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农业概论整理最终.docx
6页农业I: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牛产L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古代农业基本概念:古代农业是用铁、木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主要凭借直 接经验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近代农业基本概念:近代农业始于产业革命而止于20世纪中期,历时约100年,是从古代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阶段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I: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它主要依赖机械、化肥、农药水利灌溉、生物和 信息技术,由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物质和能源主要从事商品生产的农业环境:所谓环境是作用于人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的与力量的总和,也就是世界上各种资源的总和 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 大气、能量、物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农业生物周围的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生态系统I: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生态农业就是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 和物质等植被I:覆盖地面植物的总称林业I:培育、管理森林资源以取得木材等多种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和利用森林功能保护生态环境的 社会公益事业畜牧业:从事经济动物的饲养、繁殖和动物产品生产的部门 渔业I: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生产部门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类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资 源分天然的(自然资源)和人为的(社会、经济、技术)农业区划L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方法它是实现农业合理布局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 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农业产业结构I:农业内部各部门(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提供的农产品的比例关系农业合作经济L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 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是农民适应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联合起来,发挥协作 的优势,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有效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I: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在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 完整的产业系统,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大生 产的组织形式农产品流通L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农产品的交换过程是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不可缺少的环节I种植业是指人们进行大田和园艺作物生产的产业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地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其它经济价值 的栽培植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 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而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有所区 别品种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基因工程:选择并导入有利外源基因,获得性状能够表达的转基因植株的技术种子包衣L将农药、肥料、化学调节剂等,在助剂的作用下复配成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丸化的过 程种植制度I: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 种、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连作等。
复种I:在同一年内于同一块土地上收获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全年收获作物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混作: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采用不同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园艺: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的生产技艺园艺作物的无性繁殖I:又称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体营养器官,通过嫁接、扦插、压条、分株和组织 培养等方法,培育成新的植株嫁接:将一株植物的芽或枝等器官,接到另一株植物上,使之愈合成一个新的植株 扦插:切取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使之生根发芽形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使之繁殖、生 长、发育,形成完整的植株植物保护L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控制有害生物,避免生物灾害,以提高农林 生产效益的使用技术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促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导致害虫再猖獗和农药残留问题简称“3R”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I:植物检疫:通过疫情调杳分析,有预见地制定一定的法规和技术措施,由政府强制实施,以防治危险 性有害生物的传播。
植物抗病虫品种:在同样条件下,具有一定避免受害、耐害或具有很强补偿能力的植物品种农业防治L利用栽培技术减轻有害生物危害,如水旱轮作、间作套作、深耕翻土、清洁田园、灌溉施 肥、合理密植等,农业防治技术效率较低,需与其它技术措施配合生物防治L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利用天敌捕食或寄生,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物制成农药 化学防治L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有“3R”问题土壤L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肥力I:土壤能够同时而且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它生 物必须条件的能力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肥、气、热土壤肥力分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根据 当季能否表现出来又分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肥料:凡施入土壤中或喷洒于植物的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养分,增加其产量和改善产品 品质,或能改良土壤,逐步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总产的30~31%、单产 的55~57%来自肥料的使用林业:培育管理森林资源,利用森林功能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提供木材等多种林产 品的物质生产部门防护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六类。
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类养殖业是动物的饲养业,包括畜禽和水产养殖特种经济动物1:指畜家禽、家畜以外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特种用途的动物,包括驯化或半驯化动物 和野生动物农产品加工L把农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农业工程I:改善农业生产手段、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设施的各种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理论的总 称设施农业I:集多学科的成果形成的现代高科技产业,是在人工调控的环境下,实现农业的可控生产绿箱"政策: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贸易没有影响或影响非常微弱的政策《农业协定》既不要求削减这 些政策,也不限制扩大和强化使用这些政策黄箱"政策I:是指对生产和贸易有直接扭曲作用的那些政策,《农业协定》要求各方用综合支持量(AMS) 来计算其措施的货币价值,并以此为尺度,逐步予以消减李比希是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的奠基者提出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是给土壤施肥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先后提出细胞理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提出生物遗传因子的概念,并提出各遗传因子互不相干、各自遗传的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基因分布在细胞的染色体上。
酸枣属柿枣类;柠檬属柑果类;桂花属常绿乔木粟、花生适于生长在砂壤土中;玉米、油菜、大豆适于生长于黏壤土中;白菜适于黏壤土、壤土 反刍家畜有四个胃如牛、羊、骆驼等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SS:模拟系统ES:专家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ICS:智能控制系统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征: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农业对社会经济的主要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 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不可替代的大产业农业是世界上唯一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大产业,有些 物质只能在植物体内完成,8种必需的氨基酸和2种必需的脂肪酸农业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密 切相关,农业与粮食和食物安全,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 献等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产品贡献:农业部门所生产的食物和原料。
市场贡献:农业部门对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要素贡献:农业生产要素向其它部门的转移 外汇贡献:农业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贡献 农业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 近代农业的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从而使农业 的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分工,农业 的商品化专业化逐渐形成近代农业的主要不足:由于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其他能量的输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加上能量输入技术的不完善,能量的利用上出现了极大的浪费同时,农业化学物质运用于农业生产 后,其在土壤以及水中的水中的残留部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到农作物和 牲畜的体内,危害人类健康现代农业的趋势:平面式-立体,石油型-生态型,自然式-设施,机械化-自动化,农场式-公园,化学 -生物化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实现了生产工具的机械化和智能化,依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生 产力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主要成就:有效的减缓近代农业生态危机,能源危机和由城乡对立,工农对立引起的经济 危机。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农业资源缺乏,水资源不足, 土壤侵蚀,地力下降,能源枯竭,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增加;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质、土壤)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控制人口增加,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增加森林、草地、 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改革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农业自身污染减少化肥、农药、农膜、农业废弃物等的影 响)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光能,地球上只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才能转化和贮存太阳能为化学能 而一切植物的产品都是由关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因而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农 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温 度,生物学温度:指各种作物或各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正常生育所要求 的温度范围,通常用三基点温度表示,即最低一最高一最适温度3、水分,水是植物生活不可缺少 的因子之一,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分不足,会使植物生长发育趋向停 顿,严重的会引起旱害和死亡。
4、营养要求,作物需要肥料如同人需要食物,没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就不可能使作物获得高产,而且品质也会降低5、作物个体营养,(1)、个体生长健壮,各部门器官 比例恰当,生理机能协调,抗逆能力强2)、作物产生较多的生活力强的后代,即获得产量高、品质 好的收获物3)、作物有机营养物质数量、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