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修订稿.doc
64页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原则修订稿(11月14日)目 录一 导言ﻩ2二 课程目的 6三 内容与规定 8小学阶段内容与规定ﻩ8初中阶段内容与规定 23高中阶段内容与规定 40四 实行建议ﻩ60ﻬ一 导言1.课程定位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社会重要的时代特性信息科技应用于基本教育,为各学科学习和活动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具有信息素养是个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提高信息素养是个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以信息解决为主线,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一起学为基本学习过程,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基本课程,是技术学习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课程使学生获得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发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研究、合伙、体现与交流的质量与效率,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学习与持续发展课程使学生懂得科技、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对人际交往与个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学会安全、合理、合法以及合乎道德地使用信息及信息技术。
课程在学生信息伦理与道德、网络文明与礼仪以及网络文化价值导向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2.核心素养信息科技学科着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重要涉及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图示及阐明如下:知识与技能:是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适应将来社会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原理以及基本技能,重要涉及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和原理,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技能以及信息解决的操作技能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在分析问题的基本上,明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理解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重要涉及:信息需求分析能力、信息收集与管理能力、信息加工与体现能力、信息技术工具选用能力、新技术探究与适应能力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是指对的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学习生活的双重影响,结识到不恰当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以及其中波及的道德和法律责任,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自觉按照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有关的活动,重要涉及:信息安全意识、信息道德准则、信息使用规范。
3.课程理念 信息科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目的,课程应满足每位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协助学生有效、安全、规范、自信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为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学习及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基本、技能和措施支持以及价值观引领1)确立以增进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的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提高信息素养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渐进的过程,从爱好激发、技能掌握、知识建构、思维发展、能力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形成、信息使用规范及道德规范培养等方面为学生更好地生存奠定必要的基本课程也为学生适应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具有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奠定基本,将“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与信息技术一起学”,让学生在大量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撑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建构、实践体验、摸索研究和合伙交流,提高新技术的探究能力,并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信息意识,形成适应开放的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2)构建以典型性和开放性为特点的课程内容课程以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真实问题为核心,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注重从丰富的可供课程选择的技术、工具、知识和技能中,选择信息科技领域中联系生活的、可体验与实践的、联系学科学习的最基本的知识,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应用、工具和平台,综合考虑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能力培养与德育规定等学习规定。
兼顾因科技发展变化对课程内容带来的影响,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适时更新内容,增强典型内容与新技术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体现时代特性,使学生体验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带来的乐趣与奥妙,激发探究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3)凸现以项目活动为特点的课程实行课程实行强调实践体验与协作探究,采用“以项目活动带动学习”的方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学习的伙伴,设计能体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规定的,形式多样的项目活动项目活动的设计要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的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体现学科特点与核心知识,能反映学习过程和体现信息科技课程的教育价值;同步项目活动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爱好,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能力培养和德育的规定,要通过项目活动的体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悟和领略,并自然地内化为能力和自觉地形成行为规范4)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信息科技课程学习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课程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发展的机会,根据需求,自主选择技术、工具、软件或平台,获取必要的信息、支持或协助,自主探究、合伙交流、自我管理通过具有可操作性、全面性、鼓励性和发展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鼓励与导向学生完毕预定目的。
学习水平界定目的类型学习水平水平描述行为动词知识懂得能辨认或复述所学的知识辨认、复述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描述或解释阐明、解释、举例运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朴问题实现技能模仿能参照演示或提示,模仿操作参照…操作纯熟能独立执行所学的技能独立执行、独立操作掌握能根据需要选择技能使用、制作过程与措施尝试…、能…、观测、对比(比较)、分析、交流、分享、归纳、总结、评价、制定、推测(推算)、设计、设立…、选择、记录、迁移、类比、调查、讨论、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会、遵守、感悟、认同、形成、意识到…、约束、关注、养成、尊重、树立ﻬ二 课程目的1.总目的信息科技课程以信息解决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目的通过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懂得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的一般措施和技能;积极探究与适应新技术,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中真实、开放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独立或与她人合伙学习,分析问题,明确需求,有效地获取信息,合理地管理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发明性地加工与使用信息;对的理解信息科技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自我约束个人行为,养成健康、文明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具有信息化社会中的基本道德与行为规范。
2.阶段目的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初中阶段(六-七年级)高中阶段(十年级)知识与技能(S)1.懂得信息科技的常识2.懂得信息科技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3.懂得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4.模仿进行信息的收集、管理、加工、传播和体现的操作1.懂得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2.理解信息科技在平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3.懂得常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在信息解决和支持学习中的作用和特点4.独立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加工、传播和体现的操作1.理解计算机重要部件之间工作的基本过程2.用对的的术语解释信息科技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3. 较为纯熟地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4.理解信息编码、信息存储、信息传播的基本思想措施;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措施;懂得数据管理或作品设计与创作的基本思想措施 过程与措施(T)1.尝试观测并说出图形界面软件以及其他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特点与操作环节2.在她人协助下应用所学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获取新知识,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某些实际问题3.能适应信息化学习环境,参与小组合伙4.能拟定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工具查找信息;能挑选出有用的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工,体现想法1.比较和归纳各类图形界面软件以及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特点、操作方式和使用规律。
2.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探究信息科技的某些新知识与技能3.尝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交流和分享信息4.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分析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辨别信息的有关性,检查信息的可靠性,有目的地加工信息,有个性地体现信息1比较信息技术工具的特点和作用,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2.独立探究及应用与生活、学习有关的信息科技新知识与新技术3.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与她人沟通及合伙4.明确信息需求,高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鉴别、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发明性地组织、加工、体现信息设计简朴的算法(或使用数据库)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F)1.对信息科技知识的学习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体现出爱好2.妥善保存个人文献及重要信息,开始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认同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有的行为规范,逐渐树立自我约束的意识1.关注信息科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2.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妥善管理个人信息及保护个人隐私,自我约束个人行为3.认同信息社会中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并能自觉遵守1.积极关注和适应新技术的变化与发展,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双重影响。
2.感悟信息安全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保护个人信息系统安全3.负责任地发布与传播信息,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自觉按照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进行有关活动ﻬ三 内容与规定(注:由于条目编号暂未做规定,本次修订没有统一修改编号)小学阶段内容与规定模块一级主题二级主题1信息科技常识(8学时)1.1信息科技与信息技术工具(3学时)1.1.1身边的信息科技1.1.2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1.2图形界面软件(5学时)1.2.1图形界面软件的要素1.2.2图形界面软件的操作2信息解决(48学时)2.1信息获取(6学时)2.1.1中文的输入2.1.2信息的查找2.1.3信息的保存2.2信息管理(6学时)2.2.1信息的类型2.2.2信息的分类管理2.3信息加工(11学时)2.3.1信息加工工具2.3.2信息内容的加工2.3.3信息格式的加工2.3.4数字作品的规范2.4数字作品规划(8学时)2.4.1作品主题的规划2.4.2作品提纲的撰写与交流2.5数字作品设计与制作(12学时)2.5.1工作筹划和评价原则的制定2.5.2图片的解决2.5.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2.6数字作品的展示与评价(5学时)2.6.1成果的展示2.6.2总结与评价3科技、社会与人(6学时)3.1安全使用因特网(3学时)3.1.1网络中的账号3.1.2保护个人隐私3.2网上交流礼仪(3学时)3.2.1网上交流3.2.2网络礼仪小计62主题1.1:信息科技与信息技术工具【概述】理解信息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和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使用措施,是学习、掌握多种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也是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前提。
本主题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多种活动发现信息技术工具的特性,体验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通过观测、记录、比较、交流来构建和丰富对信息技术工具的结识,理解学习信息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