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ppt课件.ppt
35页思考:思考: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区域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区域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 1、常用指标:、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 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 总和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总和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 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 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 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三次产业产值:三次产业产值:在第一节已经学过在第一节已经学过按这个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按这个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判断: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x x2 2、综合性指标、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如人文发展指数) )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人文发展指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将代替传统人文发展指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将代替传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已经跟上了这一形势,在这几年中,制定了一系列政平我国已经跟上了这一形势,在这几年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二、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在多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作用下,区域发展呈现出:文化等)作用下,区域发展呈现出: 平衡平衡————不平衡不平衡————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的总体趋势注意:与注意:与不平衡不平衡————平衡平衡————不平衡不平衡…………区别区别 分析:在区域发展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发展状态 中期:中期: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出加速发展的不平衡加速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后期:后期: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 平衡平衡————不平衡不平衡————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的总体趋势思考:思考:区域发展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差异?各阶区域发展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差异?各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三、区域发展阶段三、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差异差异 提示:提示:比较各阶段的差异,应以比较各阶段的差异,应以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为主导因素,把握不同阶段素,把握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况展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
等人类活动的差异 产业结构:产值比重及其增长速度;劳动力就业比重产业结构:产值比重及其增长速度;劳动力就业比重 空间结构:核心(城市发展);交通、信息网络;外围空间结构:核心(城市发展);交通、信息网络;外围空间(区域内部差异、对外开放性)空间(区域内部差异、对外开放性)1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经济发展水平展水平区域产区域产业结构业结构区域空区域空间结构间结构区域发区域发展状态展状态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规模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标志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标志案例:案例:————活动:活动:P9P9、、P11P11、、P12P12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一)(一)初期阶段初期阶段——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1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略)经纬度位置:(略) 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美国东北部,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五大湖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西北部山地的西北部 相关位置:相关位置:附近煤炭资源丰附近煤炭资源丰富,富, 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19世纪中叶以后,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3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过程中,当、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4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
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19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 ,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铁路特别是运河的修建,区域内部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铁路特别是运河的修建,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铁矿,匹兹堡的集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铁矿,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主导区位因素:丰富的煤、铁(主导区位因素:丰富的煤、铁资源以及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资源以及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 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由乡村居民转变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由乡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为城市居民 区域发展初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少若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区域发展初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少若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就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将其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势,就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将其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可由此形成主导产业。
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可由此形成主导产业阅读课本阅读课本P9P9,填下面表格:,填下面表格:2 2、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态区域发展状态区域区域产业产业结构结构区域区域空间空间结构结构发展发展状态状态二、工业化阶段二、工业化阶段第第二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迅速上升,第,第三三产业表现出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加速发展的趋势的趋势劳动力开始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程度程度逐步提高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发展状态 1818世纪中叶世纪中叶, ,英国英格兰地区在煤铁资源优势的英国英格兰地区在煤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煤炭采掘、钢铁、机械、化工和纺逐渐形成了煤炭采掘、钢铁、机械、化工和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
自织等传统工业部门自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以来,这些老工年代以来,这些老工业基地逐渐衰退,其中煤炭采掘业的衰退程度最高业基地逐渐衰退,其中煤炭采掘业的衰退程度最高1 1、在该地区占优势的自然资源是:、在该地区占优势的自然资源是:A A:钢铁工业:钢铁工业 B B:石油资源:石油资源C C:棉花资源:棉花资源 D D:煤铁资源:煤铁资源2 2、从、从1818世纪中叶至世纪中叶至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该地区经济发展所年代,该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处的阶段是:A A: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 B B: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C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D:衰退阶段:衰退阶段DB3 3、出现了、出现了““老工业基地逐步衰退老工业基地逐步衰退””状况的主要原是:状况的主要原是:A A: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B B:老工业基地已经很发达,不需要再发展:老工业基地已经很发达,不需要再发展C C:新兴工业的崛起制约了老工业的发展:新兴工业的崛起制约了老工业的发展D D: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以至影响其发展: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以至影响其发展A(二)成长阶段(二)成长阶段——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加速区域发展。
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加速区域发展匹兹堡匹兹堡1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都位于美国东北部(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 ① ①地形广阔平坦,水源(工业用水)充足;农业发达;地形广阔平坦,水源(工业用水)充足;农业发达; ② ②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附近煤、铁资源丰富; ③ ③水陆交通便利(五大湖廉价的水运及公、铁、海运);水陆交通便利(五大湖廉价的水运及公、铁、海运); ④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2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导致这种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占三次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的产值比重迅速上升; 工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工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铁工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第三产业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起来的中心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力推进业化、城市化的大力推进3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4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 5 5、联系上述材料,回答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联系上述材料,回答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出现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地出现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地关系不协调。
关系不协调 影响:影响:人口增多导致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生态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因区域内资源短缺,需从外区域内资源短缺,需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地输入大量资源,加重了当地交通运输的压力加重了当地交通运输的压力 这种观点应该是正确的这种观点应该是正确的区域的发展应将经济区域的发展应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经济效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经济效益,必将会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渐消失益,必将会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渐消失这说明:区域环这说明: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阅读课本阅读课本P11P11,,填下面表格:填下面表格: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态区域发展状态项目项目 内内 容容区域区域产业产业结构结构 空间空间结构结构 发展发展状态状态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加工制造业向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全面升级面升级。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区域处于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状态小结:小结:不同阶段区域发展特点:不同阶段区域发展特点:特点特点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总值三次三次产业产业比重比重工业工业与与城市城市交通交通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区域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水平:很少很少提高提高较高较高传统农业占有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较大比重第二产业迅速上升,第二产业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三、二、一三、二、一工业化处于起步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型和阶段,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缺乏实力为主缺乏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雄厚的中心城市工业化、城市化加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制造业和速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快出服务业发展快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城市和工业基地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高科技成为业升级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线路数量少,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分布稀疏交通运输建设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显著加快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形成和信息网络形成较小较小 较大较大 逐步缩小逐步缩小 较低较低 逐步提高逐步提高 大幅度提高大幅度提高 相当低相当低 发展快发展快 较高较高((三)三)衰退阶段衰退阶段——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衰落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衰落1 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2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内部原因:内部原因: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劳动力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劳动力价格高、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增加等价格高、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增加等 根本原因(本质):根本原因(本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当地产业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当地产业衰退和产业结构老化,产业升级缓慢衰退和产业结构老化,产业升级缓慢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如地理位置、资源等方面)基本消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如地理位置、资源等方面)基本消失;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失;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归纳:归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域发展的历程: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域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主要特点面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初期初期阶段阶段 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 空间结构比较简单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协调基本协调成长成长阶段阶段 产业中心向外发展,产业中心向外发展,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 渐趋复杂渐趋复杂资源枯竭、产业资源枯竭、产业老化、环境污老化、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染、地价上涨等开始出现明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显的不协调转型转型阶段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呈现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的状态衰败、萎缩的状态高失业率高失业率、、人口减少人口减少矛盾加剧矛盾加剧再生再生阶段阶段区域经济逐渐复苏区域经济逐渐复苏走向协调走向协调阶段阶段项目项目12123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上海市需克服上海市需克服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市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场竞争激烈等限制性因素等限制性因素 为了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可从引进先进为了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可从引进先进技术技术((技术革技术革新)新)、调整区域经济(、调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加大贸易力度、拓展、加大贸易力度、拓展国内国际国内国际市场市场、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加强、加强产业联系产业联系、、治治理理环境环境等方面着手。
等方面着手应用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三大工业地带:三大工业地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是我国近代东北三省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已基本形成了以钢一,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曾在主体的工业体系,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扮演过全国经济发展中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是,随着煤炭、但是,随着煤炭、森林、石油及其他金属森林、石油及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日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随之萎缩,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益减少,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随之萎缩,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成为当前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思考:思考:借用美国发展的经验,谈谈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借用美国发展的经验,谈谈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兴起(兴起(区位优势)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煤、铁、石油、森林等资源丰富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铁路、港口密集)人口较为密集海陆交通便利(铁路、港口密集)人口较为密集 工业发展早,基础好工业发展早,基础好 平原广阔,农业基础较好,潜力大平原广阔,农业基础较好,潜力大衰落的原因:衰落的原因:矿产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 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 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严重 经济体制落后,经济体制落后,产业升级迟缓产业升级迟缓,就业矛盾,就业矛盾 突出,竞争力下降突出,竞争力下降振兴的措施:振兴的措施: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发展,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江西省江西省20032003年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年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9.819.8::43.443.4::36.836.8,三次产业结构排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次产业结构排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二、三一、二、三”转转变为变为“二、三、一二、三、一”但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高科技产品占但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高科技产品占工业的比重较小工业的比重较小20032003年中成药和生物医药销售收入仅占全国年中成药和生物医药销售收入仅占全国医药工业的医药工业的2.83%2.83%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只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只占全国0.22%0.22%,软件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软件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0.89%0.89%,彩电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彩电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0.91%0.91%,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0.33%0.33% 20052005年江西南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年江西南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81008亿元,一、二、三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产业比例由20002000年的年的10.610.6::47.247.2::42.242.2调整调整7.37.3::52.652.6::40.140.1。
中国社科院对中国社科院对20042004年全国年全国200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南昌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南昌综合竟争力居综合竟争力居3030位,排在内陆城市第位,排在内陆城市第6 6位;其中政府管理竞争位;其中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列全国第力排名列全国第8 8位、文化竞争力排名列全国第位、文化竞争力排名列全国第9 9位、制度竞争位、制度竞争力排名列全国第力排名列全国第1313位 江西省和江西省和江西省南昌江西省南昌的区域发展水平,分别处在(的区域发展水平,分别处在( ))A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B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发展阶段C C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D 1 1、、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A A B B C C D D2 2、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回答;布区,回答;((1 1)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2 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C降水少、多风沙、土地盐碱化降水少、多风沙、土地盐碱化引黄灌溉、营造防护林、合理排灌引黄灌溉、营造防护林、合理排灌 雨热同期,雨热同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读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读“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和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回答:,回答:((1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原料、能源丰富;原料、能源丰富;市场广阔;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技术基技术基础好;础好; 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政策的支持((2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与一与19781978年相比,年相比,2005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3 3)图)图1313中,字母中,字母A A表示表示 工业,工业,B B表示表示 工业工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仍保持优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仍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钢铁钢铁森林森林((4 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游最主要的条件是( )) A A..资源的游览价值资源的游览价值 B B..地区接待能力地区接待能力 C C..市场距离市场距离 D D..旅游环境承载量旅游环境承载量((5 5)试分析图)试分析图13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A A 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读西南某区域资源与交通分布图,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读西南某区域资源与交通分布图,回答:回答:1 1、简要分、简要分析该区域经济发展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的有利区位条件煤矿煤矿 铁矿铁矿 磷矿磷矿 铝矿铝矿 锡矿锡矿 铁、有色金属等铁、有色金属等矿产和煤、水能等矿产和煤、水能等能源丰富;能源丰富;西部大开发政策优惠西部大开发政策优惠具有沿海、沿边具有沿海、沿边的地理位置;的地理位置;气候优越,适宜气候优越,适宜花卉、水果生长;花卉、水果生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2 2、从区域条件出发,、从区域条件出发,列举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列举该地区适宜发展的支柱产业(要求支柱产业(要求2 2个),个),并阐述理由。
并阐述理由3 3、试分析该地区交通线路建设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难关、试分析该地区交通线路建设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难关具有丰富而旅游业具有丰富而 独特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有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有色金属资源和煤炭、有色金属资源和煤炭、 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花卉、水果、蔬菜等花卉、水果、蔬菜等 特色农业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特色农业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气候湿热,多暴雨天气;地形类型复杂,起伏大;喀斯特气候湿热,多暴雨天气;地形类型复杂,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急流瀑布石流等地质灾害;多急流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