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过控课设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35622434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62.68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动化工程与科学学院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程设计——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班级:11级自动化2班姓名: 董文杰学号:201130610309 指导老师: 哀薇 日期:20140707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一、 研究对象图1 精馏塔温度控制问题某精馏塔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现要求对精馏段温度TR和提馏段温度TS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塔顶和塔底产品的质量图1中,F 为进料量,它受上游流程控制,为精馏塔温度的主要干扰之一,其它干扰包括进料组成与温度变化、塔底蒸汽量变化、塔顶回流冷凝后温度变化等;L为塔顶冷回流量,拟作为精馏段温度TR的控制手段;塔底蒸汽量QH 拟作为提馏段温度TS的控制手段u1为调节阀VL的相对输入信号,u2为调节阀VQ的相对输入信号(以DDZ III型为例,当输入电流为4 mA时,对应相对输入信号为0 %;当输入电流为20 mA时,对应相对输入信号为100 %),P 为精馏塔顶压力,其变化可基本忽略,Pp 为泵出口压力,Pp受塔顶产品调节阀VD开度的影响,变化范围较大。

      图1中Lm、Vm、Fm分别为L、V、F的测量值为便于控制方案研究,假设如下:(1) 该精馏塔的静态工作点为 T0 = 140 ℃,F0 = 60 T/hr(吨/小时),L0 = 20 T/hr,V0 = 15 T/hr,u10 = 25 %,fL0 = 75 %, u20 =25 %,fQ0 = 25 %,Pp0 = 0.9 MPa,Pt0 = 0.86MPa这里,fQ为调节阀VQ相对流通面积,fL为调节阀L相对流通面积2) 精馏段和提馏段温度的测量范围都为0 ~ 200 ℃,进料量F的测量范围为0 ~ 100 T/hr,塔顶冷回流量L的测量范围为0 ~ 50 T/hr,塔底回流量V的测量范围为0 ~ 25 T/hrL、V、F的测量值:Lm、Vm、Fm均用%来表示,即Lm、Vm、Fm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03) 流量测量仪表的动态滞后忽略不计;而温度测量环节可用带纯滞后的一阶环节来近似,温度测量环节的一阶时间常数,,纯滞后时间,,单位为分4) 考虑到精馏塔操作的安全性,控制阀VL选用气关阀,控制阀VQ选用气开阀,假设控制阀都为线性阀,其动态滞后忽略不计,动态特性可表示为,5) 对于塔顶冷回流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可表示为: ,。

      其中为控制阀VL相对流通面积的变化量,%;TR2基本不变,这里设分;KR2、KRd2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里设KR2、KRd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T/hr)/%; (T/hr)/MPa6) 对于塔底回流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可表示为:,其中为控制阀VR相对流通面积的变化量,%;TS2基本不变,这里设分;KS2、KSd2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里设KS2、KSd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T/hr)/%;T/hr7) 对于温度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可表示为 ;;其中对象特性参数均可能在以下范围内变化: ℃/(T/hr),℃/(T/hr),℃/(T/hr),℃/(T/hr),分,分,分,分,分,分,分; ℃/(T/hr),分,分, ℃/(T/hr),分,分二、 研究任务对于上述被控过程,假设被控变量T所受的主要扰动为进料量F、泵出口压力Pp的变化、蒸汽压力变化Pf,而且变化范围为:T/hr,MPa, ;另外,被控变量T的设定范围为℃试应用单回路、串级、前馈、比值、选择、Smith预估、解耦等控制方法,设计至少2套控制系统,达到控制精馏塔温度的目的对于每一套控制方案,具体要求:1、 说明所采用的控制方案以及采用该方案的原因,并在工艺流程上表明该控制系统。

      2、 确定所用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画出控制系统完整的方框图(需注明方框图各环节的输入输出信号),并选择合适的PID控制规律3、 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对所采用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具体步骤包括:(1) 在对象特性参数的变化范围内,确定各环节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并构造SIMULINK对象模型;(2) 引入手动/自动切换环节,在手动状态下对控制通道、干扰通道分别进行阶跃响应试验,以获得“广义对象”开环阶跃响应曲线;(3) 依据PID参数整定方法,确定各控制器的参数;(4) 在控制系统处于“闭环”状态下,进行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试验、干扰塔底回流量、Pp与F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并获得相应的响应曲线;(5) 在各控制器参数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对象特性在其变化范围内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温度设定值跟踪试验与扰动响应试验,并获得相应的响应曲线4、 根据不同控制方案的闭环响应曲线,比较控制性能(包括是否稳定、衰减比、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三、 控制方案精馏塔温度控制的开环回路如下图所示: 温度控制开环回路由图我们可知,被控变量TS、TR控制回路都存在两种主要干扰。

      被控变量TR主要受到干扰量是进料量F和泵出口压力PP;被控变量TS主要受到干扰量为进料量F和塔底蒸汽量V且被控变量TS、TR相互耦合为此,我设计了两种方案来实现控制精馏塔的温度第一种,忽略耦合的影响,在每条控制回路上加上反馈控制,构成单回路反馈控制;第二种,对耦合系统先进行解耦,分别采用单回路反馈控制回路1)第一种方案,构造类似单回路反馈电路虽然被控变量之间有耦合,但是两者之间的耦合强度不强,所以可以不做考虑从传递函数可以看出,干扰量对于被控变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可以采取直接反馈回路消除1、控制方案的工艺控制流程图图1-1控制工艺流程图2、控制系统方框图系统方框图图1-2系统仿真方框图其中,被控变量TR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为: 图1-3 被控变量TR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Gmr)被控变量TS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为: 图1-4 被控变量TS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块(Gms)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块: 图1-5 GR传递函数模块(包含G11、G21)图1-6 GS传递函数模块(包含G12、G22)进料量F的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模块:图1-7 进料量F的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模块 控制器PID1、PID2都是正作用,都选择PID控制规律。

      3、确定各环节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a)对于塔顶冷回流对象,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 ,(b)对于塔底回流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c)对于温度对象,假设控制通道与扰动通道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模型为;; (e)温度测量环节的传递函数模型: ,4、切换到手动状态,得出各开环阶跃响应曲线(所有控制变量及干扰量初始状态都为0)(a)开始10min后,仅给TR控制信号+5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TR控制信号为-5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TR阶跃响应曲线 TS阶跃响应曲线(b)开始10min后,仅给TS控制信号+5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TS控制信号为-5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TR阶跃响应曲线 TS阶跃响应曲线(c)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F+20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F为-20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进料量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 进料量阶跃作用的TS阶跃响应曲线(d)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PP+0.02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PP为-0.02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泵出口压力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 泵出口压力阶跃作用的TS响应曲线(e)开始10min后,仅给干扰量V+15的阶跃信号;再过40min后,给干扰量V为-15的阶跃信号(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 塔底回流量阶跃作用的TR响应曲线 塔底回流量阶跃作用的TS响应曲线由图(a)、(b)可知,被控变量TR、TS的控制通道是相互耦合的,TR的控制变量对被控变量TS的影响大于TS的控制变量对被控变量TR的影响;由图(c)可知,干扰量F对于对于被控变量TS的影响较大点;有图(d)可知,虽然干扰量PP在被控变量TR控制回路,但因为耦合作用,也影响到被控变量TS;有图(e)可知,干扰量V只影响被控变量TS,因为干扰量V作用在被控变量回路TS的末端。

      5、控制器参数的整定(a)控制TR的控制器PID1的参数为:P=1.8,I=0.7,D=0.5(b)控制TS的控制器PID2的参数为: P=3.2,I=1.2,D=0.56、控制系统处于“闭环”状态下的性能测试(a)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试验(温度设定值为140℃): 温度设定值TR响应曲线 温度设定值TS响应曲线(b)泵出口压力PP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0.02MPa): 泵出口压力干扰TR响应曲线 泵出口压力干扰TS响应曲线(c)进料量F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20T/hr): 进料量干扰TR响应曲线 进料量干扰 TS响应曲线(d)塔底回流量V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阶跃信号+15T/hr): 塔底回流量干扰TR响应曲线 塔底回流量干扰TS响应曲线(f)三种干扰量同时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三种干扰量同时给阶跃信号): 三种干扰同时作用TR响应曲线 三种干扰同时作用TS响应曲线 由以上图形比较可以得出结论:控制系统在“闭环”状态下,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性能好,响应时间短;干扰量PP与F可以通过反馈控制迅速消除,保持系统的稳定;干扰量V是主要干扰量,仅靠反馈控制可以消除,但是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不利于系统安全。

      7、变换对象特性传递函数,测定系统“闭环”动态性能 ,,;;(a)温度设定值跟踪响应试验(温度设定值为140℃): 温度设定值TR响应曲线 温度设定值TS响应曲线(b)泵出口压力PP对系统输出的扰动响应试验(开始40min后,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