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经典篇目的文本选编商议.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02122108
  • 上传时间:2022-06-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3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言文经典篇目的文本选编商议以三种版本教材的《项脊轩志》为例 邱海林/王义刚作者简介:邱海林,王义刚,广州市第二中学原发信息:《语文学习》(沪)2014年第20143期 第36-40页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印年09期文言文经典篇目的文本如何选编,历来见仁见智本文以《项脊轩 志》为例,通过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该文选本、文字、标点符号和段落 划分等方面的异同,探讨文言文经典篇目的文本选编标准选择这篇文 章,一是因为它是经典的文言篇目,备受各种版本教材编者的青睐,且对 选文的处理共性与个性俱多,便于比拟;二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丰富的课程 资源,可为分析提供多个不同的切入角度一、参考教材的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2006年n月第2版,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文必修五)2005年6月第2版,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2010年7月第1版二、课文的教材定位第二,文言文经典篇目的选编应服务于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 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高中阶段只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并不需要上升到考据研究等高度。

      《项脊轩志》是明 代作品,文字简洁生动,版本舛误也少,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如果遇到那 些读起来佶屈登牙的文章,该怎么办?笔者以为,要兼顾对原文的忠实度 和阅读的“舒适度",编者可以对原文本作适当删节,但应保持文气贯 通,结构完整,尽量不要作文字上的改动;教师要提醒学生与原文本作比 较阅读如果适当删节并不有碍文气、有违语法,还能培养阅读兴趣、提 高阅读能力乃至文言文素养,何乐而不为?第三,文言文经典篇目的选编应比对不同版本,深思慎取,求同存 异,在文字、标点、段落结构的划分上应科学严谨,既要尊重约定俗成的 原那么,又要适当吸收新的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选编 相同的文言文经典篇目时……首先遵守趋同性,其次尊重差异性,力求做 到多样统一具体的做法是选用已经约定俗成的文本及有关注释,对不同 处在注释中加以说明"⑹即以《项脊轩志》"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 是"一句的断句为例,它涉及音韵学、地域文化和古代建筑等多方面因 素,断句时应参照多种版本,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不同断法可在注释中说 明供教学参考做学问要于无疑处有疑,如果变教材中的疑问为课程资源,那么对提高师生的学习品质和研究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人教版将《项脊轩志》编入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无 定格贵在鲜活"单元,该单元以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为赏析例如, 将《项脊轩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 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作为自主赏析篇目,另将《游沙湖》(苏 轼)、《苦斋记》(刘基)作为推荐作品该单元选编强调欣赏古代散文 要着眼于"感受它的生活气息""感受其中的情趣""欣赏它的摆脱拘 束,务去陈言"具体到归有光,那么是突出其作品"在反映生活和个人情 感世界方面比传统的古文更加不受拘束,也更能显露性情"苏教版采用主题式单元设计,将《项脊轩志》编在必修五"此情可待 成追忆”专题(类似人教版的"单元")一同编入的还有《陈情表》 (李密),《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长亭送别》(王实甫) 和《旧日的时光(诗三首)》(罗伯特•彭斯等)该单元教学重点设定为 体会真挚、丰富、高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单元综述中未对《项脊轩 志》作单独描述粤教版将《项脊轩志》编入必修二"文言文(1)"单元一同编入 的还有《阿房宫赋》(杜牧),《赤壁赋》(苏轼),《与妻书》(林觉 民),《逍遥游》(庄子)和《兰亭集序》(王羲之)。

      该单元课文文体 和时代并无规律,选编着眼点似乎可定性为"文言文经典篇目",教学重 点设定为"识记与理解文言词语、句式,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体会 骈散相宜的结构之美,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单元综述中未对《项 脊轩志》作单独描述要考察课文在教材中的定位是否合理,先要考察教材的整体编排原那么是否合理三种教材中,人教版与粤教版近似,都是按照“体裁"特征来 编排的,而苏教版那么采取专题式编排可以说,人教版和粤教版的着眼点 在于选文的“形式";而苏教版着眼于选文的“内容",只要主题接近, 古今中外不同语体或样式的文本,都可糅合在一起,可谓标新立异不过 童庆炳教授曾在访谈中提到语文教材"以主题为单位的结构方式有它明显 的缺陷",因为一篇选文的内涵往往要超出教材所设定的专题,“这就造 成了语文教师不从实际作品出发,去分析它的情感和意蕴空间,而是被一 种先行的主题给框死了,不利于作品的解读,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审美兴 趣,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就更难了加上教师水平本身还有高低差 异,很容易将学生误导”⑴《项脊轩志》被苏教版教材编在"此情可待 成追忆"板块中,从板块导语看,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品悟此文中的亲情 与爱情。

      实际上,《项脊轩志》一文虽关注生活琐事,饱含对亲人的深 情,但作者更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科举时代读书人求之而难得的"志",或 者"一首没落地主家庭子弟的哀歌""一个士大夫的生命悲情""一个寒 儒抱负不展、功业无成、心无着落的悲哀压抑的哀歌""一个封建士子为 复兴家业、光宗耀祖而迸发出来的强烈的功名意识",甚至是"人生的短 促不定和虚无"以及"生命内在的坚韧与永恒"[2];而这些恐怕才是《项 脊轩志》更深层次的主题,这一主题最明显地表现在"项脊生曰"的那段 纯粹的议论中有论者甚至直接指出:"在人生这一阔大的平台上,归有 光的亲情皈依和功名追求是相互生发、殊途同归的母亲的关爱、祖母的 期许、妻子的相契激发了归有光的功名意识,而功名上或小或大、已成将 成的业绩反过来成为归有光回报亲情的最好礼物,两者一样真诚、一样强 烈,共同充实了归有光艰难坎坷的人生内容"[3]苏教版在选编《项脊轩 志》时将此段删去,固然可以适应专题的需要,只是难免有削足适履之 嫌与苏教版相比,人教版和粤教版编排课文均注重选文的"体裁",讲 究形式特征,但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人教版更注重《项脊轩志》的文学 性和时代特征,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包括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还包括它在写作上对古文传统的突破,可谓既有内容,又有形式和风格, 定位比拟明确,充分尊重了《项脊轩志》文本教学资源的巨大利用价值, 给教与学双方的解读都留下了很大空间。

      而粤教版那么笼统地将《项脊轩 志》归类于“文言文",教学目标兼顾文言词语、句式和抒情方法,旨归 在于"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可谓面面俱到,但是考虑到目前语文 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要实现这些目标,恐怕有相当大的难度三、文本构成分析.选本及文字人教版、粤教版和苏教版均在课文注释里注明:选自《震川文集》, 有删节人教版、粤教版注明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苏教版 注明为"《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人教版、粤教版和苏教版在选入《项 脊轩志》时均删除了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 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 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 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这段文字,删节后的文字完全相同《项脊轩志》非一时一地一气写成,从开头至"其谓与坎井之蛙何 异"属归有光18岁时所写,而其后的"余既为此志"至篇末那么为十几年 后作者补写,这一情况在三种教材的注释里均有提及从文气上讲,作者 18岁时所写虽不无家道败落之悲,但更有一种慷慨自得之气,尤以被删 去的一段议论为著,而其后的文字那么明显沉郁压抑,感情内敛。

      三种教材 删去同一段文字,又将本来文气差异较明显的一段补写附缀于后,试图使 之成为一篇首尾完备的小品文苏教版可能是从"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板块主题出发,觉得“项脊生 曰"这一段功名思想过于浓重,又与亲情、爱情关联不大,故作删除处 理,似乎可以理解粤教版删除这段文字,那么令人费解因为从“文言文"这一编排体系 看,这段议论本身就是典范的文言文,且其中的直抒胸臆也是重要的文学 手法,与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揣摩抒情手法")相吻合人教版的处理也值得商榷既然把《项脊轩志》放在“文无定格贵在 鲜活”这一单元,那么它表达了归有光怎样的写作风格?与本单元的其他 几篇散文有何区别?归有光是明中叶出现的“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盲目拟古,推崇《史记》的“司马笔法"《项脊轩志》正是表达 归有光学习《史记》写法的重要作品,而被删去的“项脊生日”这段文字 "乃活脱脱的‘司马笔法‘,跟‘太史公曰’一样具有卒章显志的功能读者假设能抓住这个文章命门,也就把握了《项脊轩志》正文局部的情感内核"[4]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传承,感情表达上又颇有慷慨自得之气,正 表达了 "不受拘束""显露性情”的风格既然要学生欣赏《项脊轩志》"摆脱拘束,务去陈言”的风格,却又删去表达这一风格的关键语段,似 有南辕北辙之嫌。

      1 .标点符号人教版、苏教版和粤教版在标点符号上有以下12处差异(注:画横 线处为人教版,括号内依次为苏教版、粤教版):(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祖I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2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口 ( ; o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I—(,;)日影反照,室始洞然3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口(O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Z人至不去4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I―I (苏教版、粤教版均未断)墙(苏教版、粤教版此处均加逗号)往往而是5 )妪,先大母婢也□ ( , o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6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二 (o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7)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II (…)娘以指叩门扉r-1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W—I (……o )”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8 )余自束发(苏教版此处加逗号)读书轩中I―I(O 0 ) 一日, 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假设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9)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那么可待4I ( ! ?)(10 )轩东(苏教版此处加逗号)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rI牖而居,久之I―I (,未断)能以足音辩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 fa. .-1神护者II (苏教版、粤教版均无省略号)(11)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I—I (,未断)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12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 o )其制稍异于1—। (o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作为课文的《项脊轩志》,其标点符号均为教材编者所加,三种教材,仅有一处断句不同,即"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一句"小门墙"究竟应不应该断开?有论者指出,"小门墙"即江浙一带方言里的"家门”之意,《项脊轩志》里不止一处使用江浙方言,如"项脊""阁子",且众多项选择本里也将"小门墙”作为一个名词不予断开,⑸考虑到归 有光散文多用家常语的风格,此处断句似应以苏教版和粤教版为是另有 第7处"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之后差异也较明显,人教版和粤教版均用句 号,而苏教版用省略号联系后文"语未毕"三字,用省略号似更能表达 言未尽而泪已出之情其他各处主要区别在于语气停顿上的长短,应结合文意仔细斟酌以 第2处为例,"前辟四窗"属于"修葺"范围,故用分号比句号要妥帖, 而“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似为"前辟四窗”之后的结果,其间语意连 贯,用逗号比分号要好。

      综合看来,以苏教版为宜3 .段落划分人教版、苏教版:全文划分为五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珊珊 可爱”为第一段;"然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令人长号不自禁" 为第二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