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含-四-字的成语12900字.docx
11页包含-”四”-字的成语12900字 包含-”四”-字的成语.txt-//自私,让我们只看见自己却容不下别人如果发短信给你喜欢的人,他不回,不要再发看着你的相片,我就特冲动的想P成黑白挂墙上!有时,不是世界太虚伪,只是,我们太天真 1▲巴三览四 △bāsānlǎnsì △典故: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2▲版版六十四 △bǎnbǎnliùshísì △典故: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出处: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版版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3▲不三不四 △bùsānbùsì △典故: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例子: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想天鹅屁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4▲差三错四 △chāsāncu?sì △典故: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例子: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元曲选·合同文字》) 5▲朝三暮四 △zhāosānmùsì △典故: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例子: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的鲁迅《坟·灯下漫笔》)6▲倒三颠四 △dǎosāndiānsì △典故: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7▲低三下四 △dīsānxiàsì △典故: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例子: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的人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8▲颠三倒四 △diānsāndǎosì △典故: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例子:奶奶年岁大了,做起事来常常是~的 9▲调三窝四 △tiáosānwōsì △典故: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10▲丢三落四 △diūsānlàsì △典故: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11▲放之四海而皆准 △fàngzhīsìhǎi?rjiēzhǔn △典故: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例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的理论毛泽东《中国共 产 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2▲烽火四起 △fēnghuǒsìqǐ △典故: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13▲家徒四壁 △jiātúsìbì △典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例子:他已穷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了 14▲接三连四 △jiēsānliánsì △典故:接连不断 △例子:我又没逃了,这么~的叫人来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15▲九洲四海 △jiǔzhōusìhǎi △典故: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
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16▲拉三扯四 △lāsānchěsì △典故: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17▲狼烟四起 △lángyānsìqǐ △典故: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例子:这火筒节节生枝,能吹得~;实在放他不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18▲拿三搬四 △násānbānsì △典故:比喻不服从调派 19▲囊括四海 △nángku?sìhǎi △典故: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0▲骈四俪六 △piánsìlìliù △典故: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 △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例子:现在还常有~,典丽堂皇的祭文、挽联、宣言、通电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21▲欺三瞒四 △qīsānmánsì △典故:一再欺骗隐瞒。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 22▲三从四德 △sānc?ngsìd? △典故: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处:《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例子: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23▲三翻四复 △sānfānsìfù △典故: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例子:因此革命的文学者,就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敌人,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的暗探了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24▲三朋四友 △sānp?ngsìyǒu △典故:泛指各种朋友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擎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 △例子:大学毕业,年届三十,婚姻难就,累得~八方搭线,但一次一次介绍终未能成就贾平凹《笑口常开》)25▲三妻四妾 △sānqīsìqi? △典故:妻妾众多的意思 △例子:在今天,男人~是可耻的事,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26▲三拳不敌四手 △sānquánbùdísìshǒu △典故: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27▲说三道四 △shuōsāndàosì △典故: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 △出处: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例子: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别人有了成绩,却整天~ 28▲四不拗六 △sìbùniùliù △典故: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29▲四大皆空 △sìdàjiēkōng △典故: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例子:胞胎浑沌,~,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30▲四分五裂 △sìfēnwǔli? △典故: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例子: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31▲四海波静 △sìhǎibōjìng △典故:比喻天下太平 32▲四海承风 △sìhǎich?ngfēng △典故: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出处:《孔子家语·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是以四海承风 33▲四海鼎沸 △sìhǎidǐngf?i △典故: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34▲四海升平 △sìhǎishēngpíng △典故: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35▲四海为家 △sìhǎiw?ijiā△典故: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例子:我们是~的,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孙犁《看护》) 36▲四海之内皆兄弟 △sìhǎizhīn?ijiēxiōngdì △典故: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7▲四郊多垒 △sìjiāoduōlěi △典故: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
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出处:《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38▲四脚朝天 △sìjiǎocháotiān △典故: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39▲四马攒蹄 △sìmǎcuántí △典故: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40▲四面八方 △sìmiànbāfāng △典故: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41▲四面楚歌 △sìmiànchǔgē △典故: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例子: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42▲四平八稳 △sìpíngbāwěn △典故: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例子:总而言之,现在倘再发那些~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
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43▲四清六活 △sìqīngliùhu? △典故:形容机灵干练 44▲四衢八街 △sìqúbājiē △典故: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45▲四时八节 △sìshíbāji? △典故: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出处:唐·马总《意林》卷一引《隋巢子》:“鬼神为四时八节以纪育人唐·杜甫《短歌行赠四兄》诗:“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46▲四书五经 △sìshūwǔjīng △典故: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例子: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sìtǐbùqín,wǔgǔbùfēn △典故: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