或办案、送审、报批、结案。
造成久拖不结,超期羁押3、 执法就是执权的思想观念一些民警把执行法律的过程中简单地视为行彳吏公 权的过程由丁•受到传统公私意识里公权对私权享有无可辩驳的支配权和国家权 力即行政权的至上本位意识的影响,封建特权和权力至上作崇无视公民权利为 国家权力的行使划出了界线,国家权力不得也不应当超越于公民权利之上的立宪 精神权力至上,特权思想严重,他们执法只是为了体现他们的存在价値,为了 显示他们拥有的特权,在当事人诘问或作出被视为有碍自己的面子的行为时,为 了维护自己尊严,把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恃权枉法,仗势欺人,耍特权, 抖威风,不惜践踏法律,践踏公民基本权利4、执法是一种职业的思想观念有的人把执法当作是自己的一种职业,是一种 谋生手段把法、权、钱联系在一起,把市场经济意识融入执法意识中去,以是 否有利于本单位或本部门的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在制定措施、出台政策上过分 地考虑部门单位经济效益在执法过程中,受利益驱动,追求经济效益,或滥用 权力,以罚代法;或巧立名目,乱罚款、乱收费;或以权谋私,办“人情案”、 “关系案”,搞权钱交易,甚至借机敲诈勒索、吃拿卡要,徇私舞弊、收受贿赂 权力私有,权力商品化,搞“执法产IT ,将执法当作发家致富的手段。
5、执法中的“利已”、“实用”的思想观念由于受到本位主义和极端个人主 义的影响,有些公安执法部门和民警在执法中采取利已的、实用的态度在执法 过程中争权夺利、取利弃责为我所用”・“各取所需”地执法法律和抵制法 律的执行;有的民警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深不透,一知半解,在执法活动中不能正 确区别吐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将刑事与民事、刑事与治安 案件混淆起来;有的执法规范化意识不强,凭自己工作经验和行为习惯办事,任 意解释法条,滥用法律手段;有的则因为缺乏应有的执法水平和执法技能,在行 政执法中心中无数,底气不足,怕当被告、怕出庭、怕败诉,主观不尽职责,消 极对待,能推则推或不敢坚持执法原则,迁就当事人,以求息事宁人;有的执法 中服从领导意志多于服从法律精神,维护领导权威多于维护法制权威唯领导批 示、上级意志,就是不见唯法律意志;有的则利用现行法律体制的立法滞后、不 规范、操作不具体等不足和法律的空白地带,滥用、甚至恶用执法权力在办案 初始,受人之托,在调查取证上作手脚,该审不审,应问不问,当取不取,故意 留有一手,埋下伏笔把案情搅乱,为日后疑犯翻供,留下口实,法庭定罪,设 置障碍。
欲纵故擒,暗渡陈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吋不是根据合理和公正的原则, 而是随心所欲,凭个人好恶进行收费、处罚,实现不正当的目的;在法定时限内, 对实行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明知刑拘的条彳牛巳经消失了 当事人不求上门, 不给好处,也非得等到了 30天期满才释放,有的还是不情愿地又给当事人留个 尾巴一一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有的一方面违背“法不禁止即自由”(即对于 公民而言,法律未加限制、禁止的事公民都有权利去做)的公理性宪法原则,对 公民在宪法成文款之外的权利予以干涉,甚至侵犯另一方面无视“法无规定皆 禁止”(即无法律根扌居,政府没有行使某项权力的权利)的原则约束,滥用职权 二、端正执法思想,捉高执法品质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必须端正执法思想,创新执法理念,提高执法品质1、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 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权利恨制和规范政府权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职责与权力等方面内 容自由是一切公民权利的出发点,从自由汕生的一切公民权利是宪法保障的基 本归宿,宪法对公民权利保障的终极冃的,不过是体现国家主人即人民的自由而 已。
我们耍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 法治保障的要求,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首先应该是依宪治国,依宪行政、 依宪执法是依法治国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牢固 树立宪法意识,确立宪法至上的观念,遵守宪法的各项原则和规定,维护宪法的 尊严和权威在行使行政权力、执法权力、管理行政事务以及组织行政、执法工 作时,必须依照宪法的条文和精神来办,在执法中体现宪法的精神,树立人性化 的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保障公民的权 利不受执法权力的任意侵犯,防止随意限制、剥夺公民权利的违宪现象的发生2、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权利至上的意识《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 罪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公安机关作为依法行使国家赋予权力的的行政机关, 不仅肩负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长 治久安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私权” 的任务公安机关行政和执法的过程,实际上是维护国家“公权”与公民的“私 权”的过程。
宪法确立的主权在民的原则,集中地表达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 人民,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政治理念,它强调国家权力的有限操作性和公 民权利的有限妨害性,它对公民权利的明确而正当的宣示,即意味着对传统“人 治”权力毫不客气的限制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树立权利至上的意识,辩 证地认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即公民权利是目的,国家权力是手段,国 家权力存在的全部理由在于对公民权利实施有效保障宪法调整国家权力和公民 权利关系的终极目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决不能只强调国家公利益而轻视、 散置、削弱公民私利益,为了维护“公权”而损害“私权”,更不能以维护“公 权”为理由,滥用权力,对公民权利肆意侵犯,或不尽维护“私权”的职责,对 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视若无睹、充耳不闻,逃避、推卸、减轻应当承担的责任和 义务3、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程序公正意识法律程序是执法机关执行职务、实施执法行为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限 的总和,是保障执法机关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重要方面法律程序的实质是限 制恣意它是控制权力的重要机制,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权力行 使的合理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的有效条件。
现代的宪政立法 理念不仅以追求客观或实体公正为目的,更以追求法律程序公正为途径任何法 律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真正得以实施,程序的独立、中立、公开和程序中 的表达自由体现了程序的公正价値C程序规范与实体规范只有在机结合中才组成 法律因此,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程序公正意识,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原则, 严格、文明、公正执法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的要求实行警务公开, 建立权利告知和听证制度,向当事人公开办事程序不论是在执行行政处罚、行 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决定、行政监督检查的过程,或者是在刑事执法中 的立案、侦查、拘捕、起诉等各个环节;不论是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是适用普通 程序,都应按照法律程序的规定执行绝不能以种种理由久拖不办、久拖不结或 超期羁押,剥夺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以确保公平公正的实现4、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公民的集合体,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派生和延伸, 政法公安机关所行使行政执法权和刑事执法权是人民赋予的保障公民权利,维 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执法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本质是实践代表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清醒地认识 到在法治国家,没有公民意识就是政治不纯的表现。
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 要把执法行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为民服务意 识,在制定各项决策和出台各项措施,在具体的执法行政的行为中,要端正执法 思想,躬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彻底克服对待当 事人冷硬横推的态度,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顷听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呼声, 真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冷暖疾苦把辟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 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 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执法, 为谁服务的问题5、端正执法思想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公安机关担负着 重大历史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可持 续发展四大方面的内容,都与公安执法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民 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政治、 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 安居乐业”这一目标,与公安执法活动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 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局。
同时,我们的民警是 作为社会执法者出现在群众面前的,身着警服,头戴国徽,代表党和国家执法, 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广大群众往往通过民警的执法活动来认识党和国家,认识 党和国家与群众的关系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执法思想是否端正,执法活动是否 公正,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和民警本身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 党和国家形象、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