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声音的正能量-解析《中国好声音》.docx
7页放大声音的正能量解析《中国好声音》 【摘要】让声音成为惟一的主角,寻找动听的好声音2012年7月1 3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播出就一炮走红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分析它带给中国综艺节目的启示,并展望其发展前景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音乐节目 创新2012年的夏天,牵动人心的不仅有伦敦奥运会,更有浙江卫视于7月13日重磅推出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源自荷兰在2010年推出的《The Voice ofHolland》,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以约300万元购买了这一节目的中国版权从播出到现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微博上、百度贴吧里还是在各路新闻媒体中,《中国好声音》显然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好声音》开播的前五期节目收视率分别为1.477、2.717、3.075、2.725、3.310在导师分班收官的第六期中再次突破自我,创下了全国42城市收视率4.019的新高在此之前,除了《非诚]勿扰》以2%-3%的收视率高居地方卫视收视率榜首,《中国达人秀》、《快乐大本营》、《中国梦想秀第三季》是目前地方卫视中仅有的收视率破2%的娱乐节目。
虽然质疑的声音无处不在,但历来争议都与当红的节目并肩前行高居榜首并一路上升的收视率告诉我们,《中国好声音》火了,那么,它的魅力何在?一、《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1、声音动听,内容为王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地位日渐凸显媒体要树立品牌,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提供的内容的质量综观近几年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在商业化的营销体制下,节目充斥着暗箱操作、恶意炒作等负面传言,有关票选的结果,选拔程序和评委的公正性都饱受争议,观众对此类节目日渐产生审美疲劳《中国好声音》试图还音乐一片净土,相信音乐带来的力量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的所有参赛学员,不管你的职业、年龄、长相如何,声音是取胜的唯一]法宝四位导师背对选手,只有当导师听到中意的声音时,方才按下身前的红色按钮,转动大摇椅,与学员面对面在已播出的六期节目中,学员用歌唱征服导师和观众的耳朵美甲店老板以一首《春天里》唱出了他北漂生活的心酸和苦楚;“你我及他”组合改编《过火》,唱出清新之感,刘欢也为之感动;专业歌手李行亮,安静的声音,得到众导师的认可同时,节目考虑到中国人爱听故事的习惯,在演唱之前,有简短的VCR介绍演唱过后,有导师对学员相关情况的提问。
就是那些音乐背后的故事和对歌唱梦想的坚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更加立体,观众对学员的印象也随之加深但也因此而遭受批评,批评者认为此举与声音无关,不免炒作之嫌但笔者认为,好声音在转动大摇椅之前就已产生,学员故事只是让节目更富看点,并不破坏声音是唯一取胜因素的原则2、微博营销,全民参与对新新媒介的重视和利用,无疑是推动《中国好声音》走向成功的利器之一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将媒介分为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莱文森认为,新新媒介的用户被赋予了真正的权力,用户可以决定何时何地去选择生产和消费媒介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千百万其他新新媒介消费者即生产者提供的微博就是新新媒介阵营里的成员之一,《中国好声音》充分运用微博这个即时互动平台,为节目造势与宣传,增加了对节目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不仅开通了官方微博、学员微博,还有导师微博,另加微博软文和活动的配合,全方位有效地调动网友的参与,形成了一个被社会广泛讨论的议题节目一经播m就吸引了包括姚晨、李玟、冯小刚、张靓颖、朱丹在内的名人通过微博为节目发布评论和转发,名人微博对节目的关注和喜爱发挥了很大的催化作用其次,每期节目播出后,节目组都在新浪微博的开展学员人气调查,受众为自己喜欢的好声音投票,调动网民积极参与好声音评选的热情。
在周一至周四14:00-16:00,以及周五晚直播时段,《中国好声音》官网开启网友互动,边看边听边评截至2012年8月24日下午16时,新浪微博粉丝人数已达84万多,参与新浪微博微话题“中国好声音”讨论的人数已达1850多万,“中国好声音吧”受到近53万人的关注粉丝可以在微博上不受广告的困扰随时随地观看学员演唱视频,发布自己对节目和学员的看法,关注节目的即时动态,与其他微博用户互动并分享感受莱文森指出,旧媒介和新新媒介有一种互相协调、互相催化的作用微博上的粉丝极有可能成为电视的受众,想知晓更多节目信息的电视观众可以通过微博获取3、评委亲切,至情至真四位评委——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都是中国流行音乐乐坛上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歌手,他们无形之中成为了一种抽象的符号,观众与之距离遥远、高不可攀但在节目中,他们还原为普通人,他们惜才如命,往往为自己中意的声音而互相争夺、彼此调侃,毫不退步,使尽各种招数招揽有天赋的学员他们至情至真,被学员的歌声打动,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甚至留下眼泪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让观众看到他们性格中鲜为人知的另一侧面譬如,杨坤屡次以三十二场演唱会为“诱饵”吸引学员,让其他导师忍俊不禁,也因此被网友冠上“三十二郎”的称号;刘欢在听了徐海星演唱完《自己》后,热泪盈眶;那英光脚与学员黄鹤一道演唱《征服》,其真性情显露无遗;杨坤遇到自己的忠实粉丝——“全职妈妈”戴月,与其一起演唱《里约热内卢》。
评委态度真诚,因此大大缩短了观众与节月之间的距离,观众容易与评委和整个节目产生情感共鸣《中国好声音》不仅凸显了导师的真诚,也用心良苦以特写镜头表达了“亲友团”的真情实感没有许多电视节目中“亲友团”或“粉丝团”的呐喊高呼,这里的亲友团很少发出“声音”,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面孔眉头紧锁、双手紧扣也好,喜出望外、热泪盈眶也罢,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引发观众们强烈的心理共振二、《中国好声音》的启示《中国好声音》激起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又一番高潮,它带来什么启示,留下什么令人回味的空间?笔者认为,《中国好声音》带来的启示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即:真实、创新1、真实是生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尤其对于这档全民参与的电视音乐类选秀节目,真实是根本,也决定其能否长远生存只有学员真实的演唱,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才能带给观众真切的感动和认同如果学员采用虚假的身份,编造虚假故事骗取观众的情感,那么,这不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同时,也宣告了节目的终结其次,如果导师事先知晓学员的信息,观众就不可能目睹导师最真实的情绪爆发与情感碰撞的一面没有噱头,没有绯闻炒作,所有这些真实的元素交织在一起,它们成就了节目的辉煌。
因此,一档节目只有表现出对人的尊重与理解,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理解2、创新是保障《中国好声音》是舶来品,它是站在“巨人”《The Voice》肩膀之上取得的成功从导师的选择和学员的挑选到现场音响的安装以及灯光的色彩、明暗的调校都是克隆《The Voice》的制作“宝典”《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来源于它并没有硬搬外来的模式,而是在模仿的同时加入中国元素,进行合理创新,使其更符合本土观念,更契合中国人的需要《The Voice》的欧美版本没有“讲故事”的环节,更多是声音的呈现导师与学员的互动不仅少于中国版,而且只限于问与音乐本身有关的问题但是,中国观众渴望在节目中看到学员背后的梦想故事,听到歌声外丰富的情感经历,跟学员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和共鸣《中国好声音》用国际模式传递中国的“正能量”,满足了中国观众对“正能量”的渴求而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因此,一档节目不因只有形式,更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挖掘其深层次内涵,进行合理创新结语星空华文传媒首席执行官田明说:“星空华文传媒希望打造一支中国电视娱乐的‘梦之队’所谓‘梦之队’,既是指制作水平一流的团队,也意味着一支向世界传播中国梦想的电视力量我们不仅向国内社会传递正能量,更要向海外传递中国社会的正能量,让国外观众从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中感受到中国人的‘真善美’。
从目前《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和收益来看,它确实取得了成功但是,如何将中国的声音传播出去,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