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坑开挖技术交底.doc
13页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项目名称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第 1页共 13 页交底编号JD-037工程名称北站西二路站设计文献图号0504117-S-JG-01-002、0504117-S-JG-01-015、160310-1、0504117-S-JG-01-009、0504117-S-JG-01-012施工部位车站3区-16区交底日期技术交底内容:1、技术交底范围交底内容:车站基坑开挖交底范围:车站里程明挖段(3区-16区)长317米工程数量:底板埋深约24.64m,结构标准段宽度23.65m,土石方176000m³2、设计情况根据北站西二路站设计图0504-117-S-JG-01-002,北站西二路站地处成都平原区与龙门山和邛崃山区过渡带的成都西部地区,处在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Ⅰ级阶地,为侵蚀~堆积地貌,本站范围内无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为局部杂填土本工程场地范围地势较平坦,地貌单元为岷江水系冲、洪积平原一级阶地,高程为506.38~506.84m,相对高差0.46m在车站施工范围内,共有三层砂层,分别分部在3.5m、16.2m及30.2m处,层厚约0~2.5m(详见附图: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北站西二路站地质剖面图)。
表2-1 北站西二路站基坑范围内地层登记表名称岩石类别厚度(m)所占比例标高备注北站西二路站地质杂填土0.3~1.66%505.08 粉质粘土深度0.3~3.5m层厚0.3~1.913.50%503.9 细砂埋深3.5m 层厚0~2.52%500.68局部零星透镜状产出卵石土(中密)深度5.9~16.2m 层厚4.6~10.328.60%496.22 细砂埋深16.2m层厚0~0.91%491.2局部零星透镜状产出卵石土埋深17.1m层厚6.4~13.1m48.90%490.3 细砂埋深26.3m层厚0~3.9 476.91基底以下卵石土(密实)深度29.3m大于10m 477.42基底以下北站西二路站采用局部盖挖+明挖法施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混钢管支撑,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结构外设立外包防水层围护结构桩径Φ1200中心间距1.8m,盾构进出口处玻璃纤维桩Φ1500中心间距1.8m车站共设立四道支撑,车站支撑形式为: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支撑间距3.5~9m),截面b×h=1000×800mm;第二、三道、四道由Φ609钢支撑组合,钢支撑间距3m ,其中在车站大仰角位置第二道、三道局部为混凝土支撑,截面b×h=1000×800mm,支撑间距为3m。
3、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 (1)车站围护结构桩基施工完毕,砼强度达成设计规定;(2)车站围护结构桩基检测工作完毕;(3)车站基坑水位降至开挖层底面以下1米;(4)计划开挖段的钢支撑已预拼装好并通过检查;(5)车站基坑周边排水设施设立完善;(6)按照基坑应急预案各项应急准备已完毕;(7)车站纵穿横跨基坑大三线已所有改迁完毕8)施工人员已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已培训,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持证上岗3.1作业人员表3-1 作业人员配置表序号作业队人数备注1降水作业队5施工期间降水管理2网喷作业对12钢筋网片挂设及喷混凝土3土方开挖作业对38土方开挖及运送人员4支撑安装作业对10钢支撑、钢围檩作业人员5文明施工队53.2重要机械设备表3-2 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装载机鲁工-960辆22履带挖掘机1.3-1.4m3辆23履带挖掘机0.2-0.3m3辆24自卸汽车20m3³辆205空压机LGFD110/015J-20m3 台16湿喷机HSP-2023台23.3作业条件基坑内地下管线及障碍物已解决完毕,排水设施已完善并检查合格,施工场地夜间照明设施已安装,在危险地段已设立明显标志,现场人员、材料、机具准备到位。
4、施工进度(指标)规定进度指标表工作内容进度备注盾构始发段10-16区800m³/天非盾构始发段3-9区600m³/天5、施工工艺5.1工艺流程施工顺序为:基坑开挖工艺流程:第一层土方开挖(冠梁+混凝土支撑底)→第二层土方开挖(第二道支撑下0.8m处,临时格构柱桩/中立柱桩周边土方对称开挖)→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架设第二道钢支撑(临时格构柱桩钢连系梁及剪刀撑架设)→第三层土方开挖(第三道支撑下0.8m处,临时格构柱桩/中立柱桩周边土方对称开挖)→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架设第三道钢支撑(临时格构柱桩钢连系梁及剪刀撑架设)→第四层土方开挖(第四道支撑下0.8m处,临时格构柱桩/中立柱桩周边土方对称开挖)→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架设第四道钢支撑(临时格构柱桩钢连系梁及剪刀撑架设)→第四层下方土方开挖→桩间挂网喷混凝土→开挖至底板(见图5.1-1土方开挖工工艺流程图)5.2施工要点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基坑开挖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支撑必须及时到位;支撑必须通过质量验收,在地面进行钢支撑的试拼装,检查其平直度;降水效果达成设计规定(提前20天降水并随时观测水位,保证地下水位控制在基坑坑底以下0.5m);地 图5.1-1土方开挖工工艺流程图面排水系统必须完善,并在基坑周边设立好挡墙及集水坑,保证地面水不流入基坑;(1) 在基坑开挖前,施工监测需测取初始值;(2)基坑开挖必须在冠梁、第一道砼支撑达成设计强度以后进行开挖;(3)基坑开挖时及时设立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坑底积水;(4)基坑开挖需按照“竖向分层,纵向分段,随挖随支”原则进行开挖。
竖向分层:基坑开挖根据支撑的道数分五层进行开挖(局部六层),纵向分段:车站基坑开挖3-9区为一分段,第一出渣工作面10区~16区及第二出渣工作面3区~9区基坑出渣重要采用“拉马道”出渣,设立马道坡度不大于25%,在马道下设立长15m装运平台渣土分别由9区向3区和16区向10区开挖基坑最后一段土方采用龙门吊直接提高至地面,由挖掘机装车外运从马道出渣开挖中严格控制分段开挖时土体的坡度,每层按1:1进行放坡开挖见附图2: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北站西二路站基坑开挖分层示意图) 分层开挖示意图(5)临时立柱桩周边土方开挖①临时立柱桩周边土方开挖前施工员应告知测量组将临时立柱位置进行标记,周边0.5m范围内采用人工进行开挖②临时立柱桩挖出后应及时采用反光膜进行标记③临时立柱桩周边土方应对称开挖两侧土方不得产生高差④采用机械挖土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及临时立柱桩车站出土顺序剖面图(格构柱)双排格构柱土方开挖示意图(6)基坑开挖必须严格按照“时空效应”的原则,严格做到随挖随撑、对称均衡开挖基坑每次开挖深度控制在2m以内,局部地质较差地段(特别是细砂层段)每次开挖控制在0.5m以内,基坑开挖后必须在8h内进行封闭。
7)支撑系统施工钢围檩施工:基坑在开挖至每道钢支撑下方0.8m后一方面进行钢围檩架设,一方面使用Φ22钢筋将支架固定于钢围檩下方围护桩上,每根围护桩上必须架设三角支架,然后将钢围檩固定于支架上(第一道钢围檩I45双拼工字钢,第二、三道钢围檩300*700H型钢双拼),如钢围檩与基坑土体见有空隙,需采用C30快硬细石混凝土进行回填,必须保证钢围檩与基坑紧贴密实,在钢支撑架设完毕后在6h内完毕预加轴力钢连系梁:支撑设中间支点,中支点由临时钢柱和钢梁组成,承受支撑竖向自重力,保证支撑稳定,要严格控制支撑安装精度并与纵梁联结牢固 钢支撑:待钢围檩及钢系梁架设完毕后方可进行钢支撑的吊装8)基坑开挖方法(开挖顺序及分块图详见附图):第一层挖土采用挖掘机直接进行开挖,直接装车第二层以下开挖时将小型挖掘机吊入坑内,根据基坑开挖分块图分块放坡挖掘土方,土方翻挖出来后直接装车外运;当基坑挖至基坑轮廓线30cm位置时,改用人工开挖修整边坡9)网喷支护:①由于基坑处在砂卵石中,土体自稳能力差,因此需在开挖后必须在8h内进行网喷支护,桩间采用Φ8钢筋网片,间距0.2*0.2cm,15cm厚C20早强喷射混凝土;为了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平整度,需对基面进行初喷,厚度为3~5cm,然后进行钢筋网的安装后进行二次喷射混凝土,复喷至设计厚度,喷射混凝土表面须大面平整并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②基坑开挖达成高度2m后(特殊地段地质较差处开挖0.5m以内),必须及时进行网喷支护,经支护后方可再次进行开挖10) 渣土外运基坑出渣共分2个施工段面:10区~16区(盾构始发段)为第一出渣工作面,渣土由16区向10区出渣;采用马道式出渣,马道口设立在30-32轴西侧,由于采用拉马道出土不能封闭30-32轴西侧混凝土支撑,只能在该段两侧预留2.5米反压土形式施工3区~9区为第二出渣工作面重要采用“拉马道”出渣,设立马道坡度不大于25%,在马道下设立长15m装运平台渣土由9区向3区从马道出渣,基坑最后一段(3区)土方采用龙门吊直接提高至地面,由挖掘机装车外运见附图:基坑土方开挖平面图) 基坑土方开挖分段平面图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需进行基坑验槽验槽完毕后方可进行下到工序施工6、控制要点 6.1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1)基坑开挖后必须及时进行网喷支护、必须在开挖后8h内支护完毕;(2)基坑开挖至支撑下方0.8m后及时进行钢支撑架设;(3)井点降水,整个施工期间不允许停顿,必须配有独立的应急备用电源;(4)加强纵坡位移监测,防止纵坡滑移采用分层分段开挖,每小段开挖长度不超过6m且每次开挖深度不得大于2m,如遇特殊地段开挖深度不得大于0.5m;(5)严格控制分层开挖的放坡坡度,保证土体稳定。
6)加强施工监测,若监测数据表白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支撑轴向力超过常规值,立即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7)挖机开挖至基底上0.3m后由人工进行开挖、整平,严禁超挖; (8)挖机开挖距侧墙0.3m后由人工进行开挖、整平,严禁超挖;(9)开挖过程中马道两侧预留反压土,反压土宽度不得小于2.5m(10)围护结构如有渗水渗泥现象,应及时有效解决;未解决好之前不能平整基坑底面,以防泥水冲蚀基底土体11)坡脚区域不允许有积水,每次开挖结束后在坡脚处设立排水沟集水,并及时抽水12)围护结构如有渗水渗泥现象,应及时有效解决;未解决好之前不能平整基坑底面,以防泥水冲蚀基底土体 6.2质量通病的防止及措施(1) 坡面起伏较大,不平整问题坡面须人工进行平整,施工员加强对工人的指导2) 侧墙超、欠挖问题开挖距侧墙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减少侧墙扰动3) 喷浆面不平整问题进行初喷前测量组对开挖面进行放线,工人根据测量设立定位标记,然后再进行钢筋网片挂设喷射完毕后及时检查喷射厚度和平整度,对厚度不够及时进行补喷4) 开挖面局部垮塌问题开挖过程中施工员及质检员注意土层情况,碰到不良地质加大预留土宽度,然后采用人工开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