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谈6W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pdf
6页例谈“ 6W ”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时间(When )、地点( Where )、人物(Who )、原因(Why )、经过( How )、结果( What)这六个英文单词中都含有一个“W ”,加在一起就是“ 6W ”,把它应用至企业管理和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就叫“6W ”法 “6W ”法是一种流程,更是一种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人们不但可以通过“6W ”法来认识、把握有关内容,还可以通过这些程序回忆相关内容,“6W ”法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重要落脚点,区域地理的知识是考查高中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成为近年高考的重点考题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整合初、高中地理内容, 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区域地理学习中, 大多数的学生普遍感觉: 区域地理知识点太多, 太繁杂,太难记忆!这一方面是由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基础薄弱,使高中区域地理学习遇到障碍; 另一方面主要是没有掌握记忆的方法,被区域地理众多知识点搞得焦头烂额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时, 一定要重视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规律、方法、技巧。
下面就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德国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例,谈谈“6W ”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明确区域空间定位——地点(Where )地点( Where )本意是:在哪儿、哪里,指的是地点场所、地域分布,是区域空间位置 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往往决定了其他地理环境特征, 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 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空间位置 区域空间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各类地理区域试题的第一道门槛, 界定空间位置是进一步做题的基础,许多学生常常由于定位错误而导致整题错误 因此,区域空间定位往往成为学生高考解题的瓶颈区域空间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无论是地理单科高考试题还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命题都始终关注区域空间定位, 体现了高考对读图能力要求的提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平时在教学中就要关注区域位置,教给学生区域定位方法 例如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是: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处于莱茵河、利伯河和鲁尔河之间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二、了解区域发展阶段——时间(When )时间(When )原意是:什么时候、时间、日期,指的是区域发展历史任何地理事物、 现象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探讨某个区域的发展史, 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辩证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得失,预测其发展方向, 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为今后发展提供借鉴例如用示意图来表示鲁尔区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三、说明区域地理特征——结果(What )结果(What )意思是:什么、是什么、有什么,指的是地理事象及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自然资源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地理高考区域特征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考查点往往落实到区域的特征比较和区域描述上 值得注意的是, 在具体分析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时,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需面面俱到, 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所有因素, 只要抓住区域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来进行分析即可。
例如鲁尔传统工业区主要区域地理特征归纳,可抓住自然资源特征——煤炭资源丰富,由此进行相关地理特征主要是工业部门地理特征的归纳分析: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煤炭工业是基础、钢铁工业是主导, 形成了联系密切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成为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如图 2 所示:四、分析区域事象成因——原因(Why )原因( Why )含义是:为什么、理由、原因,指的是地理事象成因区域地理的学习, 往往要从地理原理入手,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区位因素分析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几乎每年都有涉及,出现频率高,分值大,并且呈现比例上升的趋势 考查的重心有: 工业区位、 农业区位, 城市、交通、商业等区位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区位要素, 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二是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如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对区位因素的分析, 首先要有综合的观点,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 从时间和空间两种尺度、 从有利和不利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人文地理的区位选择就是建立在权衡区位因素的基础上的,首先将影响区位选择的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整体上认识各种区位因素的构成,在分析区位因素的前提下, 抓住主要矛盾, 即从中找出主要区位因素, 弄清区位选择的关键,权衡利弊,作出利最大、弊最小的区位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因而要运用综合分析法、重点分析法理解区位因素,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客观的世界观、辩证的方法论和科学的发展观例如鲁尔区被称为 “德国工业的心脏” ,鲁尔区的发展和辉煌离不开其优越的区位条件那鲁尔区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呢?根据鲁尔区的区位图分析如表 1: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是环境恶化, 二是传统产业的衰落 根据“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图,从分析工业部门的结构入手,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2)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分析: ①产业结构单一 (衰退的内在原因) :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③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五、指出区域发展方向——经过(How )经过( How )大意是:怎样、怎么、如何,指的是区域发展措施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地理问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分析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总结区域地理特征, 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 制定综合治理区域环境恶化的措施,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在将地理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例如鲁尔区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传统产业衰落问题及对应的主要措施如图3:(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环境问题及对应的整治措施如图 4:六、阐释区域借鉴意义——人物(Who )人物( Who )意思是:谁、什么人、怎样的人,这里主要指的是我们(We )以及我们的体悟和借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否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的意识。
引导学生贯彻学以致用、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原则来分析比较我国传统工业区, 体悟从中可借鉴哪些经验教训 纵观鲁尔区的经济由繁荣到衰落再到繁荣, 其发展过程对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当前发展中国家大都处在传统的基础工业的建设当中,为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必须创建一个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同时要注意发展科技、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以前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要求学生完成作业: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6W ” 法正是围绕这些要素展开的, 为我们提供了构建区域地理的学习模式,既可节省时间、 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思维品质参考文献】[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教材研究发展中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第三册[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 薛金星 . 中学教材全解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三册( 配套山东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 199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