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汉与罗马的战术比较.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6984614
  • 上传时间:2017-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2.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汉与罗马的战术比较——公元前 2 世纪中叶至公元前 1 世纪中叶西汉与罗马作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并立于亚欧大陆的两端,军事力量都盛极一时由,只能通过双方军队的史料记载但在公元前 2 世纪中叶至公元前 1 世纪中叶这段时期内,双方都有同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交战的记录,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西汉与罗马的军队编制与战术进行一番比较,从而理解两者乃至古代中西方军事思维和模式的差异一 西汉军队的编制与战术1 兵种结构西汉的陆军包括材官(步兵) 、骑士(骑兵)和车士(车兵) 骑兵师主力作战兵种,尤其在汉匈百年大战中,汉军“以骑兵为主,辅以车兵和步兵车兵多用于运输,有时作车营进行野战防御……骑兵不足时才以步兵进行辅助作战 ”12 组织编制汉军规模庞大,编组形式类似于近现代的集团军汉匈大战时, “汉军的编成一般是大将军下辖各将军,每将军统兵 1~2 万骑 ”2例如公元前 123 年春,卫青为大将军率军出征时共分为五路: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和中军及大将军本部(即直属部队)共 10 余万骑其中每军辖若干部,部辖若干曲,曲辖若干屯,所辖数量并无定制屯下还有队、什、伍三个层级3 战斗队形“曲”是汉军尤其是骑兵部队的基本战术单元。

      以骑兵“曲”的战斗队形为例,其纵队为两个方阵,每个方阵十至十一列,每列十至十一名骑兵,每个方阵约一百骑左右若每曲所辖的三至四个屯并列排开,便可组成三至四列纵深,每列五十至六十名骑兵的横队部署在侧翼的曲则可由各屯成左或右梯次组成骑兵翼掩护全军(见下图) 在此基础上,数个曲组成的部和军就能根据需要列成横队、纵队、圆型、钩型、锥形、雁尾型等战斗阵型 3▲▲▲▲▲▲▲▲▲▲ ▲▲▲▲▲▲▲▲▲▲ ▲▲▲▲▲▲▲▲▲▲ ▲▲▲▲▲▲▲▲▲▲ 屯▲▲▲▲▲▲▲▲▲▲ ▲▲▲▲▲▲▲▲▲▲ ▲▲▲▲▲▲▲▲▲▲ ▲▲▲▲▲▲▲▲▲▲ ▲▲▲▲▲▲▲▲▲▲ ▲▲▲▲▲▲▲▲▲▲ 屯 ▲▲▲▲▲▲▲▲▲▲ ▲▲▲▲▲▲▲▲▲▲ 1《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解放军出版社,2007 年,第 153 页2《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解放军出版社,2007 年,第 153 页3《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解放军出版社,2007 年,第 154 页▲▲▲▲▲▲▲▲▲▲ ▲▲▲▲▲▲▲▲▲▲ ▲▲▲▲▲▲▲▲▲▲ ▲▲▲▲▲▲▲▲▲▲ 屯 ▲▲▲▲▲▲▲▲▲▲ ▲▲▲▲▲▲▲▲▲▲ ▲▲▲▲▲▲▲▲▲▲ ▲▲▲▲▲▲▲▲▲▲纵队▲▲▲▲▲▲▲▲▲▲ ▲▲▲▲▲▲▲▲▲▲ ▲▲▲▲▲▲▲▲▲▲ ▲▲▲▲▲▲▲▲▲▲ ▲▲▲▲▲▲▲▲▲▲ ▲▲▲▲▲▲▲▲▲▲ ▲▲▲▲▲▲▲▲▲▲ ▲▲▲▲▲▲▲▲▲▲ ▲▲▲▲▲▲▲▲▲▲ ▲▲▲▲▲▲▲▲▲▲ ▲▲▲▲▲▲▲▲▲▲ ▲▲▲▲▲▲▲▲▲▲▲▲▲▲▲▲▲▲▲▲ ▲▲▲▲▲▲▲▲▲▲ ▲▲▲▲▲▲▲▲▲▲ ▲▲▲▲▲▲▲▲▲▲ ▲▲▲▲▲▲▲▲▲▲ ▲▲▲▲▲▲▲▲▲▲ 屯 屯 屯横队▲▲▲▲▲▲▲▲▲▲ ▲▲▲▲▲▲▲▲▲▲▲▲▲▲▲▲▲▲▲▲ ▲▲▲▲▲▲▲▲▲▲▲▲▲▲▲▲▲▲▲▲ ▲▲▲▲▲▲▲▲▲▲▲▲▲▲▲▲▲▲▲▲ ▲▲▲▲▲▲▲▲▲▲▲▲▲▲▲▲▲▲▲▲ ▲▲▲▲▲▲▲▲▲▲▲▲▲▲▲▲▲▲▲▲ ▲▲▲▲▲▲▲▲▲▲▲▲▲▲▲▲▲▲▲▲ ▲▲▲▲▲▲▲▲▲▲▲▲▲▲▲▲▲▲▲▲ ▲▲▲▲▲▲▲▲▲▲▲▲▲▲▲▲▲▲▲▲ ▲▲▲▲▲▲▲▲▲▲右梯次4 主要战术由于这一时期,骑兵成为汉军的首要兵种,而且往往出现大规模骑兵集团作战,因此,战术上的主要特点就是机动性和灵活性。

      随着战争持续时间延长,战场范围扩大和兵力投入的增加,该时期汉军的战术已不局限于单个战役之内或某个战场之上,达到了战区级战术乃至战略的高度1)无后方的长途奔袭作战,奇袭、迂回、包围敌军的要害部位汉军利用荒漠地区开阔地形,充分发挥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不过多与敌正面纠缠,直接穿插其后方纵深,从侧后袭击匈奴王庭和统帅机构,往往能取得重大战果例如公元前 127 年,汉军先北上深入敌后,再南下掩袭敌军侧后,大破白羊、楼烦二王又如公元前 124 年的漠南之战,卫青率军奔袭六七百里深入匈奴境内,夜袭右贤王庭,俘敌万余这些战例充分反映汉军骑兵集团的作战特点,体现出了朴素的古代大纵深作战思想2)重视追击作战,不给敌以喘息之机汉军在初战获胜后,通常不顾后勤补给问题,以轻骑兵乘胜远程追击,寻求扩张战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元前 123 年,汉军击败匈奴后,霍去病仅率八百轻骑深追数百里,俘获匈奴王族贵戚,取得了重大战果3)创造性地运用兵车作为车垒防止匈奴骑兵偷袭公元前 119 年,卫青以武刚车环绕为营作为据点抵御匈奴骑兵,并以此为进攻的出发阵地派骑兵出战,开创了兵种间协同作战的新方式这比西方胡斯战争中“车堡”的出现早了 1500 年左右,可谓古代中国军事家的创举。

      4)攻坚守城等作战样式只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公元前 127 年,韩安国在右北平郡以步兵牵制匈奴骑兵时才用守城战术公元前 36 年,汉军在消灭了匈奴主力之后才围攻其首都郅支城二 罗马军队的编组与战术1 兵种构成罗马陆军包括重步兵、轻步兵和骑兵重步兵是核心作战力量,轻步兵只负责最初的骚扰和散兵武器投射,而骑兵“似乎是完全被忽视” 4因为罗马军队中“没有真正的重装骑兵部队,只有一些脆弱的轻骑兵” , 5所以罗马骑兵不仅数量少而且战斗力差,只能用于侦察或者提供一些战斗支援另外,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罗马军队已经有了攻城器械如投石机、弩炮等 6,因而可以推断其应该有一支“砲兵”或者“工程兵”部队2 编组与战斗队形罗马军队以军团为主要战术单位,其结构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革:(1)卡米卢斯改革后至马略改革前的罗马军团公元前 4 世纪,罗马将领卡米卢斯进行军事改革,根据年龄和经验将重步兵分为青年兵、壮年兵和老年兵 3 条前后相继的阵列,以百人队为最小单元组织军团2 个百人队组成 1 个中队作为基本的战术单元;10 个中队组成一条阵列青年兵和壮年兵阵列的每个中队有 120 人,老年兵阵列各中队只有 60 人。

      在纵向上,3 个阵列中前后相邻的中队与 120 名轻步兵以及 1 个中队的骑兵(30 人)组成 450 人的大队10 个这样的大队组成 1 个军团战斗时,各个阵列的每个中队拉开距离,间距相当于自身宽度后一阵列亦如此排开于前者间隙之后,组成犹如国际象棋棋盘格一样的阵型10 个中队的轻步兵列于重步兵之前准备投掷矛枪,10 个中队的轻骑兵则分别列于整个步兵阵列的侧翼(见下图) 2)马略改革后的罗马军团公元前 2 世纪,罗马将军马略的军事改革使罗马军团更加职业化和制度化,军团编组方面最大的变化在于大队不再像以前只是一个管理单元,而是取代中队作为基本的战术单位1 个军团共有 9 个标准步兵4 《西洋世界军事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07 页5 《剑桥插图战争史》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年,第 47 页6 《世界史 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327 页大队由 3 个中队组成(6 个百人队) ,通常为 480 人,而首个大队则由 6 个双百人队组成即有 960 人 “骑兵被取消,取而代之的为外国籍的骑兵” ,砲兵和工兵有了很大发展 7作战时,基本队形仍为 3 列,首列配置 4 个大队,第 2、3 列各配置 3 个大队,取消了青年兵、壮年兵和老年兵前后排开的列阵方式。

      除此种传统的棋盘格阵列之外,军团指挥官还可以依情况率领一些大队转到两翼或后方“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独立进行军事行动” , 8因为大队有足够的规模而“不会像过去的中队一样在一击之下就可能被分割歼灭 ”93 主要战术由于罗马军团的核心打击力量来自重装步兵,所以其作战方式继承了古希腊传统的重步兵列成密集阵型发动震荡冲击的战术特点1)重步兵展开成横向阵列轮番冲击轻步兵发动最初的散兵攻击后由各阵列间隙退至全军后部第一阵列的后卫百人队则填补空隙与前卫百人队组成严密的战斗横队,开始向敌发动攻击,先投出重型标枪然后向敌阵冲锋;第二阵列迅速跟上,准备替换首列筋疲力尽、攻击能力不足时,则各中队再次还原成纵队通过第二阵列间隙退至最后休整第二阵列发起冲击如此,三个阵列按照指令依程序有规则第轮换攻击并向前推进,像不断涌来的潮水一样吞没对手(见下图) 2)重视设营筑垒 “营地按照固定的格局布置,周围挖壕筑墙,以防敌偷袭 ”10这种营地在实质上已不单纯是宿营基地,而成了罗马军团的野战工事,既可以作为进攻的前进基地,又可以作为退却时的避难所另外,罗马人还常用筑垒来进行围困战,迫使敌人接受会战例如,公元前 52 年的阿莱西之战,凯撒的部队共移动了 200 万立方英尺的泥土(约 5 万 7 千立方米,相当于建一座容纳六万人的足球场所用混凝土的数量) 。

      四年后的迪拉基乌姆之战, “他们所做的工作差不多同样艰巨 ”11可见,建造营地修筑壁垒以及挖掘堑壕已成为“构成罗马军队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马略改革后的大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战组织,一个小型军团 13因此,罗马军团不一定在整个战7 《西洋世界军事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64 页8 《世界史 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371 页9 《剑桥插图战争史》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年,第 52 页10《世界史 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327 页11 《西洋世界军事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65 页12 《世界史 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327 页斗过程中都遵循三阵列轮番波次冲击的方式,数个大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同军团主力分离,实施战场迂回和包围行动,或者作为预备队在关键的时间和地点投入战斗4)独创“龟阵”能有效防御箭矢攻击重步兵以其装备的半圆筒状凸型盾层层相叠,将整个阵列覆盖起来然后向前推进因为外形类似乌龟壳而且行动缓慢,故称为“龟阵” 其弱点在于笨拙且没有攻击能力,也经不起冲击。

      三 比较分析与评价1 差异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这两支军队一番粗略的对比,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1)兵力结构不同汉匈百年大战,双方都已用大规模骑兵集团进行对抗 “就史载,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作战时,前后动用的骑兵达二十四万人之多 ”14这标志着汉代中国已经进入骑兵为主,车兵和步兵为辅的时代而在同时,罗马军团的骑兵不仅数量少,而且装备简陋,甚至“宁愿下马徒步作战” 15这表明当时西方仍处在重步兵称雄战场的年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罗马军团已经拥有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工兵和砲兵部队以担负筑城、攻坚或建造机械的任务,有时还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例如公元前 153 年,凯撒的军团已经使用各种“轰击武器” ,公元前 36 年,罗马后三头之一的安东尼出征安息时曾携带一支由300 辆大车组成的攻城器械部队 16而汉军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2)规模编制不同西汉军队编制比较复杂,大将军之下有军、部、曲、屯、队、什、伍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