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竞赛实验:克氏原螯虾的解剖与观察(精选).docx
7页克氏原螯虾的解剖与观察目的意义克氏原螯虾 原产于南美洲, 后引种到美国, 本 世 纪 初 ( 大 约1918) 被 引 入 日本, 30 年代由日本传人我国南京 地区,由于其耐 受性强,繁殖快, 现已分布于我国 很多省份该淡 水螯虾具有相当 高 的 经 济 价 值( 是 美 国 最 有 渔业价值的一种螯 虾) ,但也可成为农业之敌害,在 我国对其生物学 研究已逐渐热起 来作为甲壳动 物代表,是目前 许多地区取材方便而又经济的一种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其外形及内部结构,可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获得与处理获取标本方法有多种途径,通常可从市场直接购得,也可在乡村稻田埂、河塘沟旁的洞穴中挖掘或垂钓而得由于具备极强的耐受特性,可生活在超污染水体里,体表极有可能带有各种病原体, 故用于活体观察或饲养的标本需用 5ppm甲醛或 86 消毒王等消毒剂浸泡消毒, 用于直接解剖的标本则可直接用 5%甲醛浸制即可螯虾的外形体粗壮, 背腹略扁平, 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螯虾属爬行虾类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将标本放在解剖盘内,按下列顺序观察1. 头胸部 头部与胸部愈合 ( 头部 5 节、胸部 8 节) ,共同构成头胸部,外被头胸甲。
头胸甲 覆盖于头胸部的坚硬几丁质外骨骼其前端背中央有一长而尖的额剑,注意额剑短棘的形状和数量;其背部后缘有一浅的横沟,叫颈沟复眼 位于额剑的两侧,各有一能活动的眼柄,复眼着生其上头胸部附肢共有 13 对,腹部 6 对,均系由双肢型这一基本形式演化为各种不同的形状以镊子自身体后部向前依次把体一侧的附肢摘下,并把它们按原来顺序排列于玻璃板上再自后向前依次在解剖镜下进行观察注意在摘取附肢时,应镊紧附肢的基部垂直拔下若附肢粗大,也可用小型剪刀将其基部外骨骼和其他组织剪去一部分,以便于拔下而不致伤及其他器官1) 第一触角 ( 小触角 ) 原肢分三节,第一节有一大凹陷,背面基部丛毛中有平衡囊,其外缘有一柄刺, 内缘中部有一叶片状内侧附肢, 第三节末端具内外两触鞭, 其间尚包有一短小附鞭2) 第二触角 ( 大触角 ) 长而粗大,原肢节分二节,第一节细小为一横条外肢宽大,长方形内肢分为三节,在大触角柄上有一极长的触鞭3) 大颚 原肢成为咀嚼器, 可分为扁的切齿部和较平的臼齿部, 前者边缘有数个小齿, 后者有小突起4) 第一小颚 原肢二节,小片状,位于内侧,内缘有刚毛内肢分为二节,在外侧5) 第二小颚 原肢由片状的二节组成,每节分为两小节。
外肢发达,呈叶片状,称颚舟片在原肢与外肢之间夹有一很小的内肢6) 第一颚足 原肢二节,底节基部侧生一薄片状的顶肢, 即肢鳃 内肢分 5 节,须状外肢长片形,接近内肢7) 第二颚足 原肢二节,底节侧生一肢鳃并向外突,成为足鳃内肢五节,屈指状外肢长,羽毛状附肢与身体相连的地方还有二片关节鳃8) 第三颚足 原肢二节,其上着生有一侧鳃、一肢鳃和二关节鳃内肢 5 节,细长如棒9) 步足 5 对,原肢二节,内肢 5 节( 分为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 ) ,第一至第三对步足的指节生于掌节的对面,可动,两节构成钳状,叫螯足,均具基节刺,第一步足尚有座节刺2 .腹部 分 7 节,前 6 节具成对附肢,具原肢 2 节,内外肢多为叶片状,尾节无附肢, 略呈锥状各节被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片,腹面的腹片及侧面下垂的肋片第一、 二对腹肢 雌虾为正常的双肢型, 但较后几对显著弱小 雄虾特化为棍棒状的交接器第三至第五对腹肢 均为双肢型游泳肢第六腹肢 原肢一节,粗短内、外肢均大、鳍状,与尾节构成扇状的尾扇内部解剖先将头胸甲左侧下半部小心地用剪刀除去, 再轻轻地将头胸甲左侧全部剥去, 最后自前向后沿背片中央剪开,除去腹部背面与侧面的甲壳,然后在解剖镜下边解剖边观察。
1. 肌肉 为横纹肌, 成束状,往往成对 试比较对虾的肌肉与其他无脊椎动物肌肉的差异2. 循环系统(1) 心脏 位于头胸部背方后缘,多角形肌肉质,心孔 3 对,背面 2 对,腹面 1 对,均与围心窦相通2) 动脉 自心脏发出 6 支动脉,前端 5 支, 1 支眼动脉, 2 支触角动脉, 2 支肝动脉;后端 1 支为腹上动脉,其基部分出 1 支胸直动脉通至腹面3. 生殖系统(1) 雄性 精巢 1 对,白色,位于围心窦腹面精巢通出 1 对细长的输精管,至第五步足基部膨大成贮精囊,再通至一细小生殖孔2) 雌性 卵巢 1 对,愈合成叶状,纵贯全身背部两侧,在保存标本呈红褐色,性未成熟时呈白色,成熟时为暗绿色输卵管细小, 1 对,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雌性纳精器位于第四、第五步足间的腹甲上,为一椭圆形凹陷4. 消化系统(1) 口 位于两大颚之间2) 食道 由口向背面上方伸出的一短而宽的管道自背侧拨开生殖腺即可看见3) 胃 长囊状,大而壁薄,可分为前面贲门胃和后面较小的幽门胃胃壁打开后,可见胃内的角质齿 ( 胃磨) 和长刚毛 ( 滤器 ) 等构造4) 肠 接于胃后,位于腹部背面,开口于肛门5) 肝脏 发达、暗红色, 1 对,位于胃的两侧,有肝管通中肠。
5 .排泄系统 为位于大触角基部的触角腺,分腺体部与膀胱两部分腺体部绿色,故触角腺又名绿腺;膀胱部呈薄膜状6 .神经系统 用解剖刀由背部稍偏离体中线向腹部切开,边解剖边观察下列构造:脑 位于食道上方,较大,有多条分支围食道神经 1 对,自脑发出绕过食道至腹面,同时与腹神经索相连腹神经索 1 条,沿体之腹中线向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