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讲线路与绕线中的波过程.ppt
30页高电压技术第第8 8章章 线路与绕组中的波过程线路与绕组中的波过程电力系统中架空线、电缆、母线、发电机和变压器绕组等,都属于分布参数的元件8.1 8.1 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 实际的输电线路均属于多导线系统;导线和绝缘中分别存在电阻和电导,因而产生能量损耗;同时,线路各点的电气参数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所谓的均匀无损单导线线路实际上是不所谓的均匀无损单导线线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存在的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波过程的物理本质和基本规律,从均匀无损单导线入手进行研究28.1.1 8.1.1 波传播的物理概念波传播的物理概念斜角电流波投入,波速为V,斜率为a架空线单位长度的电感和电容分别为L0和C0,单位长度上电电荷为q计算电感引起的电位时,有计算电容引起的电位时,有又由电荷的流动形成电流:将(3)代入(2),又由i=at:将(4)代入(1)(1)(2)(3)(4)38.1.1 8.1.1 波传播的物理概念波传播的物理概念由此可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的表达式:对于架空线路因此=光速(5)电磁波是以光速沿架空线传播的48.1.1 8.1.1 波传播的物理概念波传播的物理概念将i=at和(5)代入(1),得到波阻抗波阻抗对于一般的架空线路,Z500, 分裂导线:Z300, 对于电缆, Z<100同样可证,在电缆中5电磁场角度分析:电磁场角度分析:1电压波对电容充电,电流波对电感充电,因此电压波和电流波沿导线传播的过程就是电磁能量传播的过程。
电磁场的向量E和H相互垂直,且垂直于导线,为平面电磁波架空线的介质是空气,因此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必然等于光速2 单位时间内导线获得的能量: 从功率角度看,波阻抗与一集中参数的电阻相当,但物理含义不同电阻要消耗能量,而波阻抗不消耗能量68.1.2 8.1.2 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的解回路电压电流关系为:对其求二阶偏导,得单根均匀无损导线的波动方程为:78.1.2 8.1.2 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的解从式中可以看出,电压和电流的解都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的 函数,另一部分是的函数 式中解得8前行波与反行波前行波与反行波 设在t1时刻、线路上的x1点处的电压为u1 ,则在(t1+dt)时刻,在(x1+vdt)点处的电压也为u1叫前行波叫反行波98.1.2 8.1.2 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注意:当前行波与反行波同时存在时+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任意点的电压与电流波形10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方向问题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方向问题•电压波的符号只取决于它的极性,而与电荷的运动方向无关;• 电流波的符号不但与相应的电荷符号有关,而且也与电荷的运动方向有关,一般取正电荷沿着x正方向运动所形成的波为正电流波 。
118.2 8.2 波的折射和反射波的折射和反射发生折反射的条件:波阻抗不同发生折反射的原因:当波的传播过程中遇到波阻抗不同处时,为保证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仍等于波阻抗,则电压和电流波必然要发生折反射8.2.1 8.2.1 折反射的计算折反射的计算波阻抗Z1≠Z2,在A点发生折反射入射:u1q 和i1q 无穷长直角波折射:u2q 和i2q 反射:u1f 和i1f 有连续性,可知128.2.1 8.2.1 折反射的计算折反射的计算折射系数反射系数且满足变化范围折反射系数虽然是根据两段不同波阻抗的线路推导出来的,但也适用于线路末端接有不同负载电阻的情况,即只要有一端为波阻抗,另一端不论是波阻抗还是集中参数,都存在波的折反射问题Z1=Z2时, = 1, = 0,即无折反射现象Z1
但从能量的角度看,接波阻抗与接电阻是不同的 无折反射现象16例题例题1 1:: 求直流电源合闸于空载线路的波过程线路长度为l,t=0时合闸,直流电源电压为U0,求线路末端B点和线路中点C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 解:A点传播到B点的时间设为 17例题例题2 2::空载带电线路合闸于末端匹配的电阻如图8-11所示,长度为l、波阻抗为Z的线路预先充电到电压U0 ,t = 0时合闸于阻值为R的电阻,求电阻两端电压降随时间的变化 0≤ t < ,电阻上的压降由u1q导致,其值为 ≤ t <2 ,电阻上的压降由u2 f 决定,仍为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用电缆做成形成线,产生设定脉宽的方波,在脉冲功率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188.2.3 8.2.3 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 电压源等值电路(戴维南电路)电压源等值电路(戴维南电路) ①线路波阻抗用数值相等的集中参数电阻代替; ②把线路入射电压波的两倍2u1q作为等值电压源 ③电压源、Z1与Z2串联 198.2.3 8.2.3 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假设是雷电流入射,用电流源等效(1)(2)(2)/Z1+(1),得 电流源等值电路(诺顿电路)电流源等值电路(诺顿电路) ①线路波阻抗用数值相等的集中参数电阻代替; ②把线路入射电压波的两倍2u1q作为等值电流源 ③电流源、Z1与Z2并联。
208.2.3 8.2.3 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 将分布参数线路在计算节点电压或者电流的电路化为集中参数电路的法则,就叫做彼得逊法则彼得逊法则使用条件:1)它要求波沿分布参数的线路射入;2)和节点相连的线路必须是无穷长的如果节点A两端的线路为有限长的话,则以上等值电路只适用于线路端部的反射波尚未到达节点A的时间内21例题例题3 3 变电所母线上接有n条线路,每条线路的波阻抗均为Z当一条线路上落雷,电压u( t )入侵变电所,求母线上的电压 可见,连接在母线上的线路越多,母线上的过电压越低,对变电所降低雷电过电压有利 228.3 8.3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无穷长直角波入射到接有串联电感的线路无穷长直角波入射到接有串联电感的线路 电力系统中,经常会有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出现电感上的电流不能突变,电容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回路方程解得电路的时间常数 电压的折射系数 23无穷长直角波入射到接有并联电容的线路无穷长直角波入射到接有并联电容的线路回路方程联立上述两个方程,消去i1 ,得 解得时间常数24波通过电感和电容的规律(波通过电感和电容的规律(1 1))u波经过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后,电流或电压不能突波经过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后,电流或电压不能突变变 。
在t = 0时,折射电压为零,陡度最大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折射电压按指数规律增大,最后到达由Z1导线和Z2导线之间的折射系数所决定的稳定状态αU0 串联电感时, 波的最大陡度为: 并联电容时, 波的最大陡度为:25波通过电感和电容的规律(波通过电感和电容的规律(2 2))u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的存在不会影响折射波的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的存在不会影响折射波的最后稳态值最后稳态值 因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开路 因此,只要增加L或C的值,就能把陡度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在防雷保护中常用这一原理来减小雷电波的陡度,以保护电机的匝间绝缘26电感使波头陡度降低的物理解释电感使波头陡度降低的物理解释 由于电感不允许电流突然变化,所以当波作用到电感时的第一个瞬问,电感就像电路开路—样将波完全反射回去,即此时电流i2将为零,因而u2 将为零,以后u2 再随着流过电感电流的逐渐增大而增大 27电容使波头陡度降低的物理解释电容使波头陡度降低的物理解释 由于电容上的电压不能突然变化,波作用到电容上的第一个瞬间,电容就像电路短路一样,这同样将使u2 和i2 为零,u2 将随着电容的逐渐充电而增大。
28u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都可以用作过电压保护措施,它们能减小过电压波的波前陡度和降低极短过电压波(例如冲击截波)的幅值,但就第一条线路上的电压u1 来说,采用L 会使u1 加倍,而采用C 不会使u1 增大,所以从过电压保护的角度出发,采用并联电容更为有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利用电感线圈能抬高来波电压的这种性质来改善接在它前面的避雷器放电特性(使避雷器在冲击下容易放电) 29例题例题4 4 一幅值为一幅值为U0 =100 kV 的直角波沿波阻抗的直角波沿波阻抗Z1 ==50 的电缆侵入发电机绕组,如图的电缆侵入发电机绕组,如图8--19所示绕组每匝长度为所示绕组每匝长度为3m,,波阻抗为波阻抗为800 ,匝间绝缘耐压为,匝间绝缘耐压为600V,,绕组中波绕组中波的传播速度为求为保护发电机绕组匝间的传播速度为求为保护发电机绕组匝间绝缘所需串联的电感或并联的电容的数值绝缘所需串联的电感或并联的电容的数值电机允许来波的最大陡度为 若用耐压为200kV的串联电感,电感值为 电容器比电感线圈成本低得多 解:若用耐压为100kV的并联电容,电容值为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