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分析.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7238662
  • 上传时间:2021-1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2.2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许妍谢摘要:国内存在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探寻这些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现选择了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在构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系统2003~2013年整体呈阶梯式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极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耦合模型:F259.27 :A:1005-913X(2016)06-0167-04旅游业作为融合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全国率先把浙江省建设为旅游经济强省,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作为浙江省生态屏障,衢州市凭借自身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衢州市旅游总收入从121.04亿元增加到287.42亿元,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8%以上,占衢州GDP的25%。

      但多年来,由于保护生态资源,衢州市工业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发展落后,衢州市属于典型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我国存在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这些区域急需研究两者之间动态关联的耦合发展规律,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因此,探寻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的发展规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鉴于此,现以衢州市为研究对象,对衢州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衢州市旅游产业及其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一、文献综述国内学者有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李兴绪等(2004)、[1]乔伟(2006)、[2]张鹏(2007)[3]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旅游产业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影响林源源,范小军(2009)通过定量分析发现虽然江西旅游产业在促进GDP增长、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还不适宜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4]曾国军,蔡建东(2012)运用旅游增加值剥离测算法估算中国大陆31个省级单位的旅游产业增加值,测量旅游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幅度,并分析出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常红影等(2014)以伊春为例,从直接经济贡献和间接经济贡献两个角度,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从显性角度分析得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伊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6]二是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研究杨敏等(2009)运用Grange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强于经济增长的速度[7]杨建春,刘晓鹰(2010)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长期持续的促进作用[8]刘文彬(2009 年)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与居民的旅游消费和出游次数成正相关关系适当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可以有效地刺激居民的旅游消费[9]覃小华和甘永萍(2014)以广西为例研究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关系,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10]第三,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生诞超等(2009)[11]、姜嫣等(2012)[12]、刘金栋(2013)[13]、余洁(2014)[14]都通过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体系,分析了一个省域或多个省域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发展状况。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两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边或静态的联系,而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互动发展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而且大都局限在研究某一年或某一段时间单个或多个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水平,在时间上没有充分考虑时间序列,而在区域上没有考虑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分析的对象,对于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较为匮乏而我国存在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这些区域更急需研究两者之间动态关联的耦合发展规律,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因此,现选择了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以反映在不同时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而为统筹衢州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二、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和模型建立(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现遵循科学性、关联性、可获得性等原则,根据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符合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旅游产业指标体系包括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星级酒店八项。

      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总值、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七项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4年《衢州市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各政府部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二)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的函数表述如下:上式中T1和T2分别表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ai、bi分别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各指标权重的取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主成分分析法赋权是利用各指标对总体评价目标的贡献率,来反映不同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具体计算过程此处省略,各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在进行综合评价指数测算前,为消除各指标数据间的指标值及量纲不同而造成的影响,现先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式中,xij表示经标准化处理的指标值;xij表示第i项指标的第j项观测值公式(3)、(4)中,maxxj和maxxi分别表示为指标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同理,yij的标准化数据可依次类推xij、yij分别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无量纲化值三)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计算方法耦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不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

      衡量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的称为耦合度,耦合度适用于度量不同系统的关联程度[15]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之间也存在作用和联系,因此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系数模型,推理得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耦合度模型:式(1)中,T1、T2分别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C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的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之间C值越趋向于1,表示系统之间关联程度越强且趋向有序发展的状态;反之则表示系统之间关联程度越弱且向无序方向发展由于协调度并不能完全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为此,现引出耦合协调模型以测算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其公式如下: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 T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表示待定系数(a、b分别赋值0.6和0.4)为能揭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的程度,参照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15]对以上两个系统进行耦合协调度D的数值大小划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十个类型,然后根据两系统之间各自发展水平的不同,又可再分为:T1>T2,经济发展滞后型;T1=T2,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同步型;T1< p>三、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根据表1的权重和上述耦合协调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衢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及两系统间的耦合度C与耦合协调度D,结果见表3和图1、2。

      一)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分析为进一步论证经济发展与生体环境系统之间内在的关联性,通过SPSS对旅游产业T1和经济发展T2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在置信区间为0.05时相关系数达0.7190,说明两个系统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反映出衢州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旅游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由2003年的0.0322上升到2013年的0.8657,旅游产业八个指标中有七个指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旅游总收入由2003年的1 730 313.8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 972 60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24.94%;旅游总人数由32.44186万上升到3 290.0019万;旅游产业占GDP比重从7.14%上升到18.67%反映衢州市旅游产业总量增长趋势明显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虽然衢州市自2002年起提出要打响旅游品牌,加快培育旅游产业发展,并在2012年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衢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但由于长期坚持以“工业立市”的政策,而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较少,因此与旅游产业相关配套表现不佳,这极大地限制了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如星级饭店数从2003年26个上升到2009年的47个,但随后几年数量持续下降,政府部门亟需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扶持旅游产业提升与旅游产业相比,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基本处于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存在短期波动具体从经济发展系统内部系统内部看,经济发展系统中的六个正向指标有五项实现正增长从数据波动的增长趋势来看呈现出两个阶段,2003年至2004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从0.3009下降到0.1638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受“非典”事件影响,衢州市经济发展出现短暂回落,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开始下滑;2005年至2013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从0.2620上升到0.9174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增长速度较快究其原因,2004年以来适逢房地产业、各地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大发展,衢州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2004年到2007年经济发展评价指数有所上升但增加幅度较小而2008年后随着国家四万亿投资政策出台,衢州市回归至较高增长水平,表现出2008年到2013年经济发展评价指数增长趋势明显,一度从0.3373增长到0.9174,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类型分析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衢州市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比较均衡的水平,除2003年外基本保持在0.5000左右。

      而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3年0.2031上升到2013年的0.6656,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衰退转变为初步协调发展,说明衢州市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互动密切,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具体来看2003~2013年间,耦合协调度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中度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和初步协调发展其中2003~2004年T1小于T2,为中度失调衰退类旅游滞后型;2005~2006年T1小于T2,为轻度失调衰退类旅游滞后型,这两个阶段反映出衢州市对旅游产业重视不够,扶持力度不大,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比较脆弱2007~2009年T1大于T2,为濒临衰退类经济衰退型;2010~2011年T1大于T2,为勉强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这说明一方面该时期衢州市旅游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而经济危机后衢州市却存在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工业结构调整、保增长和能耗控制矛盾突出等问题,经济发展力度跟不上旅游产业的速度,从而发展态势向经济滞后型转变2012~2013年T1小于T2,为初步协调发展类旅游滞后型这时期衢州市旅游产业与浙江省其他地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