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册第中单元步入近代.doc
7页第六册 步入近代——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文艺复兴 :时间: 14世纪前后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地区: 意大利(最早),16世纪扩展到欧洲中心思想: 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个性,追求现世生 活中的幸福)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的一次思想解放代表人物: 但丁《神曲》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作用: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 新航路的开辟原因: 1)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与扩大; 2)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向往客观条件:1)指南针的应用; 2)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 3)航海技术的进步航海家: 1)迪亚士(葡萄牙) 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 2)达伽马(葡萄牙) 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3)哥伦布(西班牙) 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 4)麦哲伦(西班牙) 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影响: 1)从欧洲到美洲,亚洲,非洲等地的交通日益密切,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2、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领操纵,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3、《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其他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4、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1921年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处于会议的主导地位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5、《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对华的进一步扩张6、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法国大革命 (1789——1894)原因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北美人民法国封建统治等级森严,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克伦威尔)资产阶级(华盛顿)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重要文件《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法典》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波士顿倾茶事件三级会议的召开开端1640年议会再新召开来克星顿的枪声1789年7月4日,攻占巴士底狱经过1645年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军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共和国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1)爆发标志:来克星顿枪声(1775);2)建军:华盛顿成为大陆军总司令;3)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1776年7月4日);4)转折点:萨拉托加战役(1777) 5)胜利: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1)6)结果: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1)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2)颁布《人权宣言》3)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4)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恐怖政策;5)结束: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被推上断头台结果1649年成立共和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1776年7月4日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结束了封建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意义1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2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3 推动了世界历史在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2 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3对欧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2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的进步思想3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第一次, 第二第二次, 第三次科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战争一战二战背景根本原因:各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后,主要资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争夺海外市场(殖民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德日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矛盾,对外进行法西斯侵略军事方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同盟国:德意奥和协约国:英法俄)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欧洲和亚洲策源地)英法对德的绥靖政策开始标志(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战争扩大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6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战争加速结束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战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德国投降亚洲战场和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标志: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雅尔塔会议:1945年性质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三大特点:1 战后繁荣及表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部和南部) 原因:1)战后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加大发展科技教育, 3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 4)政府采取措施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2 危机与调整:危机: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 (即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4—1975) 调整: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缓慢回升3 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表现: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硅谷 微软等) 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欧洲国家的复兴和发展: 原因:1)美国“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支援 2)欧洲国家经济技术基础好 表现: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60年代,成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3年,欧盟成立,总部布鲁塞尔,统一货币“欧元”日本的崛起: 原因:1)美国对日本的支持 2)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3)发展教育和科技 表现:7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1964年,举办了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战后世界各局的变化:1 美苏冷战: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2 两极格局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形成3 两极格局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的解体4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化:“一超多强”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间1861—1895189819111915至五四运动前后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895《马关条约》签订,中国面临民族存亡危机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政治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客观有利条件(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 (2)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领导阶级地主阶级保守派资产阶级改良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