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中奇品偃师银条.doc
5页菜中奇品 偃师银条 “九朝古都半在偃” 这是了解洛阳文化的人都知道的偃师也称西亳,它北倚邙山,南眺嵩岳,伊洛两河穿境而过,是人杰地灵的所在历史上曾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这里有二里头夏都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 汉魏古城遗址等历史遗迹,蔡伦在这里造纸,玄奘在这里降生,田横在这里就义,杜甫在这里长眠……但是你听说过偃师有一种叫“银条”的奇菜吗?它长着又细又长如翠玉一般的绿叶,虽说当夏日来到时,也有如伞的紫色小花害羞地绽放在绿叶之中,但它高不过膝,花也小得如米粒,样子确实算不上特别,说不上可爱,那么它奇在何处? 银条奇,奇在它神奇的功效偃师银条为根茎蔬菜,它的根不象其它植物的根,它洁白光亮,质地致密,色白鲜嫩,如根根白玉十分可目,烹成菜肴则清脆爽,无论凉拌还是熟食皆美口,又十分可口同时它还十分可用,它具有解酒清神、消腻利口、增进食欲等功能《本草纲目》记载,银条具有清肠洁胃、疏通经络、清心健脾、祛风解郁等功效银条富含的糖类、酚类、维牛素c、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等物质,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的疗效最近发现,银条中还含有丰富的水苏糖,该糖是一种优越的低聚糖,具有保养肠道的作用,营养价值很高。
经常食用,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这种可目、可口、可用之菜品岂不是菜中一奇吗?但如此菜中上品却不是各地都能种植的,为什么呢?这自然得说说银条的又一奇了 银条奇,奇在它对生长之地的挑剔自古以来便有“它非偃师一地不长”的说法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银条喜光照,耐潮湿,必须在“说土非土,就沙不沙,有水不湿,湿而不水”的环境生长作为银条的故乡,偃师地处伊洛河冲积平原,气候温和、水量适中,光照充足,种植得天独厚,非常适合银条生长,而偃师又只产于伊洛川,伊洛川又只以伊洛河交汇处上古五帝之一帝窖高辛氏建都之地为最佳,也就是现在我们偃师市城关镇的东、西寺庄村和后庄村附近方圆两公里的区域古往今来,许多别的地方也都想方设法引种,但始终引种不成,不是主变异了就是外形相似而风味迥异这稀罕之物竟然成了偃师独有之物,虽历经千年而不衰这是让偃师人引以自豪、也让外地人遗憾无奈的目前,偃师银条产量占全国银条产量的95%以上 ,洛阳、郑州、开封等地的美食家们直接将银条这道素菜佳肴命名为“偃师一绝”这被誉为一绝的银条难道不是它的又一奇特之处吗? 而银条最奇之处,当是它众多的名字背后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渊源了 据说,当年商朝宰相伊尹辅佐商汤时,“庖厨”出身的伊尹,在“帝喾”庙南的寺庄发现了一种草茎,以生烹熟,以熟着味,居然烹成绝代美味菜肴,为帮助商汤战胜夏桀,伊尹拿出厨师的看家本领,三次潜入夏都(今偃师市二里头村),为当时的夏王桀制作美味佳肴,赢得夏桀信任。
而后,他又讨得夏桀最宠爱的女人妹喜的欢心,通过妹喜让夏桀吃下银条妹喜编出“要想不死身,白酒和银吞”,哄夏桀用银条下酒夏桀“举箸不忍放下,愈饮愈觉酒香”,自此酒量猛增,荒于国事,不理朝政这年正月初五,商汤与伊尹里应外合,终于一举推翻了夏朝的统治从此民间留下了“自古社稷靠谨慎,酒能壮胆却误君,银条盏神仙度,谁说一撬不千金”的民谣来警戒后人商汤灭夏后在亳(即今偃师)召集古稀老人千名,赏以国宴以采治国之策,宴中诸老在品尝过银条后都赞不绝口,于是便吟道:“千叟宴上比来头,敢有银条夸海口,前朝多少宾客宴,它是压桌第一口一碟小菜,夺取了一国江山,颠覆了一个王朝,这似乎让人心存疑虑,但透过这以小说大的传说,足可窥见银条的味美爽口看到它悠久的种植历史为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伊尹便将银条的种植方法和烹制法子教给了大家人们感念伊尹的恩德,便将这种植物命名为“尹条”后来,西亳古城周围的老百姓种植此菜,换回白花花的银子,便有了“白菜九畦,难抵尹条一席”的说法因此又将尹条称为银条伊尹为天下良相,三国时期大诗人曹植路过偃师凭吊古迹作了《殷汤赞》感怀此事:“伊尹左治,可谓贤相”伊尹为治理天下,呕心沥血,他鼓励农桑,研植蔬菜,为民造福,人们不忘伊尹培植银条,并将其烹饪为天下名菜之功,所以每逢年节,总要摆上供品到偃师城西的“伊尹墓”前供奉。
银条成为天下名菜.便成了帝王、名人的艳羡之物 大唐高憎玄奘取经而回,唐太宗念其劳苦功高,准其返家归里,玄奘回到偃师陈河老家为父母择坟安葬毕,为酬太宗之恩.特携偃师名特产银条贡奉皇上.李世民品尝后,龙颜大悦曰:“御弟与奇菜都为天下之奇,偃师真乃人杰地灵呀!”因此这“地灵”又成了银条的书载别名太宗皇帝还御赐“偃师银条”做成的菜肴为“膳食一宝”后来,七十岁的武则天登临偃师南的缑山,祭祀升仙的王子晋.亲点银条赏赐随驾百官,并留下了“远思王子晋,近尝银条鲜,缑山秋云轻,恍惚非人间”诗句清时,乾隆爷步武皇后尘,登缑山臆仙追景,夜宿缑山,品尝到银条,不禁诗兴大发:“南芽笋尖美,北蔬银条鲜,南北成一统,银笋代代传”,而这银笋又为银条之别名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曾先后到偃师市东寺庄村视察农耕品尝到银条后,周总理高兴的赞道:“银条真是好吃吆而刘少奇主席更是幽默地称道:“世上除了金条便是银条了!” 2001年,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各国元首在品尝过偃师银条后惊叹的称之为“世界奇菜”2006年,偃师市“怡园春大酒店”将偃师银条与虾仁同烹,滑嫩适口,祛腻保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满汉全席》擂台赛上一举夺魁,偃师银条被评为中国烹饪的“金牌菜”,又一次续写了银条的传奇 曾为宫廷贡品的银条,如今走进了寻常人家也走出了国门,目前,已远销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欢迎,银条这种偃师特有的绿色健康食品,也正式获得原产地域保护。
银条是种植面积达8000亩,辐射1镇15个村,1000多户农家其中10个村被定为“河南省无 上述材料都充分证明了河南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璀璨,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这也为家乡的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 伊洛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中原文化甚至是华夏文明之根,所以我做为一名偃师人,我们在为我们家乡骄傲的同时,更应该多了解地方文化,积极地学习本土文化,发扬地方文化,为河洛文化的积极推广,使河南文化永远保持其深沉的底蕴,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