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论对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的初步探析.doc
3页简论对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的初步探析 文章较为深入地剖析了高校图书馆各类型读者的阅读心理,将其大致分为求知欲类型、 学术研究型、实际应用性、应对考试型以及消遣娱乐型等并针对不同阅读心理的读者强 化相应的阅读指导服务,在图书馆建设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建馆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建设管 理,与优秀教师互动交流,加强教师推荐图书的宣传,并加强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 合素质建设等,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 高校图书馆建设之初,创建者首先应该研究的问题必定是主要针对本校读者的阅 读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具有统一的区别于其他不同时代的思想状态和性格 特征,对待学习也有着不同以往的兴趣点、出发点和意识,社会就业形势、生活方式等种 种因素致使大学生的阅读心理、走进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出发点各有不同,呈现出复杂化、 多样化特征,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阅读心理因此,图书 馆体系建设工程应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根据对大学生以及教师的阅读心理的研究结果,有 对象性、目标性的进行图书馆馆藏和服务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阅读心理学的解读 深度分析和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是高校图书馆人员为读者服务的必要前提,在此,对 于图书馆员不断提升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的传统要求之外,还要求高校图书馆员掌 握初步的心理学知识和思维,了解一些阅读心理学常识,这不仅是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和图 书馆学科发展有利,也有图书资料出版与发行意义重大。
阅读作为一种人类认识世界的行为方式,它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狭义的阅 读行为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阅读是人类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通过大脑处理、 加工与理解信息的心理过程,也是读者与文本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双向交流、互动的认 知过程,它是一种主动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的过程,是阅读发出者可根据自身不同的目 的自由控制和调节的行为所谓阅读心理学,其研究的是个人从书面材料之中获取信息、 阅读行为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阅读行为中读者的动机、个性与情绪并根据阅读心理学研 究,将阅读过程分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三种模式阅读心理学是言语学家、 教育学家特别是心理学家热衷研究的问题,世界首先对阅读心理学有所研究的是心理学家 旷茨,他在 1897 年著有《阅读心理学中的问题》一书,1906 年,迪尔伯恩写过《阅读心 理学:关于阅读节奏和眼动的实验研究》 ,自此,科学家们对眼动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的 1908 年,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休依出版《阅读心理学和阅读教学法》 ,对阅读心理学有了 系统的研究、论述,为阅读心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读者阅读需求的心理类型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固定读者群大致可分为教师和学生,他们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对象, 而广大的师生又有不同的知识层次、个人需求之分,各自有着不同的阅读需要,阅读需要 是根据读者本身的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学习上的需求所产生的阅读文献的要求,在阅 读心理中,阅读需要是最本质、最具导向性的心理因素,其制约着读者的各种心理活动。
学生中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知识需求量、学习目标、方式、生活阅历各有差异,其 阅读心理也各不相同教师中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阅读方向和阅读目的因 此,对于高校读者群的阅读心理分析切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根据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研 究探索,便于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在这里,可分为以下几种阅读心理类型: (一)满足求知欲 这是在最常见、最朴素的求知心理驱动下走进图书馆获取知识,为自己充电,是以知 识获取为特征的阅读需要,多数为学生初入大学的新生还处于心理、精神状态相对轻松 愉悦的阶段,同时对未来的大学学习信心满满,他们走进图书馆多半带着放松的心情自由 阅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还因对图书馆的熟悉程度不够,选择书目缺乏针对性 和准确性,可能会选择趣味性较强的书籍,同时对大学新专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正浓,也 会选择大量与专业有关的书籍来给自己充电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处于比较稳定的 专业学习阶段,对图书馆书籍分布较为熟悉,他们阅读书籍的选择性、目的性较强,选择 的书籍多为与专业课程相关、日常课堂学习之外的相关书目,并在专业学习和对自己感兴 趣的学科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深度认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对某一领域的求知欲望较之大 一阶段更为浓厚,属获取知识型阅读心理。
对于毕业阶段的大四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或考 研的压力,走进图书馆学习的目的性最强,他们多会选择与自身预期职业相关的书籍加以 阅读了解,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对毕业生的计算机、英语水平也不断 提升,毕业生必须在图书馆寻找大量此类书籍尽可能完善自己的相关能力,才能进一步顺 应市场需求另外,大四学生还面临大量论文创作等毕业设计任务,他们经过几年的在校 学习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利用文献检索方式可快速、便捷地查阅大量 所需文献资料,辅助完成论文任务 (二)学术研究型 学术研究型是担任特定研究项目的读者为完成研究课题而产生的阅读需要,此类阅读 心理的读者一般包括专业教师、教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已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 论知识,现阶段是在所掌握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度研究、创新,教师往往需要搜集大 量的文献资料,需要具有系统性、史实性和与时俱进的国内外专业信息,可通过翻阅历史 书本材料和电子数据库检索得以获取,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 对专业课题的研究均属学术研究型阅读心理,满足求知型阅读心理中大学生完成年度论文、 毕业论文等所具有的阅读需求也可属于学术研究型阅读心理。
此类阅读心理具备深刻化、 系统化、创新性类型特征,集中考验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服务质量和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均 衡性 (三)实际应用型 教师在日常代课过程中,为了拓展课堂讲授内容,对相关专业知识的阅读需求量很大, 对专业知识的更新、新信息的了解应及时、准确,以满足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因此要 经常到图书馆不断为自己充电,他们的这一需求并不是短时期内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 个长期的、习惯性的、缓慢的阅读积累方式,以明确的目的和活跃的思维展开有针对性的 阅读活动,此类型属于建立在知识获取型、学术研究型基础之上的实际应用型,主要突出 应用性特点 (四)应对考试型 应试型读者在高校广大读者群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每年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的学生 明显多于平时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依然是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有学校有师生的地方 就有考试从古道今,应试教育因素始终存在,在这一形势面前,很多学生的阅读需要都 是为了应试,用好的成绩在社会、师生和家人面前证明自己,同时,好成绩也是进一步学 习、深造,提升学历的重要保障 (五)娱乐消遣型 娱乐型阅读是在读者没有任何学习、科研任务情况下以放松的心态随意阅读,上述大 一新生的知识获取阅读心理中包含着一定程度的娱乐型心理,还包括学生和教职工在业余 时间的消遣性阅读,图书馆设立的各类期刊杂志专栏和画报大部分可满足读者的这一阅读心理。
另外,一些猎奇性、隐秘性的个人好奇阅读心理也可归结为消遣型阅读 三、针对不同的阅读心理类型,应注意加强相应的阅读指导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努力发展自身建设,加强馆藏规模、提高技术手段的同时,依据所了解 的师生的阅读心理采取有效、科学的引导服务策略,有针对性地为不同阅读心理的读者提 供充足、便捷的服务,从而达到更好的信息供给和教育传输功能 (一)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建馆理念,图书馆员应以高度的职业热情和饱 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当中,将为读者服务、想读者之所想放在第一位,学会随 时观察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并提供专业的、主动的、及时的引导服务,图书馆应利用画 报、讲座、书评活动等形式加强图书及文献宣传,向读者及时推荐最新、最有价值的馆藏 文献并指导读者快速查阅所需资料,帮助读者使用图书馆网络检索技术,积极为读者答 疑解惑,使之最大限度的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武装自己,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和学习习惯, 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 (二)图书馆员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建设管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矫正学生的阅读方 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可设立网络版新书推荐、网上指导阅读栏,网上意见栏和 讨论平台等,为每位读者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和场所,积极针对热门的、有争议的话 题各抒己见,改变传统的单一阅读模式,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活跃读者的思维能力,以 防止不自觉的灌输式、填压式阅读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三)图书馆应积极与优秀教师建立交流互动关系,利用教师的专业造诣和鉴别力来 辅助推荐高质量书目,教师的直接引导对于那些盲目苦读并未进入正常专业学习轨道的学 生来说大有裨益,及时掌握核心且具有时效性的知识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四)馆员在投身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同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专业水 平,积极热情的为读者服务必然要求馆员自身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必须具备熟练精湛的专 业技术才能做到熟练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同时,馆员应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特别是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从而提高新兴图书馆阅览模式的服务质量,保证读者的文 献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