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村未成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及分析.doc
6页太阳村未成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及分析 摘 要:太阳村是一种民间设立的抚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非政府组织(NGO)通过对新乡太阳村未成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太阳村得未成年的心理健康状态重要特性:自我价值和自我接受偏低,自动思维较高,反刍思维较高,抑郁与焦急状态水平轻微偏高针对这次调研成果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核心词:服刑成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解决方案 一.背景 服刑人?T未成年子女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 她们不仅面临着家庭的不完整, 生活生存的压力, 并且在心理上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多的压力报道显示 ,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具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如, 自卑感强烈, 过度敏感, 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等 白丽英等以福建善恩园中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为研究对象, 发现劳教人员的男性未成年子女的人格特性为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会化水平低;女性未成年子女的人格特性为偏内向、情绪不稳定、倔强孤僻、社会化水平低薛雷在以西安某太阳村中服刑人员孩子为研究对象, 发现服刑家庭小朋友青少年情绪问题突出、自信心局限性;服刑家庭小朋友青少年个性倾向内向, 情绪过于敏感、易冲动, 情绪稳定性差。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来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自尊水平、反刍思维和负性自动思维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体验,是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反刍思维会让个体长时间沉浸在悲观情绪中,以对悲观事件及情绪的反复思考为重要特性,不利于问题解决与建设性行为产生负性自动思维,是内容悲观,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的一种思维流,它们不是深思熟虑或理性的成果,似乎是自动涌现的它们一般产生的相称迅速而简朴它们貌似真实,存在于意识的边沿,稍纵即逝负性自动思维波及个体适应不良、负性自我概念或负性期待、个体低自尊、放弃或无助感等四个方面的悲观思想 二、研究措施及成果 1.心理量表 1.1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此量表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构成,分4级评分得分在10-40分之间,总分越高阐明自尊水平越高,心理状态越健康 1.2反刍思维 量表由22 个项目构成, 分为三个因子:症状反刍、逼迫思考、反省深思按1-4 评分(1=从不;2=有时;3=常常;4=总是), 得分越高表白反刍思维倾向越严重 1.3自动思维 (ATQ)问卷询问受试者近来一周内三十种不同想法的浮现频度。
频度分五级评分:1一无;2=偶尔;3一有时;4=常常;5=持续存在所有条目均为抑郁悲观体验,指向抑郁其得分与抑郁限度呈正有关总分范畴为30(无抑郁或抑郁极轻)到150(极度抑郁) 1.4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具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10个正向计分,10个反向计分临界值为53分 1.5焦急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专家Zung编制(1971),具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15个正向计分,5个反向计分,临界值为50分 2.被试 X市某太阳村小朋友,符合做量表的年龄20名,其中一名没有填写完整,因此参与问卷调查的有19名小朋友 3.成果及分析 通过记录分析,抑郁量表最高分76分,超过临界值53分的3人,占参与测试人数的21.43%,焦急量表最高分55,高于临界值50分的2人,占参与测试人数的14.29% 从表2中看出,自尊和自动思维呈明显负有关,有关系数r=-0.514,p<0.05自动思维和反刍思维呈明显负有关,r=0.522,p<0.05。
自动思维与反省深思呈正有关,有关系数r=0.527,p<0.05自动思维与症状反刍呈明显正有关有关系数r=0.485,p<0.05这提示,低自尊意味着被试具有较多的负性思维,两者互相关联负性思维与反刍思维呈正有关,这提示,较多的负性思维会与较多的反刍思维有关联 三、调研总结 根据对太阳村的调查研究发现,服刑人员子女在生活中独立性强,但是同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急、胆怯、等,她们敏感、情绪易波动在社会交往中,她们缺少自信,渴望被尊重,社会适应性差,在社会交往中处在不利位置,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在这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中,受个人、学校、家庭的影响大,个性的内向、脆弱,家庭的破裂导致了她们在社会交往中自我认知浮现失衡,自我价值感低,加之社会的歧视和对她们的不公正待遇,导致了她们更胆怯、孤单,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通过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有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应当投入更多的关注予以她们一方面,应当予以她们物质协助,协助她们解决温饱,协助她们去上学,协助她们健康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予以她们精神协助,固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社工协助她们解开内心的疑惑,协助她们不暴躁、、不自闭,协助她们解决好和邻里、和同窗、和社会的关系,协助她们对自我、对社会有一种重新的结识。
参照文献 [1]司法部避免犯罪研究所课题组.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状况调查报告[J].犯罪与改造研究,, 21(8): 40-46. [2]周涛.谈服刑人员子女的社会保护[J].辽宁警专学报,,( 7). [3]范蕾蕾.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法制与经济,,10(1):123-124. [4]严浩仁,陈鹏忠,殷导忠.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存状况与社会救济研究[J].法治研究,,3(3):67-72. [5]谢琴红,杨映萍,彭娟,等.小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干预和学校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30(1):87-88. [6]王健.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5(2):146-149. [7]岳慧兰, 傅小悌, 张斌, 等.“留守小朋友”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 , (10):4 -6. [8]薛雷.服刑家庭小朋友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 D] .中国期刊网, . [9]白丽英, 刘新玲, 黄孔汉.善恩园小学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人格状况调查[ J] .避免医学论坛, , 15 (1):1 -2. [10]宁式颖,郑璐,李响,等.房树人测验用于评估青少年抑郁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8(3):305-307. 作者简介 刘杰(1989-)男,汉,河南新乡,研究生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认知与应用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