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杨礼赞》_1.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1810****630
  • 文档编号:210656051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0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白杨礼赞》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本文抒情成分较浓,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加强感情朗读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落(第58段),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安排上,可先突破重点,然后再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最后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设境激情,导入 新课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二、粗读全文初步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 婆娑(suō) 秀(颀q) 2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高原风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定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通过上述划分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全文的脉络 三、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标题为"白杨礼赞,细读全文,看看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要求学生迅速默读全文,用笔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和段落,然后由学生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小结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为什么要多次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第8段告诉我们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白杨树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呢? 4.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明确: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 5.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注意,在文章第7段,完成了由树一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在文章最后,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用意何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

      对于这个概念,教师不宜作详细的分析介绍,只要点到为止即可,让学生大致明了象征手法的基本意义,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到"象征是什么,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2.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 (1)在文章中反复赞美白杨树,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 (2)在第7段中,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3)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这树和人有什么相似点?请引用课文中的内容回答 (4)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组反问句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组排比反问句,结构相似而有所变化,内容相近而不断深化,清楚地表明本文歌颂和赞美的真正对象是"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至此,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基本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清楚明确学生朗读第8、9段思考: (1)第八段去掉是否可行?请说明你的理由 (2)文章中的"楠木象征什么?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目的何在? (3)文章的结尾再次赞美白杨树,这已经是第五次赞美了,你觉得这样反复赞美是否累赘? 以上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关答案请参看"教学设计(A) 二、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学习内容 三、学习迁移 请阅读下面的散文,将之与课文比较,回答文后问题 白杨 袁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争论,才把爸爸的思路引过来,他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再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几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961年秋天,兰新路上 1.油画,色彩浓重;水墨画,色彩淡浅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你认为《白杨》是画,是画 2.《白杨》和一样,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两篇文章同是以白杨为题,但所象征的各不相同,对这点,你怎么认识? 3.和《白杨》,风格不同,意境不同,可见一题可以多做请你也试着以某一种树木为题,写写你的感受 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