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英语之传统阅读.ppt
146页传统阅读理解传统阅读理解Reading is a guessing game,,so enjoy it!考研英语传统阅读简介1.大纲要求2. 文章来源及特点3.文章语言难度4.文章结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A部分大纲要求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考生应能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选自各类书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英文书面文字材料的英文书面文字材料,能以每分钟6060个词个词的速度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大纲进一步规定考生应该能够:1.理解理解主旨主旨要义;要义;2.理解文中的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具体信息;;3.理解文中的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概念性含义;;4.进行有关的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判断、推理和引申;;5.根据上下文根据上下文推测推测生词的生词的词义词义;;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关系;;7.区分区分论点论点和和论据论据关于A部分的20道选择题,大纲还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说明:"主要考查考生理理解具体信息、掌握文章大意、猜测生词解具体信息、掌握文章大意、猜测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能力词义并进行推断等能力。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四篇(总长度约为1,600词)文章的内容,从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考研英语做题顺序和时间分配I.完形填空完形填空 (20 min)II. Part A 常规阅读常规阅读 (70 min)II. Part B 阅读新题型阅读新题型 (15 min)II. Part C 翻译翻译 (30 min)III. Part A 小作文小作文 (15 min)III. Part B 大作文大作文 (30 min) Part A 阅读阅读4篇文章,长度:篇文章,长度:400 词词/篇篇共共 20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分分, 共共 40 分分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201120104400200940200831200722200640200531200440200340200222200141200041199941199841199741199650考考研研阅阅读读主主题题自然科学类:生物学 医学 科学--- 特点:细节复杂,观点清晰社会人文科学类:文学 历史 哲学 教育 心理--- 特点:评述较多,区分观点社会经济科学类:商业 经济 --- 特点:背景复杂,外在逻辑考研阅读文章的主题特点考研阅读文章的主题特点2004 Text 1 Putting the Net to Work. US News & World 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7年年10月月27日)日)Text 2 As easy as ZYX. Economist. ((《《经济学人经济学人》》,,2001年年8月月30日)日)Text 3 What’s a Shopper to Do? Newsweek. ((《《新闻周新闻周刊刊》》,,2000年年12月月18日美国版)日美国版)Text 4 Nurturing the Life of the Mind. ASBJ((2001年年1月月美国学校董事会杂志)美国学校董事会杂志)2005 Text 1 Fair and Square. Economist. ((《《经济学人经济学人》》,,2003年年9月月18日)日)Text 2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华盛顿邮报》》时事评论)时事评论)Text 3 Taking Control. Newsweek. ((《《新闻周刊新闻周刊》》,,2002年年7月月15日)日)Text 4 Talking Down. Economist.((《《经济学人经济学人》》,,2004年年1月月29日)日)20062006 Text 2 Inside Meaning. Michael Sw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The Observer. 《《观察家报观察家报》》) Text 3 Ocean’s eleventh hour. ( 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经济学人》》,,2003年年5月月15日日) Text 4 The Art of Unhappiness. ( Time《《时代时代》》,,2005年年1月月17日日) 20072007Passage 1:出自《The New York Times》 May 7, 2006 Passage 2:出自1998年1月1日《Scientific America》 Passage 3:出自2006年《Harvard Magazine》 Passage 4:出自《The Economist》 Jun 23rd 2005 20082008第一篇出处 美国的一个电视频道《发现频道》板块编写的。
Gender Inequality: Women Under Stress第二篇出处The Economist. Sep 22nd 2005 题目为:Scientific publishing The paperless library. 第三篇出处Scientific American 的Napoleon's Revenge 第四篇出处U.S. News 的The sorry legacy of the founders 20092009第一篇 2008年5月4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的一篇文章Can You Become a Creature of New Habits? 第二篇 2008年11月14日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Who's Your Daddy? The Answer May Be at the Drugstore 第三篇 2003年12乐的麦肯锡季刊(The Mckinsey Quarterly) Educating Global Workers 第四篇 来自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Intellectual Life in America 一书。
文章来自原文第45-46页20102010•Text 1选自2007年11月Commentary Magazine(评论杂志)的一篇文章,题材属于社会生活类,体裁属于议论文•Text 2选自2008年2月的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 题材属于商业经济类,体裁属于议论文•Text 3节选于07年2月份的《哈佛经济评价》(Harvard Business Review)题材属于商业经济类,体裁属于议论文•Text 4选自2009年4月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的文章题材属于商业经济类,体裁属于议论文20112011•Text 1选自2007年9月Commentary(评论)的一篇文章,题材属于文化历史教育类,体裁属于议论文•Text 2选自2009年11月的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 题材属于商业经济类,体裁属于议论文•Text 3选自2010年11月的麦肯锡季刊(The Mckinsey Quarterly),题材属于商业经济类,体裁属于议论文•Text 4选自2010年7月9日Newsweek《新闻周刊》的文章题材属于社会经济类,体裁属于议论文。
20122012第一篇文章出自 2011年4月的时代周刊(Times)上的一篇文章有关Herd Mentality的文章 题材为社会生活类,体裁为议论文第二篇文章2011年4月24日B 上的一篇文章,其标题为Vermont Yankee plant‘s owner must honor its own promises题材上属于商业经济类,体裁属于议论文 第三篇文章The Sciences(科学家),其标题是The Evolution of Credibility, 题材属于科普类,体裁属于议论文第四篇文章出自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2011年3月的文章Enemies of Progress, 题材属于社会生活类,体裁属于议论文20132013第一篇文章出自 2012年6月21日的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上的一篇文章题材为商业经济类,体裁为议论文第二篇文章选自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2012年6月的文章Enemies of Progress, 题材属于商业经济类,体裁属于议论文第三篇文章出自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2012年3月的文章, 题材属于社会生活类,体裁属于议论文。
第四篇文章出自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2012年6月25日的评论,题材是社会生活类,体裁是议论文20142014第一篇文章出自 选自选自2013年年6月月29日的英国卫报日的英国卫报政治评论文章,涉及英国的福利制度;第二篇文章选自选自2013年年2月月2日日 Economist 涉及法律类话题人文科学文章 第三篇文章出自选自选自 2013年年6月月12日的日的Nature杂志杂志,谈及新的科谈及新的科研奖励自然科学文章第四篇文章出自选自选自 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 2013年年6月月27日,教育类话题,日,教育类话题,讲述美国人文教育危机讲述美国人文教育危机这是一篇人文学科的评论2015Text 1 的短文选自2014年出版的The Guardian《英国卫报》,本文主要讲了欧洲王室的衰落,并讨论了君主制度的存续原因及所存在的弊病,是一篇人文类的议论文Text 2 的短文选自2014年的The Washington Post 《华盛顿邮报》,本文是有关美国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问题,是一篇社科类的议论文Text 3的短文出自2014年7月3日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学美国人》,原文题目是〝Science Joins Push to Screen Statistics in Papers〞(《科学》杂志加入推进论文统计数据审核行动),本文主要讲述了期刊行业对数据分析的重视问题。
这是一篇社科类的议论文Text 4的短文选自2014年6月的 The Guardian《英国卫报》,短文由新闻行业窃听丑闻为切入点,指出新闻报刊业应该有基本的道德底线本文的体裁是一篇社科类的议论文2016Text 1 的短文选自2015年4月5日在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发表的名为〝A Challenge to the Fashion Industry’s Body Ideals对时尚业理想体型的挑战〞的文章,类属于社会生活类,体裁为议论文文章很接地气,围绕人们所关注的健康时尚展开讨论指出许多国家希望通过立法规定或道德劝说禁止时尚界使用过于细瘦苗条的模特,来改变现有的体型观念,提倡注重均衡健康和2012年考查题材重合Text 2 的短文选自2014年11月15日在The Guardian《英国卫报》上发表的名为 〝Is Ukip the Only Party That Cares About the British Countryside?英国独立党是唯一关心英国乡村的政党吗?〞的文章,类属于商业经济类,主要内容是英国的社会民众以及各党派对于城镇和乡村建设的不同看法与各党派采取的政策。
Text 3的短文出自2015年7月23日在Economist《经济学人》上发表的名为〝The Halo Effect光环效应: Do-gooding policies help firms when they get prosecuted〞的文章,类属于社会经济类,主要内容是探讨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程度对于自身的影响,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能为企业创造财富价值,也能产生“光环效益”Text 4的短文选自2015年3月26日的 The Atlantic《大西洋报》上发表的〝One Way to Phase Out Newspapers: Make Them a Luxury Good逐渐淘汰报纸的一种方式:使它们成为奢侈品〞的文章,类属于社会经济类,主要内容是以《纽约时报》为例,探讨如何应对当前电子书盛行,印刷报纸行业面临被淘汰的困境备考2017年考研英语阅读的建议:一、老话重提:仔细阅读历年真题真题为大,这从2016年第一篇和第四篇文章的题材与往年重合可见一斑考过的话题不是不会考了,而是还有大考的必要,因此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扩大阅读量从2016年的阅读文章的题源来看,除了四大英美国家阅读刊物以外, 《大西洋报》也应该成为考成重点阅读的刊物。
三、加强对长难句的理解文章的长难句仍然是题眼,因此理解长难句、会划分句子结构并准确掌握句意是解题的关键2017Text 1 的短文选自2016年5月22日在The Washington Post 上的一篇标题为Hurry Up and Wait快点来等候的文章,类属于社会生活类,体裁为议论文文章很接地气,指出美国机场国内航班的安检时间很长,安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虽然预查项目能够大大缩短通过安检的时间,但它昂贵的注册使用费用又使很多乘客望而却步,因此,动用资源支持预查项目任重而道远Text 2 的短文选自2015年5月28日在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为 〝On Mauna Kea, Astronomers and Hawaiians Can Share the Skies在莫纳克亚山,天文学家和夏威夷人可以共享天空〞的文章,类属于议论文,作者围绕要不要在夏威夷群岛的莫纳克亚山顶峰设立天文望远镜这一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科学与夏威夷的文化应该共存,找到平衡点,相互促进Text 3的短文出自2016年7月23日在The Independent《独立报》上发表的名为〝The UK Is One of the Worst Countries at Converting GDP into Auto Wellbeing--- Which Could Explain Brexit 《英国是把GDP转化成真正的幸福最差的国家---这可以解释英国脱欧》〞的文章,文章主要讲了英国未能有效地将GDP转化成国民幸福,所以很多人投票赞成脱欧。
Text 4的短文选自2016年6月27日在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发表的名为〝the law’s fine line between graft and access贪污和接触的机会之间的法律分界线 的 文章该文章指出,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前弗吉尼亚州长罗伯特﹒麦克唐纳的贪污罪,进而讨论了贪污罪和偏袒之间的分界线,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在考研英语中,阅读是分值最高同样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一考题通常情况下阅读的篇幅约为400字,四篇即为1600字,故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同样的,考生还需要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尤其是外刊杂志,因为考研英语绝大多数文章来自于英美国家的报刊杂志例如:经济类文章主要来源: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BusinessWeek(商业周刊)、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杂志);科学技术类文章来源:Nature(自然)、Discovery(探索)、Science(科学)、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New Scientists(新科学家)。
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类文章主要来源:Newsweek(新闻周刊)、Times(时代周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USA Today(今日美国)、The Times(泰晤士报)、The Guardian(卫报)等根据近五年的考研真题,研究人员发现,80%以上的文章来源The Economist, Newsweek,Times and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因此,针对于2018年的考生来讲,在一阶基础阶段复习中,应该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考研阅读文章选题来源考研阅读文章选题来源ECONOMIST 35%NEWSWEEKTIMENEW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Scientific American权威报刊杂志的网站The Economist :: ::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 York Times :: 关于考研阅读-文章体裁议论议论文文说明文说明文记叙文记叙文应用文应用文1篇关于考研阅读-文章体裁关于考研阅读-文章体裁议论文议论文说明文说明文记叙文记叙文应用文应用文80%20%关于考研阅读-议论文重点论点论点论据论据论证论证论证关系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语言难度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语言难度主要体现在词汇和长句上。
对于词汇而言,考研阅读文章的词汇一般不会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词汇范围,有5%左右的派生词和合成词,另外约有2%-3% 的超纲词这些词不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或者能够凭借语法或者上下文来猜测词义,需要考生利用逻辑推断能力来进行判断阅读理解真正的大敌在于长难句考研阅读理解所选文章一般都充斥着各种长句和复杂句长句和复杂句,其中包括并列句、多重复合句、并列句、多重复合句、强调句、被动句、省略句、倒强调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分割句、双重否定句、装句、分割句、双重否定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同时句子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同时句子中的分隔、插入、省略、同位中的分隔、插入、省略、同位语、虚拟语气、形式主语或者语、虚拟语气、形式主语或者宾语等宾语等现象也层出不穷因此,长难句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制约瓶颈此外,英语文章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哲理性较强的逻辑性和哲理性,如果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也会使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大打折扣长难句 e.g. 11.This success, coupled with later research showing that memory itself is not genetically determined, led Ericsson to conclude that the act of memorizing is more of a cognitive exercise than an intuitive one.词汇突破:cognitive 认知的 (后天习得的) Intuitive 先天的 Determine 决定 Coupled with 相当于and,想类似的表达还有along with ; combined with等。
长难句 eg 11.This success, coupled with later research showing that memory itself is not genetically determined, led Ericsson to conclude that the act of memorizing is more of a cognitive exercise than an intuitive one.译文赏析:这种成功和后来表明记忆本身并不是先天决定的研究使爱立信总结道,记忆的行为与其说是一种先天的行为不如说是一种习得的行为During the past generation, the American middle-class family that once could count on hard work and fair play to keep itself financially secure has been transformed by economic risk and new realities.【词汇突破】count on 依靠; fair play 公平竞争During the past generation, the American middle-class family that once could count on hard work and fair play to keep itself financially secure has been transformed by economic risk and new realities.Adverb状语【译文赏析】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那些曾经依靠辛勤工作和公平竞争就可以保证自己财政收支安全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已经被经济风险和新的现实所改变。
定语从句前置的翻译方法来处理这个句子)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对于一篇完整的英文说明文或者议论文来说,不论其形式看上去有多么复杂多样,但是套用一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一般考研阅读的文章都是采取传统的三段论形式:即提出问题(提出即提出问题(提出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分析问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分析问题(对事物或者现象进行说明)、题(对事物或者现象进行说明)、解决问题(对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解决问题(对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总结)象进行总结)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一般一般--具体: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总的抽象的概念或具体: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总的抽象的概念或者观点,接下来的各个段落具体说明第一段的观点,者观点,接下来的各个段落具体说明第一段的观点,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到一些事件上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到一些事件上 具体具体--一般:文章开头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事件,一般:文章开头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事件,接下来几段从各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一段进行总结接下来几段从各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并把观点抽象到一般的层面并把观点抽象到一般的层面时间顺序:这种行文脉络出现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时间顺序:这种行文脉络出现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比较多,一般通过时间先后顺序来说明某一种理论的比较多,一般通过时间先后顺序来说明某一种理论的发展或者某一项研究的进展程度。
发展或者某一项研究的进展程度对比:这类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比两种观点、两个对比:这类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比两种观点、两个事物的共同点或者差异等事物的共同点或者差异等传统阅读理解存在的普遍问题1.读不懂2.速度慢3.准确率低TO BE CONTINUED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考生都曾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即阅读高分的对策是什么?答案是基本功加技巧,二者各占一半,阅读基本功是取得高分的重要保证,是战略问题,需要从长计议,做长期准备通过大量阅读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尤其是英美文化背景,它是英语语言能力提高的基础阅读的技巧则是战术问题,所谓技巧就是通过分析试题的特点,摸清楚出题者的命题规律和套路,抓住出题关键点,提高答题命中率一般来说,阅读技巧包括判断生词词义、找主题句和中心思想,找衬托性细节、读信号词、区别事实与见解,注意阅读深度等方面阅读基本功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考试阅读理解的短文涉及的知识面是很广的,其内容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领域的知识,其中尤以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居多,这就要求考生对生活的各个层次有所了解,知识面要宽。
我们可以把两种阅读情况进行一下对比,一种是对短文涉及的内容一知半解,或是根本一无所知,另一种是你对短文讲的内容甚至比它讲的要多,结果势必是前一种情况下读起来很吃力,而后一种读起来很通畅、很容易理解学习英美文化知识,特别是了解美国的社会和文化学习英美文化知识,特别是了解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考试的材料全部来自英语国家文献资料,其中美国文献是阅读材料的主要来源,从文章内容来看,有大部分是关于美国文化或用美国英语写的如果没有对当前英语世界文化的足够了解,就会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如果你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历史宗教、教育制度、人们的生活方式、休闲娱乐、运动项目、购物习惯了解甚少,那么你就很难理解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反之,你在读英语文章时,就可以迅速深入地理解其语言本身及其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学习英美文化知识是完全必要且有益的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实现量变和质变的飞跃例如:英国英国伦敦有蜡像馆,圣保罗大教堂,唐宁街10号,白金汉宫,议会大厦,泰晤士河在英国,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文化界弥漫着的浓郁的莎士比亚氛围,莎士比亚已经像养料一样融入了英国文化的血脉,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也成了英国文化的象征。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工业的国家,伦敦集中了英国的大工厂,工业污染十分严重;加之受自身气候的影响,废气散不出去,整个城市就像蒙着一层雾一样,所以伦敦又叫“雾都”新年打水新年打水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就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新年一大早,人们争先恐后地拎着水桶向井边进发英国英国的国民特性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国的经济发展较早,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视清高,难于接近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英国人之间善于互相理解,互相体谅无论办什么事情,他们总是尽可能不留下坏印象,绅士风度处处可见他们懂得如何创造一个和谐而愉快的生活环境英国英国的礼俗丰富多彩,人们第一次见面时,一般以握手为礼,而不是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会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是如此英国人有些禁忌需注意,如他们从不从梯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不用人像做装潢等如果你去英国旅游英国旅游,那么请记住,千万不要像在国内一样问人家“你去哪儿”“吃饭了吗”等问题,英国人特别讨厌别人过问他们的私生活同时,英国人更忌讳别人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就连他们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这些都是他们个人生活的秘密,绝不允许别人过问。
在美国美国,12岁以上的男子有被称作“先生”的权利,但多数美国人不爱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之类的称呼,认为那样做太郑重其事了他们喜欢别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并视之为亲切友好的表示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 正式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军官、医生、教授、宗教领袖等人物美国人美国人热情好客,哪怕仅仅相识一分钟 ,你也有可能被邀请去看戏、吃饭或外出旅游但一个星期后,这位朋友很可能把你忘得一干二净没有事先的约定而到美国人家里拜访是失礼的给美国好友送礼,如果他们事先不知道的话,也不要直接敲门,最好把礼物放在她家门口,然后再通知他自己去取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部大西洋沿岸多为平原丘陵,森林资源丰富,湖泊众多,重要的城市有首都华盛顿、纽约、波士顿、费城、迈阿密中部的大平原是重要的农牧区,6,400公里长的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重要的城市有亚特兰大、芝加哥、休斯顿以及新奥尔良等在大平原的西部大山区,有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黄石国家公园靠近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区有风光旖旎、阳光灿烂的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和洛杉矶以及西海岸的重要城市西雅图在北部靠近加拿大的边界地区,有著名的五大湖游览区,其中最壮观的景点是尼亚加拉大瀑布。
此外,位于美国西面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也是全球闻名的度假胜地美国美国商界流行早餐与午餐约会谈判赴宴时,当女士步入餐厅时,男士应该站起来,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才可坐下美国人在招待客人时大多用焙牛肉和焙鸡肉,这些菜式制作方便、价格实惠,只要配上一两种蔬菜、芋类及谷类,再准备些饭后甜点,就算是大餐了,因此受到美国普通百姓的欢迎汉堡包是美国人日常食用的食品,按规定,汉堡包中牛肉末的脂肪含量不得超过30%加拿大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之一加拿大有“枫叶之国”、“万湖之国”、“真诚的北疆”的美称加拿大人性格开朗,不保守,重实惠,自由观念较强,举止上比较随意,不太注重礼节但他们在生活起居方面比较讲究,住房要求整洁、舒适、卫生设备齐全在他们举行的宴会上,席次一般是双数他们喜欢过圣诞节,火鸡和丁香是过节不可缺少的菜肴,节日活动的内容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相似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南方大陆”、“古老土地上的年轻国家”、“淘金圣地”等别称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与他们会见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
他们待人都很随意如果你应邀到澳大利亚人的家里做客,可以给主人带瓶葡萄酒,最好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澳大利亚人有个绝对无法通融的习惯: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要到教堂(教堂数以千计)听道澳大利亚人自古到今一直严守“周日做礼拜”的习惯澳大利亚拥有独特的风情习俗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冬夏正好与位于北半球的中国颠倒隆冬季节从中国北京去澳大利亚的悉尼,那里却正是阳光灼人的盛夏在澳大利亚,房屋建筑的朝向也和中国的相反,中国有句俗话说“有钱不住朝北房”,但这句话在澳大利亚不适用,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凉新西兰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有“世界边缘的国家”、“畜牧之国”、“牧羊之国”、“白云之乡”之称当地旅馆为数不多,在观光旅游季节,7月到8月,12月至次年3月要提早订房如果无法找到旅馆投宿,可以投宿到一家人可共用的汽车旅馆(MOTEL)新西兰主要的交通工具有计程车与公共汽车两种商务人士和旅游观光的人最好搭乘计程车计程车司机都很亲切,可以不给小费旅社和饭店也不需另加服务费或税金新西兰人的生活质量一般都比较高,他们通常对衣、食、住、行比较讲究他们大都喜欢户外运动,除赛马外,还特别喜爱橄榄球在新西兰,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风俗。
每当遇到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碰鼻尖两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据说,按照其习俗,碰鼻子的时间越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每逢喜庆节日,印度印度人爱用朱砂在前额两眉中间涂上一个圆点他们认为,“吉祥痣”可以驱邪避灾有时印度人为了表示隆重欢迎,不仅向宾客献上花环,而且还给客人点上“吉祥痣”在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选择吉日,请僧侣专门给姑娘点“吉祥痣”,祝愿她终身幸福现在,“吉祥痣”实际上已成为印度妇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份糖果或一束鲜花是印度人拜访朋友时最常见的礼物因为印度人爱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糖果有的是从商店里买的,有的是自己家做的印度人自家做的糖果又甜又腻,如果不习惯,就很难享用印度人交谈时,摇头或歪头表示“是”,点头表示“不是”对印度妇女不可主动握手阅读的基本技巧阅读的基本技巧阅读技巧的掌握决定着考生能否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最佳成绩,而阅读技巧的训练是在考生平时做阅读试题时就应该注意到的A.抓住中心思想.抓住中心思想(main idea)中心思想是一个段落、一篇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找出中心思想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能,那么怎样找中心思想呢?一般来说,中心思想常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表现出来,主题句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段落的开头、结尾处、或中间处。
有时既在开头出现,又在结尾处的总结或结论中重复出现,但是70%-90%的主题句是在文章或段落开头的当然,有时候作者也许不便于给你提供主题句,那么,你就必须从细节或组织中推测,判断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不管是通过主题句明确表述出来,还是隐含在文章中要要记住中心思想就像是一把雨伞,它涵盖了所有的细节,是各个细节内在联系的记住中心思想就像是一把雨伞,它涵盖了所有的细节,是各个细节内在联系的结结所以找中心思想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各层思想之间的关系上,看文章的整体,不要被个别零碎的“单词”绊倒找中心思想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关键,因为一旦你的脑子里有了文章的中心,你就能看清部分(细节)和整体(中心思想)的关系,看出文章的脉络,这样就会越读越明白,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面对一篇短文,先不要急着做题,而要先找出中心思想B.找衬托性细节(.找衬托性细节(inputting details))找找到到文文章章的的中中心心思思想想之之后后,,下下一一步步就就要要找找支支持持中中心心思思想想的的衬衬托托性性细细节节了了一一般般来来说说,,每每个个段段落落或或文文章章都都要要有有一一些些建建立立在在中中心心思思想想之之上上并并帮帮助助将将中中心心思思想想表表达达清清楚楚的的细细节节。
如如果果我我们们把把中中心心思思想想比比作作建建筑筑的的钢钢筋筋,,那那么么这这些些细细节节就就是是砖砖瓦瓦,,它它们们都都是是段段落落和和文文章章不不可可缺缺少少的的部部分分怎怎样样找找衬衬托托性性细细节节??首首先先要要弄弄清清衬衬托托性性细细节节的的形形式式细细节节会会以以多多种种形形式式出出现现,,例例如如举举例例、、解解释释、、描描述述、、定定义义、、对对比比、、比比较较、、类类比比、、比比喻喻等等其其次次,,衬衬托托性性细细节节是是用用来来支支持持中中心心思思想想的的,,所所以以你你不不但但要要能能分分清清中中心心与与细细节节,,还还要要能能看看出出细细节节是是如如何何衬衬托托中中心心的的,,中中心心思思想想通通常常用用一一个个句句子子表表述述,,但但是是一一个个句句子子无无法法讲讲明明一一个个完完整整的的故故事事,,所所以以掌掌握握了了细细节节,,才才能能抓抓住住作作者者给给出出的的完完整图画 C. 读信号词读信号词阅阅读读时时,,我我们们是是在在追追随随作作者者的的思思路路,,如如果果你你善善于于发发现现并并利利用用稳稳重重的的信信号号,,就就可可以以更更好好地地理理解解文文章章的的脉脉络络,,这这就就是信号词的作用。
是信号词的作用常见的信号词有:常见的信号词有:顺承信号词顺承信号词:and, also, furthermore, likewise, in addition to, moreover, first, second, third,这类信号词通常暗示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内容相近,相辅相承转折信号词转折信号词: 这类信号词一般指两个部分之间内容相反,相互对立总结信号词:总结信号词:in conclusion, finally, in short, in summary, to sum up, in a word 这类信号词表明作者要总结的话结果信号词结果信号词:consequently, generally speaking, thus, therefore, as a result, accordingly, so.这类词表明其前后部分的因果关系其他信号词还有:表示比较(similarly, equally, like, in the same way;);表示例证(for example, for instance)抓住这些结构词,可以掌握文章的走向文章的脉络脉络通常有以下几种:一般到具体:首段作总体说明,然后在各段中分别论述某一观点。
具体到一般:前面几段分别论述,最后总结按时间顺序: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对比:通过对比两事物的异同展开如何判断生词词义如何判断生词词义阅读理解的一大忌就是要弄懂每一个词的意思,因为这样不但不合算,而且不现实因为考生词汇量、考试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把文章中的所有词汇都弄清楚,同时这样是不必要的因为有些生词并不影响对整体意思的理解当然,这并不是说遇到生词时就可以跳过去,大纲要求考生能判断出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事实上对生词的理解是阅读技能之一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生词的意思:a.构词法分析词义b.合成词的词义,由两个普通单词合成的单词,可以根据两个词的本义去猜组合词的词义c.根据上下文的线索猜词义线索一 解释:有时作者知道一个词对于读者来说是陌生或不熟悉的,因此他会在句中给出该词的解释线索二 重述:重述与解释类似线索三 常识:有时,用你的经验或常识就可猜出有些词的意思线索四 例子:例子可以先给你提供线索,理解不熟悉的词线索五 比较:我们把两样东西进行比较时,通常是为了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所以句中的比较可以帮我们猜出词义线索六 对比:和比较一样,对比表明两样事物的差异,同样可以成为判断词义的线索。
线索七 相关信息:把上下文中的相关信息拼凑起来,也可以帮你猜词义对考生来说,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词,因为这是命题者故意设下的难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和生词打交道的方法,如果生词的词义不影响理解,就顺势读下去,如果影响到整体理解,就要根据语境推测出一个合理的词义 E.注意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注意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指标,在有时间限制的考试中,快速阅读可以节省时间给别的题型或检查已做题目,但这并不是说考生要能一目十行,读得越快越好;考试阅读重在理解基础上的速度,因为目的是在准确地回答阅读理解题目,如果只图速度快,却对文章的内容不知所云,这种速度是毫无用处的对于考生来说,要解决速度和准确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阅读速度即脑子里要有时间概念,但不宜过分强调速度首先,考生要克服一些影响速度的不良习惯,如“一指读”,即用手指、笔指着文章,一个词一个词地读;“头读”即头部跟着每行摇动;“出声读”即读文章时必须把文字读出来才能理解,而不是直接将文字转化成意思译读,即要把每个词,短语或句子翻译成汉语理解,这些习惯都会影响阅读速度其次,考生在平时阅读训练时,应该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任务,不要在某一题目上过多地浪费时间,这样可以培养考生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
再者,考生应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时要把视线集中在句中,避免眼球的左右移动,还要注意按句群(用用6个个黄黄金金分分割割点点来来划划分分意意群群)来读,不要一字一字地读,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速度 1.三大阅读方法2.如何提高阅读—三个方面3.考研阅读理解考点contents概述----3大阅读方法理论根据:人们阅读时总是从左到右,从上一行到下一行,从词到词组到句子到段落,这一过程给人的感觉是人的眼睛总是在不停的移动其实不然,科学家发现,阅读时人的眼睛不是持续的移动,而是跳跃式移动,94%的时间眼睛是静止的,6%的时间在跳跃两次跳跃的时间称为一次“注目”,约四分之一秒,每次注目看到的单词因人而异,儿童大约是半个单词,一般读者是一二个单词,较好的读者是二三个单词在实际阅读中,人的眼睛以词群为单位跳跃,即相关的词往往在一次注目中看到既然阅读时人的眼睛跳跃式移动,用铅笔或手指着书上每一行左右移动,一边阅读一边念出声、一边读一边字翻译都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些动作的速度与眼睛跳跃的速度不一致,再加上他们分散一些注意力,因而不仅影响阅读速度,也影响阅读理解的程度三大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通常有快读、查读和细读,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1)快读/略读(skimming)快读的目的是用浏览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体的概念,快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号词(signal word),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精简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关键略读不是略去某些词不读,而指不必要逐字逐词阅读略读不是略去某些词不读,而指不必要逐字逐词阅读要抓住关键词,阅读句群,把握整体意思在一个句子里,最关键的莫过于主语、谓语、宾语了,其他的成分都是用来补充主、谓、宾的附加成分,让主、谓、宾看起来更加丰满使用略读法时,要省去各种细节的知识,如数字、公式、时间、地点、人物年龄等要注意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中心意思例如:The fact that the general literature on interviewing does not deal with the journalistic interview seems to be surprising for two reasons: first,it seems likely that most people in modem Western societies are more familiar,at least in a positive manner, with journalistic interviewing than any other form of interviewing.(2)查读/跳读(scanning)。
查读是指以问题为线索,带着问题,以寻找某一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它是略读法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带着问题,采取跳跃、选择阅读的方法去寻找问题的具体答案一旦找到了问题的具体答案,便立即停下来(2)查读/跳读(scanning) 查读是指以问题为线索,带着问题,以寻找某一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它是略读法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带着问题,采取跳跃、选择阅读的方法去寻找问题的具体答案一旦找到了问题的具体答案,便立即停下来如何提高阅读—3个方面1 13 3正确理解词义正确分析句子结构正确弄清篇章结构正确理解词义man and wifeman and wife夫妻officers and men官兵his man Friday佣人,仆人man-of-warBe a man!像个男子汉!(勇敢一些,坚强一些)如何处理阅读中的生词1.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的含义1)利用构词法中的词缀法(affixation)猜测生词的含义词根是一个单词的根本部分,代表词的基本意义,是英语词汇学习中认知并扩充新词、辨认词义的关键英语中的词缀不计其数。
它们依附在词根上不仅扩大了词汇的意义,而且还赋予了词汇新的句法功能前缀一般不改变原有的词性,只改变词义;而后缀通常要改变词性,但词义基本上和原来的词根意义一致如interesting(adj)有趣的→uninteresting(adj)没趣的;meaning(n)意义→meaningful(adj)富有意义的→meaningfully(adv)极富有意义地,等等Another walk in the cold night air was, I discovered, an exhilarating way to unwind.Wind-unwind例如:When he reached the place with his army,he found an impassable river in front of him. 2)利用构词法中的合成法(compounding)猜测生词的含义合成法一般是由两个意义不同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各自基本上仍保留原有的词汇意义,并在合成新词的基础上再生相应的词义有合成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等例如:Child laborers in Dickens‘ novels were ill-treated and underfed. 3)利用构词法中的转化法(conversion)猜测生词的含义。
英语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而且词性的转化使用也常见于不同形式的文章内容中通常有名词和动词的相互转化,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或动词转化过程中词形不变,词义偶有变化例如:I can't imagine a move.I've really been enjoying the job.如何处理阅读中的生词2. 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的含义阅读是无限的阅读内容的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词典来逐个认知生词的含义因此,在无法以构词法知识来猜测生词时,还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上下文关系来猜测不断遇到的生词1)利用上下文线索的同义(近义,synonymy)关系和对比关系(comparison) 例如:Their friends laughed at them,and the sisters felt wretched,very unhappy.One of them even cried and sobbed.Children often try to emulate or copy the behavior that they see on television.2)利用上下文线索的反义关系(antonymy)和对立关系(contradiction)作者有时会使用on the other hand,however,although,unlike,yet和but等转折语,提醒读者注意他要使用一个与生词具有相反意义地词语。
例如:In the northern regions the winters are generally cold and humid,and the summers hot and dry.Chimpanzees in the wild use simple objects as tools,but in laboratory situations they can use more sophisticated items.Doctors believe that smoking cigarettes is detrimental to your health. They also regard drinking as harmful.Some people like to walk quickly home after work,but I prefer to stroll home and look at the store windows along the way.Although the doctor usually performed the operation perfectly.the nurse knew he had slipped when she saw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suddenly rise.3)利用上下文线索的词、短语和句子重述(rephrasing and restatement)例如:Only archaeologists can find out a lot about our early history.Psychology,the study of man's mind,depends on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eople behavior or action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Skim before you read.This means looking over a passage quickly before you begin to read it more carefully.Although he often had the opportunity,Mr. Tritt never stole money from a customer. This would have endangered his position at the bank,and he did not want to jeopardize his future.The woman found herself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In fact her plight was so serious that she decided to get help.The powerful poison was imperceptible when mixed in liquid;that is,it could not be tasted,seen,or smelled.4)利用上下文线索中的举例或例证(example and illustration)例如:The consequences of epochal events such as wars and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not confined to a small geographical area.There was a kind of detachment about the old man's behavior.It appeared as if he didn't care what you were saying to him.as if what you were saying were of no interest to him.5)利用上下文线索中的相关知识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例如:My parents went out and got a new TV.That afternoon an antenna was put on the roof.If you go southwest in China,you'll find the beautiful sights of Everest,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An apple falls down instead of up because of gravity.It was the first time Nancy had been in a big city.She felt a little apprehensive as she walked out onto the street, with so many strange faces staring at her.First impressions are often lasting ones. Indeed, if you play your cards right, you can enjoy the benefits of what sociologists call the "halo effect." This means that if you're viewed positively within the critical first few minutes, the person you've met will likely assume everything you do is positive. 阅读中的句法手段 在阅读理解中,有关意群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当出现复合句时,特别是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若定语从句关系词或宾语从句连接词that被省略,考生常常会打乱意群,读起来不得要领。
例如: The crafts people buy include things to decorate their homes,clothes for their children and gifts for their friends,holidays,weddings or special occasions. people buy是定语从句,限制the crafts,如果将The crafts people看作一个意群,则后面的buy include things便没法理解了② He must capture the horse.He knew better man than he had tried.此例第二句中的knew后省略了that,better m an than he属于一个意群,是这个宾语从句的主语,若把he knew better放在一起读,下文就读不通了② He must capture the horse.He knew better man than he had tried.此例第二句中的knew后省略了that,better m an than he属于一个意群,是这个宾语从句的主语,若把he knew better放在一起读,下文就读不通了。
2)非谓语动词-ing形式与-ed形式引起的麻烦例如: Assembly will have limited self-governing powers,British say it could be as long as 30 years before the North might be in charge of its own affairs. 这里will have不与 limited一起构成将来完成时,will have后应稍有停顿,limited用作形容词,作前置定语,修饰self-governing powers,它们构成一个意群,是“有限的自治权”的意思For those who prefer reading the evening newspaper offers the reader the possibility of reading the news others see and hear on TV. 本句中,reading出现两次,第一个reading是名词化的动名词,不能直接带宾语,后面应有停顿,the evening newspaper不是 reading的宾语,它属于下一个意群,是句子的主语;第二个reading是动词的-ing形式, the news是它的宾语。
3)分不清句中词的搭配关系例如: A few bloodhounds and threats cleared the village of all the Indian inhabitants. 此句中的of不表示所有关系,因此不与village构成一个意群,它与cleared搭配,cleared...of...是“从……清除……”的意思The petition asked that during June,July,and August the working hours be changed from 8 to 5 with an hour off for lunch to 7 to 3:30 with a half-hour for lunch. be changed以下部分的意群容易搞错,考生正在这里兜圈子,他们的视线停留在be changed from 8 to 5,于是看不懂下文了应该说from与句中的第二个to搭配,from后的8 to 5 with an hour off for lunch是一个意群第二个to后面7 to 3:30 with a half-hour for lunch是另一个意群。
这样读意思就理解了:要求作息时间从原来的上午8点至下午5点,中间留一个小时吃午餐改为上午7点至下午3点30分,中间留半个小时吃午餐 4.分不清and所连接的成分在层次上的差别例如: ⑦Among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er crop yields per acre are the widespread use of machinery for power,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fertilizers,the breeding of better varieties,particularly semidwarf wheat and rice and hybrid sorghum(高粱) and corn,and the more efficient use of irrigation. 例句中连用了四个and,第四个and连接的部分是第一层次,在particularly...corn这部分中,第二个and连接的是第二层次,第一个与第三个and连接的是第三层次,semidwarf wheat and rice与hybrid sorghum and corn应视作两小项,不可分为四项,semidwarf既修饰wheat也修饰rice;hybrid同时修饰sorghum与corn。
5.分不清this/these/that/those等是指示代词还是限定词作指示代词可以代替名词单独使用,而作限定词时,它们修饰名词,不能单独使用例如: ⑧If his savings,pension,and social security are substantial,he can engage in charitable or religious activities.But the self-reliant American finds these poor substitutes for those social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which once occupied his time and energies.these是指示代词,代替上文中的 charitable or religious activities而充当 finds的宾语,poor substitutes是宾语的补语,意思是说:发现慈善、宗教活动不能取代原来从事的社交、商业活动若把 these看作限定词,则these poor substitutes成了一个意群,语意大相径庭。
阅读中的篇章手段◆ 语篇标识词句子与句子之间,以及上语义与下语义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规律性的标识词常用来连接细节或是强调内容,并可完成段落的转换,暗示读者下文要讲的内容,标志出作者要提出一个新的思想或者观点,或者是作者要对所论述的观点举例说明,或者要详细论述同一观点例如:A.表示递进关系:also,besides,further,furthermore,even,too,moreover.in addition,in particular,even more important等B.表示时间和顺序: before,now,next,first,finally,at first,at last,then,until,soon,later,after,eventually,in the past,afterwards,meanwhile, in the meantime等C.表示空间顺序:beside,between,beyond,from (… to),outside,next to,opposite to等D.表示下文要引出例子:such as, i.e.,for example,for instance,in fact, to illustrate, as an illustration等。
E.表示因果关系:because,thus,so,so that,as a result,therefore,consequently, for this (that) reason,hence,accordingly等 F.表示比较或对比(下文要开始转折):(un)like,similarly,likewise,in the same way,in spite of,despite,on the contrary,by comparison,in contrast,but,however,although,on the other hand,yet,nevertheless,nonetheless, conversely,otherwise等G.表示结论和概括意义:to conclude,to sum up,in sum,in conclusion, in short,in brief,on the whole, all in all等阅读理解文章的阅读理解文章的考点考点1. 首段和尾段首段和尾段 一篇文章的主题句、或者说是中心思想往往出现在文章的首段或者尾段。
许多文章开门见山地在文章第一段中就提出了要说明的对象或者要论证的观点,这些中心思想句的位置一般都是文章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的最后一两句话此外,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都会对全文的说明和论证进行总结,这些句子往往位于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或者最后一句话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或者短语,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这些总结性句子,如:all in all, in short, to conclude, in consequence, in summary, in a word, as a result, therefore, accordingly, thus等 主主题题句句((一一般般是是首首段段首首句句、、二二段段一一句句、、末末段段末末句句))考考查查了了考考生生是是否否能能够够把把握握文文章章大大意意的的能能力力,,因因此此是是常考且几乎是必考的一个考点常考且几乎是必考的一个考点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与真题2. 段首和段尾段首和段尾 无论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一篇文章往往会分成几个部分或层次进行说明和论证,每一个段落一般都是一个部分或者层次英美人写文章的逻辑性非常强,文章结构都非常规范,因此每个段段落落的的首首句句和和尾尾句句也经常是该段落的中心思想句,因此也是出出题题的的重重点点区区域域,涉及的题目包括中中心心思思想想题题、推推理理判判断断题题和细细节节题题等。
在进行快速阅读的时候,考生只需要浏览文章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大致能够判断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与真题3. 长难句长难句 长长难难句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难度所在,其中包含了同位语、插入语、定语、不定式、分词、各种从句等,使得句子长达好几行因此这些复杂的句型也往往成了试题的重点所在 4. 列举处列举处 所谓的列举是指通过一些表示顺顺承承关关系系的词语逐项列出一些事实或者观点,标志性的词汇包括First, Second, Third...;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First of all, Then, In addition, Further, Furthermore, Besides, moreover针对这一考点的题目通常考查文文章章细细节节,有时候也涉及对文文章章内内容容的的推推理理判判断断这种题目没有固定的提问方式,不过通常会有两种题型:第一种是从四个答案选项中选择正正确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意思往往与文章的意意思思相相反反或因因果果关关系系颠颠倒倒;第二种是从四个答案选项中选择错错误误的一项,即“except”题型,一般对照原文就能够找出错误的选项 。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与真题5. 举例处举例处 一般的说明文和议论文都需要一些例子来支持作者的说明和论证,这些例子与作者的说明与论述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成为考题出处的热点这种题目在文章中的线索非常明显,有如下的标志性词汇: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as an example, as, such as, like等做这种题目时,需在选项中寻寻找找与与中中心心思思想想意意思思最最接接近近的的那那一一项项同时,一般文章举例处的前一句或者前几句就是与该例子相关的作者论点,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需要追本溯源地往前读,才能保证所选答案的正确率每年的考研阅读题中都有1-2道关于例证的题目常用的举例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提出观点,后举例说明;二是先列举事例再做出结论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与真题6. 引用处引用处 说明文或者议论文常引用他人观点来支持、佐证作者的观点引文有可能是从从正正面面来支持作者的观点,也有可能是作作者者通通过过驳驳斥斥反反面面观观点点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引文间接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所以也是出题考查的热点地区,通常会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对作者态度观点的判断能力。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与真题7. 因果关系处因果关系处 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也是考研英语命题者所青睐的出题来源,因为因果句阐述了两个事件或者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作者进行分析或者得出结论的地方出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经常会把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倒过来考,因此选项中因变成果因变成果、果变成因果变成因,考生需要注意,防止受到迷惑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because, because of, so, for, since, as, thu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as a result, result from, result in, cause, originate from, lead to, attribute to, derive from, base, basis, reason, result, consequence等有时候文章中虽没有出现表示因果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但是在在逻辑上逻辑上也存在因果关系,这个时候考生就需要自己进行判断和推理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与真题8. 转折、对比和类比处转折、对比和类比处 文章的转转折折处处也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地方,作者经常通过先抑后扬的办法在转折词之后才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些明显的转折词包括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yet,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 actually等,转折词前后的意思一般来说都是相相反反的的,而作者会偏重其中的某一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转折词,考生最好能作上标志以方便做题的时候查找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与真题8. 转折、对比和类比处转折、对比和类比处 另外,作者也经常把两个事物、两件事实、两种观点进行对对比比,从而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表 示 对 比 的 一 些 标 志 性 词 语 有in contrast, in comparison, compared with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文文章章第第一一段段中中出出现现一一组组对对比比的概念或事物,这个地方往往会成为考题的命题重点;同时还要明白,第一段出现转折关系时,转折后所表述的一定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在首段出现的对照或对比的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具体的议论,并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 8. 转折、对比和类比处转折、对比和类比处 此此外外,,由由于于议议论论文文和和说说明明文文在在论论证证说说明明事事理理的的时时候候非非常常抽抽象象,,为为了了让让读读者者更更形形象象地地理理解解这这些些抽抽象象的的概概念念,,文文章章经经常常会会运运用用类类比比的的手手法法以以增增强强文文章章的的生生动动性性。
好好的的类类比比手手法法不不仅仅有有助助于于将将抽抽象象的的道道理理阐阐述述清清楚楚更更可可以以让让读读者者加加深深印印象象类类比比在在文文中中有有两两种种体体现现方方式式,,一一是是明明喻喻,,即即A像像B一一样样;;二二是是暗暗喻喻,,说说A是是B由由于于暗暗喻喻更更加加隐隐蔽蔽,,近近年年来来命命题题专专家也越来越趋向于在暗喻内容上设置问题家也越来越趋向于在暗喻内容上设置问题9. 特殊词汇特殊词汇 考研阅读试题中经常考查考生对于一些词语和词汇的理解,些特殊词汇包括了平时不经常使用的生僻词、常见词语平时不经常用到的意思或搭配以及关系代词等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在于读懂词词汇汇所所在在文文章章位位置置的的上上下下文文,从而推断出其意思 10. 数字和年代数字和年代 考研阅读中经常出现对于数字和年代等细节的考查,看似容易,但是考生经常由于疏忽大意而失掉这些最容易的分数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如果出现需要进行运运算算的的题题目目,一般来说文章的原始数据不是正确答案;其次如果答案中的四个数字或者时间都与文章的某一个部分相符合,那么要注意这些数字和时间所对应的不不同同问问题题,只选择与题目相关的那个数据。
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11. 专有名词专有名词 所所谓谓的的专专有有名名词词包包括括人人名名、、地地名名、、机机构构名名称称、、书书籍籍文文章章影影视视作作品品的的名名称称以以及及其其他他专专有有名名词词在在阅阅读读文文章章的的过过程程中中,,考考生生每每每每遇遇到到专专有有名名词词,,可可以以用用铅铅笔笔作作上上标标记记,,以以便便如如果果在在题题目目中中出出现现相相应应专专有有名名词词可可以以进进行行快快速定位12. 特殊标点符号特殊标点符号 有有一一些些特特殊殊的的标标点点符符号号也也经经常常成成为为出出题的对象,因此考生应该引起注意题的对象,因此考生应该引起注意阅读理解题的类型和重点、难点 阅读理解一般以短文中的事实,信息和细节提问的提约占50%,就短文大意、判断深层含义、作者态度和文章基调提问的题约占40%, 其他问题,包括判断生词意思,约占10%这里,我们把题目分为五种类型,即主题性问题、细节性问题、态度性问题、推断性问题、词汇性问题并详细介绍这5种题型的特点以及解题思路主题性问题 主题性问题顾名思义,要求考生找到一片文章的中心思想,命题形式有以下两种:A 直接发问、问中心思想、绪论、要点等;B 要求考生给文章定题目,实际上是测试考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和概括能力。
策策略略:找主题句是概括中心思想的一个常见方法,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他的句子均围绕其展开说明或议论它通常以判断句的形式出现,在文章的通常位置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的末句等地方 第第一一段段首首句句 许多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提出要说明的主要对象或要论述的主要观点,接下去的句子和段落都说明或论述它,这样,文章的结构就属于一般到具体,主题句也就在首段首句 第第一一段段末末句句 也是主题句常出现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主题句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第一段的总结,而且开启第二段以及以后的说明或论述,简而言之,这种文章的结构是:具体说明或论述(一段)总结(段末的主题句)后文的具体说明或论述 文文章章首首末末两两段段均均有有主主题题句句,, 主题句到末段的情况较少,常见的情况是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主题句,中间加以论述,文末复述首段主题,这也是写作的方法之一,最后一句往往是:故事发展的结果;陈述事件的结论;启发性的提示;主要的影响或后果一、主旨大意类题目常见的设问方式1.The main idea/key point of this passage is that_____.2.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3.The best title/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4.The topic/subject discussed in this passage is_____.5.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conclude that_____.6.The last paragraph is chiefly concerned with_____.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8.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二、主题句段落的主题通常由被称为主题句(topic sentence)的句子来表示。
主题句有两个功能:一是介绍段落的主题(topic);二是阐述性控制概念(controlling idea),控制概念用以控制段落中句子讨论的内容主题句通常是一段的第一句或末尾一句,偶尔在一段中间我们在阅读非故事性文章如科普文章的时候,主题句尤其明显有的文章无明显的主题句,而是把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1.主题句位于句首主题句位于句首主题句位于段首是由作者先立论,后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手法形成的这种段落称作演绎型段落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英语议论文或说明文中,有60%-9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第一句这样的段落模式可用倒三角(▼)来表示 (1)寻找主题句有些段落有明显的引出细节的信息词,常见的信息词有for example, an exampl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ample, first, second, next, then, last, finally, to begin with, also, besides that 等在阅读中,应尽量利用上述信息词确定主题句的位置从该段落中的for example可以断定上一句是主题句如果无明显的信息词,可先假设第一句是主题句,在第二句前面添上一个for example,看第二句是否可以支撑第一句话,如果第二句不能支撑第一句话,便在其他地方找出主题句。
(2)选择答案先彻底弄清主题句的句意,然后阅读A、B、C和D四个选项,选择与主题句句意相吻合的答案,如主题句的再现,主题句句意的复述或推论等,排除与主题句句意无关的答案,如支撑细节和文章中未曾阐述的事实等2.主题句位于段末主题句位于段末是作者采用了先摆事实,后作结论的手法这种段落称作归纳型段落这种段落的模式可以用正三角( ▲ )来表示3.主题句位于段落中间主题句偶尔也出现在段落的中间,但不一定就在正中间有时第一句并非主题句,而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句变成了主题句此外,主题句也可能是段落的倒数第二句这种段落模式可用菱形( ◆ )来表示这种图形可看做是▲和▼的合二为一( ▲ /▼ )这种段落是从支撑细节开始,发展到结论(出现主题句)当主题句出现后,有进一步用细节支持说明,其排列顺序是:次要---重复---次要4.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有些段落没有明显的主题句,其中心思想包含在各个句子中,这就要求读者依据已知的细节,归纳出段落的中心思想这种段落模式可用正方形( ■ )来表示三、中心思想略读(skimming)是概括和归纳段落的中心思想的手段略读是指人们以可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所做的阅读。
略读的技巧如下:1.顺行快速向前移动眼睛,千万不要停顿或复视2.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关键词都是实词,如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和副词等介词、冠词、连接词、语气词、代词(一般性的代词)以及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等都不是关键词3.将关键词扩大为能够表达概念的词组, 即语意群,按语意群进行阅读4.遇到生词尽量猜,猜不出的生词,可跳过去5.对关键词进行数量上的加工,筛选出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关键词及其概念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质的加工,即对已产生的概念重新在头脑中编码,以确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真正意图(中心思想)6.初次练习时,可将关键词画出来待读完一遍之后,回过头来将所画的关键词从头再看一遍练习一段时间以后,不要再把关键词画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尽量用脑子记下来四、标题四、标题标题是段落中心思想的精炼表达形式在阅读中,不仅要求读者能够通过自己已知的信息概括出段落的中心思想,而且还要对概括出的中心思想加以提炼,拟定出段落的标题在测试中要求考生能迅速而准确地选择标题主题句有两个功能:介绍主题(Topic)和阐述控制概念(controlling idea)主题句中的主题实际上就是段落的主题。
所以,有明确的主题句的段落标题的拟定方式是:以表示主题的词为核心,与表示控制概念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浓缩为能高度概括主题句句意或中心思想的词组五、怎么样去找文章的中心或主题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有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着文章逻辑结构的一个部分阅读中常见的文章逻辑有:时间顺序、总---分、分---总、运用对比或类比结构手法通读全文后,我们会发现,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第一段或第一段的第一个句子就点出主题;有的文章的中心会出现在最后,这两种情况多见于以时间为序、说明道理或议论性的文章中,按时间先后说明某一理论或某一研究成果的发展情况说明文和议论文常以总---分或分---总的形式出现有的文章主旨则贯穿于全文,这种文章通常使用对比或分类的方法这就需要考生通读全文,抓住每段或每个层次的主要含义进行加工、提炼,通过对语篇结构的分析即文章内部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将每段的主题综合起来,找出文章的中心对于选项的选择,要看所给内容是否真正能概括全文中心,那些只能概括部分内容或只 呈现文中具体某点的选项要首先排除,当然,与文章毫不相关的选项更能轻松排除六、选择标题型的解答与选择主题的方法一样,所选标题必须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只是对某个细节的概括,也不能包括文章没有提及的内容。
选择标题和主题实际上是考查同一问题---文章主旨大意,只不过它们的选项形式有所不同:前者通常是一个名词词组,后者通常以一句话的形式出现突破方法1.仔细审题,看好范围搞清楚是问某一段还是全文的主旨要义正确选项的特点是:一般不出现细节信息;不含过于肯定或绝对的词语2.使用略读,迅速将全段或全文浏览一遍在阅读中,应尽量利用有关信息词确定主题句的位置,比如在for example, first, second等之前的句子中或在all in all, above all 之后的句子中寻找并确定3.特别注意全文或所问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们常常是主旨要义的体现段落中出现转折时,该句很可能是主题句;作者有意识地反复重复的观点通常是主旨;首段出现疑问句时,对该问题的解答通常是文章主旨;同时还要注意那些提出文章主旨时常伴有文字提示:therefore, thus, but, however, in short等4.进行分析概括,准确找出主旨要义对于主题隐含的段落,要先弄清问题的意思,然后快速通读文章,逐项排除,最终确定答案5.确认选项内容是否切中文章的中心论题,也就是要看选项内容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否一致。
要从整篇文章出发归纳概括文章的标题,防止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这样才能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答案6.考生在提炼主旨或归纳标题时,可以先从选项入手,找出其中关键点,然后再进一步思考是否能概括段意或是文章,一定不能只看到主题词就着急选择,要看其侧重点7.标题的选择要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仔细考虑这句话或短语与文章主题是否有密切的联系,对文章的概括性或覆盖面如何,避免以下三种错误:概括不够(多表现为部分代替整体);过度概括(多表现为人为扩大范围);以事实或细节代替抽象概括的大意 细节性问题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这块大蛋糕被六大题型切分,即:主旨题、细节题、态度题、例证题、推断题和词义句意题然而他们并不是平均分配,最大的赢家是细节题,占据整个阅读50%以上的分值这部分试题不仅是吃分大项、占时间大项还是占精力大项,导致每年英语考完试中,一片哀鸿遍野,因为考生有70%以上的阅读失分是栽在此类试题上但是追根溯源我们发现考生做错的原因就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多数凭主观臆断,所以若想攻破这类题也是较容易的我们先看什么样的题可归为细节题,细节题的提问方式非常多样,一般都两种形式,即不完整的陈述句和完整的问句形式。
在陈述句中,常用的引出问题的词语或者词组包括from, because of, by, according to 等在问句中,常用的疑问词包括what, which, where, who, when, how (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新闻写作的五个“W”+ 一个“H”)与原文句子同义词替换正面反面,即原文句子的否定形式,答案变成肯定的正面叙述;原文是肯定形式,从正面叙述,答案变成否定形式从反面叙述AB角度,原文从A角度叙述某事,而答案从B角度叙述同一件事情,本质不变相对原文语法变化,如原文中的被动变为主动具体抽象,即原文具体事例,答案变为抽象概括,或反之 正正确确答答案案的的特特点点细节性问题为阅读考题的基本问题,占很大比重,此类考题比较简单,因此是我们拿分的部分,有必要争取全部细节性考题正确,下面将细节性考虑分类进行讨论A..According 题型题型此题型为最基本题型,由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或the passage states that 引导,考察考生对于文章中factual(事实)内容的掌握,如时间、地点、事件等细节性问题对对策策: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寻找文中对应词,在对应词周围查找答案。
B.数字题型.数字题型a.运算型:.运算型:通过中则运算(主要是加减法)求解对策:对策:注意原始数据不是解b..多多选选一一题题型型::文中出现多个时间或数字,对应不同的事物,问题只考虑其中一点对策对策:对号入座细节性问题 c..域域型型:文中时间后数字为一区域、范围,求最高、最低或其中某一点d.世世纪纪型型:已知某一年份,求其为哪一世纪,这种题型考生极易出错,请考生注意e.文文字字表表达达型型:文章中并未出现数字,只有表示数字概念的文字,求其表示的数量,此种题目稍难,因为文中并没有现成的数字,要求考生通过表达数字概念的文字加以判断C..是是非非题题型型真假是非判断题,让考生判断四项中,哪一项是真实的或指出哪一项是不真实的对策:可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返回原文,找到相关句,与选项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如果定位困难,可以考虑运用排除法,不符合解的特征及“含有原文中未提到的新概念”等选项可以排除,这样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大有时四个选项中,有的选项有可能使不合情理的一项,这一项甚至不用过多地去对照原文思考,仅按常理而论即可判断为不合适或错误选项因此予以排除细节题解题锦囊1、准确定位,锁定范围:考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在一些标记性词汇上坐上一些标志,这些标志对于细节题尤其有用。
考生根据阅读一次的印象和这些标志就能够迅速定位该问题相对应的句子,从而找到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答案不一定与原文一模一样,而往往出现原文的同义释义或者同义词和近义词2、以主题为导向,忠实原文为基础:由于英语考查的核心是考生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又是通过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加以体现,由考研文章一般由一个主题所决定,即使是细节性的描述也是对主题的一个侧面说明因此,答题时一定要以主题为导向,千万不可主观臆断(这是细节题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3、事实细节不孤立,与前后内容密切相关:文章或段落中的细节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如:因果关系,类比关系,时间、空间先后关系,考生在阅读中可以利用这些关系将零碎的细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上例,事实上存在一个比较,对工人的生活和需求最了解的是旧式家族企业,公司经理次之,最后是股东理出这种比较关系,就可以很容易排除AB两个选项4、审题需留意:文章或题干中一些细小的地方考生需特别注意,如:正确把握文中代词的所指关系,它们是为了避免上下文重复而使用的此外还有时态、语气等 细节题干扰项的特征细节题有难有易,较容易的可以根据题干或选项的线索回原文定位,然后由相关句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运用排除法,去掉干扰项,得到正确答案,细节题干扰项的特征如下:无:选项中所讲内容在原文中根本不存在,或找不到语言依据?如本身正确但在原文中无语言依据的无关选项;选项中的限定词表示的范围或程度大于或小于文中提到的范围或程度。
反:选项中的内容与原文相矛盾混:原文说甲事物有其特征,但选项却张冠李戴,挪到了乙事物身上偏:原文中说某事物有诸多特征,而且题干要求多种特征,但选项仅讲了一个特征,就属于偏使用一些表示绝对性意思的字眼,这些词语我们在总论中多次提及,一般都不会是正确选项 D.例证题型.例证题型例子是阅读理解题考点之一,有两种考法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paragraph…)an example in order to…这类题型通过例子体现中心思想,答案的特征是符合“中心思想”文中出现例子无非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关键在于这个例子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但不管如何,这个例子之前或之后不远处通常有一句总结性的话,这句话就是答案,即被例证的对象用类比的例子,要求考生源译推理,这是试题设计者使用的手段之一文章的作者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论点(arguments)和倾向性(tendency),并传达相应的语调,特别是在论说文中更是如此,很多作者通过主题句表达自己的论点,这样的文章比较容易理解但也有许多文章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这就需要通过捕捉关键词和理解上下文来掌握作者的论点和倾向性。
态度性问题态度性问题 这类问题是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文章作者或文中某人对某事物所持观点或态度,命题形式为态度观点题主要考察考生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标志词: attitude , purpose等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something is...?态度性问题的选项一般分为以下三种:褒义词:positive, wonder, support, useful, interesting, enthusiasm, admiring 等;中 性 词 : indifferent, impassive( 无 表 情 的 ) , uninterested, ambivalent( 冷 漠 的 , 无 感 受 的 ) , apathetic(漠不关心的), humor, disinterested, 等;贬 义 词 : disgust, critical, negative, tolerant, disappointment 等策略:遇到这样的词,要用笔画下来,以免以后不好找态度性问题态度性问题 根据文中有典型褒贬含义的词汇判断当题目要求找出作者态度时,答案多为褒义词,其他词类可能性小。
秘诀秘诀:1.精确理解四个选项词语的含义 归纳起来,常见的态度词有: Opposition反对suspicion怀疑的 Approval支持indifference冷漠(一般不选) Optimistic乐观的subjective主观的objective客观的pessimistic悲观的biased有偏见 的impartial偏心的sensitive敏感的 2.不要搀杂自己的观点 3.可以寻找文中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 4.可以抓论述的主线及举例的方式态度题 答题方法1.分清文章的文体 议论文态度较多议论文的中心句暗示作者的态度 2.理解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判断3.区分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引文的观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4.了解表示感情色彩的词 解题技巧选项可能不再是态度明确的肯定或否定的词语,而改为带有程度限制的词一般带有绝对化或过于强烈的表示必错,如:strong,complete,entire,enthusiastic等 持有保留态度的比较客观,常常是正确选项,如: reserved(矜持的;含蓄的 ),qualified(有资格的,胜任的), ,tempered(温和的,缓和的),guarded(谨慎的,有保留的 )等。
1.表 示 褒 义 的 词 : positive, supporting, praising, optimistic, admiring, interesting, humorous, enthusiastic, pleasant, concerned, sober. 2.表 示 中 性 的 词 : indifferent, impassive( 不 动 感 情 的 ) , uninterested, neutral, impersonal, subjective, informative, impartial, objective, etc. 3.表 示 贬 义 的 词 : disgusted, critical, negative, suspicious, pessimistic, depressed, worried, disappointed, ironic, sarcastic, sentimental, angry,etc. 4.表示文体的词:formal, informal, casual, etc. back词汇性问题词汇性问题A.利用同义词设计的试题.利用同义词设计的试题试试题题和和正正确确选选项项使使用用的的词词语语可可在在短短文文中中找找到到同同义义词词,,试试题题和和正正确确选选项项是是对对原原文文中中某某一一部部分分的的复复述述或缩写。
或缩写B.利用反义词设计的试题.利用反义词设计的试题试试题题和和正正确确选选项项使使用用的的词词语语可可在在短短文文中中找找到到反反义义词词语语,,试试题题和和正正确确选选项项是是对对原原文文中中某某一一部部分分的的反反义复述或反义缩写义复述或反义缩写C.针对某个单词设计的试题.针对某个单词设计的试题D.针对某一词语设计的试题.针对某一词语设计的试题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词汇表以外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主要考查两种情况:熟词僻义或具体词义在特定语言环境的场合考法,注意在这情况下,常规含义不是答案E.超出词汇表的生词含义的推断,关于如何猜测生词含义,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 ㈤逻辑推理题㈤逻辑推理题此类型问题一般是考查学生根据已知内容推断引申含义的能力命题形式包括以下五个动词: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 和assume.推理性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短语、结构等进行推断,或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某段或几段内容,推断出一个结论,注意防止不依据关键词而凭空判断这是考生存在的一个通病要求考生体会出作者在文章中未表达的意思, 进行推理猜测有时还需要运用以下自己的知识和某些常识。
文章中直接正面涉及的内容一般作为干扰项同时过于绝对的选择项(例如用了all, any, every 等词)一般也不太可能是正确答案推理题推理类型题要求考生阅读时,把句子水平的阅读理解提高到语篇水平的阅读理解,包括要求考生在宏观上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并概括出合理的结论、理解作者的态度、根据文中内容并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进行合理的预测与推断即在考试中要能在理解原文直接陈述观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implication or implied meaning),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making logical inference),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所谓合理,是指准确地从原文中推理,而不是说读者主观认为的合理推理的结果应是既来自于字里行间、又高于字里行间;既符合原文实际内涵,又超越实际内涵;既基于已知事实,又不仅仅是已知事实 推理题的分类根据推理题的出处,可分为:1.明确说明中心词的推理题2.明确说明得分句的推理题3.明确说明得分段的推理题4.明确说明得分篇章的推理题正确的推理要求应为:1)忠于原文,切忌用自己的观点取代作者原意;2)注意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和倾向,客观推测作者立场、观点和写作意图;3)由同一已知事实可推出不止一个正确的结论。
推理题的干扰项有以下几种类型:1)是短文内容的简单重述,而非推而论之的“正话反说”或“此话彼说”;2)似推之而得,但实与原文主题相矛盾;3)与常识相吻,但非从短文内容推知;4)偏离文章主题,属主观臆断的结论推理题的命题规律1.综合性推论判断的题目常围绕全文内容出题 2.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处,以及文章结尾总结处3.用来说明主题的细节处4.起承转合处5.长难句子处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搞清楚主题意思,准确定位得分句、辅助句,然后进行推理判断2.与主题有关的推理,一定要研读首尾段3.太绝对的选项一般不是正确的,正确选项总是留有余地的,标志词有:may, probably, sometimes, often, etc. 突破方法1.确定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及写作理由;分析材料提供的全部事实;超出对已知事实的简单理解;根据文章中所阐述的事实细节和上下文暗示,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引申并得出合乎情理的结论,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细读全文,掌握文章的表层含义,理解其内涵;注意词的词典义和联想义,将材料中的已知事实与材料中没有表达的概念联系在一起2.抓住特定细节推敲,也可逆向推理,从而断定哪个选项真正符合原文。
3.注意含义深刻或结构复杂的句子或似乎话里有话的句子,它们往往采用“说半句”“打比喻”“反着说”的方式,让考生有推理的余地4.注意干扰项的特点:推理题型的干扰项的特征如下:推理题型的干扰项的特征如下:A.只是原文的简单重复,而非推断出来的结论,把直接表达当作间接推理;B.看似从原文中推断出来的结论,但实际上与原文不符;如因果倒置、手段变目的等;C.根据考生已有的常识判断是正确的,但却不是基于文章,不能从原文推断出来;D.推理过度,引申过度,纯属主观臆断5.不妨在平时阅读文章时先遮掉某些段落,然后考虑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再去验证多多练习,一定能提升预测能力,化被动为主动解题步骤不同内容、不同长度的文章,在阅读时所要运用到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传统的阅读方法和流程是从头读起,读完再去一个一个选答案这种方法十分传统,叫整体阅读法其优点是可以有一种全局感或整体感;缺点是文章太长,读后细节记不住,再去找答案又费劲又容易出错因此,对待篇幅较长的文章,建议用如下的阅读方法:读完第一段就做第一题,然后看第二个问题问的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去看第二段,然后是第三段、第四段,依次类推但是,大家需要注意一点,这种阅读方法不太适合于解答主旨性问题。
不过,这种阅读方法对待其他问题和较长的文章,尤其是细节问题的解答,抓得较准解题步骤阅读理解部分的阅读与答题顺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先看文章再看题;另一种是先看题目再看文章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答题习惯,但不论采取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能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阅读完一篇文章并选出答案因为第一种方法对考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所以考生多采纳第二种答题方法:问题------文章------问题;即: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将问题及选项粗略看一遍,确定问题的类型;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查阅文章找出易答问题的答案,运用最后4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较难确定答案的问题再次查阅文章理解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做出答案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与真题 解题的方法与步骤解题的方法与步骤 12个字原则:文章思路、圈点到位、重叠原文个字原则:文章思路、圈点到位、重叠原文 文文章章思思路路::是是指指首首先先应应对对文文章章总总体体的的思思路路和和结结构构有有一一个个大大概概的的了了解解,,先先不不要要急急于于去去读读题题目目,,而而是是应应当当将将文文章章从从头头到到尾尾看看一一遍遍,,弄弄清清楚楚文文章章的的中中心心思思想想,,这这一一遍遍阅阅读读的的目目的的并不是要立即找到答题所需要的信息点。
并不是要立即找到答题所需要的信息点圈圈点点到到位位::即即审审题题到到位位,,弄弄清清楚楚题题目目针针对对文文章章的的什什么么内内容容提提问问绝绝大大部部分分题题目目是是针针对对文文章章的的具具体体内内容容提提问问,,所所以以只只要要审审题题到到位位,,返返回回原原文文搜搜索索答答案案时时,,即即可可圈圈点点出出相相应应的的内容,从而缩小寻找范围,大大提高准确率内容,从而缩小寻找范围,大大提高准确率重重叠叠原原文文::检检查查所所找找到到的的答答案案是是否否正正确确,,把把所所选选的的选选项项与文章中相应的内容做比较,看其是否能与原文重叠与文章中相应的内容做比较,看其是否能与原文重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