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爆结合面间隙结构图.doc
14页隔爆结合面间隙构造图为实现外壳隔爆性能一般把互相连接的接合面称为“隔爆接合面”,简称“隔爆面”而隔爆面之间的间隙称为“隔爆接合面间隙”,简称“隔爆间隙”隔爆间隙的大小是隔爆外壳能否隔爆的核心一般隔爆面是采用法兰连接的隔爆保护方式隔爆结合面间隙有多种构造:平面形构造(开关大盖与壳体、接线盒与壳体),圆筒形构造(电动机端盖与机座、转轴与转孔),平面加圆筒构造(煤电钻接线盒盖与接线盒)曲路(迷宫)构造(前苏联进口的开关大盖与壳体),螺纹构造,衬垫构造(照明灯罩与金属外壳),叠片构造(老式蓄电池箱上防爆构造),微片构造(分析仪器传感器用铜基、不锈钢基粉末冶金片、不锈钢球隔爆构造、发泡不锈钢板),金属网隔爆构造(多层铜网、不锈钢网)等,如上图所示隔爆外壳的隔爆性能重要是由其构造参数,如隔爆接合面的长度,间隙和加工粗糙度等来达到的,见下表I类隔爆接合面构造参数表①当操纵杆直径d≥6mm时,L须不不不小于6.0mm;d≥25mm时,L须不不不小于d;;d>25mm时,L须不不不小于25mm;②滚动轴承构造,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m,须不不小于W值的2/3隔爆性亦称不传爆性,即当爆炸性混合物在外壳内爆炸所产生的高温气体与火焰,通过外盖与壳体的接合面喷向壳外时,受到足够的冷却,使之不能将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点燃。
隔爆外壳的隔爆性能重要靠隔爆面长度、间隙厚度和隔爆面光洁度等参数来保证,这三个参数一般称为隔爆三要素壳内爆炸的火焰,以发火点为中心向外扩散,并通过壳体隔爆法兰盘向壳外扩散,对整个壳体而言,法兰盘的宽度就是隔爆面的长度,一般用符号“L”表达当壳内爆炸向壳外扩散时,法兰隔爆面能吸取大量热量,使通过的火焰及喷射物温度急剧减少,以致达不到点燃温度隔爆接合面相对表面间的距离称为间隙,也可以叫气隙,一般用符号“W”表达间隙的作用是:使壳内爆炸喷射物与隔爆面紧密接触,有助于温度的减少;能破坏向外喷射火焰的构造,使锥形火焰变成舌状,接触面增大,有助于冷却;滞缓爆炸喷射物的速度,延长了冷却时间,加大了热损失;间隙有漏气泄压作用,减少了壳内爆炸所产生的压力隔爆面如果比较粗糙,一方面等于增大了隔爆面的间隙,影响隔爆性能;另一方面,表面粗糙容易积存灰尘,导致表面生锈,而生锈的间隙,在爆炸火焰的作用下,会脱离出金属粒子,灼热的金属粒子向外喷出,减少隔爆性能因此,隔爆面应具有较高的光洁度,但不是越高越好实际实验证明,光洁度过高反而容易引起传爆注:1.静止隔爆接合面转盖式或插盖式的表面光洁度均为6.3;2.活动隔爆接合面电机轴、操纵杆、插销的表面光洁度为3.2;轴孔、插销套的光洁度为6.3。
九、井下电气设备常用的失爆现象(一)、隔爆外壳隔爆外壳应清洁、完整无损,并有清晰的防爆标志有下列状况之一的即为失爆:1、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或外壳镌号码、文字,致使外壳厚度减少;注:严重变形是指变形长度超过50毫米,同步凸凹深度超过5毫米2、使用未经部指定的检查单位发证的工厂所生产的防爆部件(指受压传爆核心件);3、防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4、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机械闭锁作用;5、隔爆室(腔)的观测窗(孔)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一般玻璃;6、去掉防爆电机接线盒内隔爆绝缘座或接线柱,绝缘套管烧毁,拆卸零件使两个空腔连通,接线柱、拉线板炸死、松旷;接线柱采用全丝螺杆及不符合规程规定的隔爆间隙注:隔爆设备与隔爆腔之间严禁直接贯穿二)、隔爆接合面隔爆接合面应保持光洁、完整,必须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防锈油等1、隔爆接合面构造参数要符合下述规定,否则为失爆:(1)平面、圆筒隔爆构造A、电气设备静止部分隔爆接合面(见GB3836.2—83图书室—图4)、操纵杆与杆孔隔爆接合面(见GB3836.2—83图5)以及隔爆缘套管隔爆接合面的最大间隙或直径差W和隔爆接合面授最小有效长度L;螺栓通孔边沿至隔爆接合面边沿的最小有效长度L1(见图1—图3);转轴与轴孔隔爆接合面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L(见GB3836.2—83图6)须分别符合下表1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长度L不得不不小于25.0毫米。
I类隔爆接合面构造参数关 (表1) 接合面型式L(毫米)L1(毫米)W(毫米)外壳容积V(升)V≤0.10.1<V平面、止口或圆 筒 结 构6.012.525.040.06.08.09.015.00.30.400.50--0.400.500.60带有滚动轴承的圆筒构造6.012.525.040.0----0.400.500.60-0.400.500.600.80注:W——静止部分隔爆接合面、操纵杆与杆孔隔爆接合面以及隔爆绝缘套管隔爆接合面的最大间隙或直径差;或转轴与轴孔隔爆接合面的最大间隙与最大直径差L——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1——螺栓通孔边沿至隔爆接合面边沿的最小有效长度B、操纵杆操纵杆直径d与隔爆接合面长度L之间要符合下表面现2的规定 表(2)操纵杆直径d(毫米)隔爆接合面长度L(毫米)d≤6.06.0<d≤25.025.0<dL≥6.0L≥dl≥25.0C、隔爆接合面的粗糙度隔爆接合面的粗糙不得高于6.3(不低于>5) 操纵杆的粗糙度不得高于3.2(不低于>6)(2)防爆电动机A、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
采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K不不不小于0.075毫米; K:最小单边间隙 M:最大单边间隙 Φd—Φd:径向直径差[见GB3836.2—83本75页图10]B、滚动轴承构造,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m(见图70)不不小于表1规定的W值的三分之二3)螺纹隔爆构造A、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不不小于0.7毫米;B、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须符合表3的规定壳净容积V(升)最小拧入深度(毫米)至少啮合扣数V≤0.10.1<V≤2.02.0<V5.09.012.562、在规定长度(L)及螺孔边沿至隔爆面边沿的最短有效长度(L1)范畴内,隔爆面上如发现如下缺陷,不算失爆,也可不加修补,即可使用:(1)对局部浮现的直径不不小于1毫米、深度不不小于2毫米的砂眼,在40、25、15毫米的隔爆面上,每平方厘米不得超过5个,10毫米的隔爆面不超过2个2)偶尔产生的机械伤痕,其宽度与深度不不小于0.5毫米,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效长度不不不小于规定长度的三分之二,但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必须磨平。
无伤隔爆面的有效长度可以几段相加,计算措施参照GB 1336—77附录四3、隔爆面上不准涂油漆如无意导致油漆痕迹,必须当场擦掉,否则视为失爆4、隔爆面有锈迹,若用棉纱擦后,仍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只留云影,不算锈蚀隔爆面锈蚀与否为失爆,参照本规定(二—2)条有关砂眼、机械伤痕的有关规定鉴别注:云影——擦掉锈迹后,留下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5、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有下列状况之一的为失爆;(1)未拧昆或缺螺栓、弹簧垫圈(备帽)的;(2)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的;(3)螺栓或螺孔滑扣(换同径长螺栓加螺母紧固的除外)弹簧垫圈的规格必须与螺栓相适应,偶尔浮现个别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如螺栓仍紧固则检查该处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后即可6、隔爆接合面法兰厚度不不小于原设计的85%的7、螺母未上满扣,即螺栓伸入螺孔的长度达不到螺栓直径的规定值的(铸铁、铜、铝件为螺栓直径的1.5倍,钢为1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孔);不透螺孔连接的紧固螺栓不容许穿透外壳,如螺孔周边及底部厚度不不小于3mm;也视为失爆三)、电缆引入装置电缆引入装置即进线嘴应完整、齐全、紧固、密封良好。
1、有下列状况之一的为失爆:(1)密封圈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超过1毫米的;(2)进线嘴内径(D0)与密封圈外径(D)的直径差(D0-D)超过表4规定值的;(表4)D(毫米)D0-D(mm)D≤201.020<D≤601.560<D2.0(3)密封圈尺寸不符合GB3836.1-83图6和图7规定的B≥0.3D(不不不小于4毫米),A≥0.7D(不不不小于10毫米)D=电缆公称外径±1 A≥0.7D(不不不小于10) C≥d(不不不小于4)A≥0.7D(不不不小于10) B≥0.3D(不不不小于4) d=电缆公称B≥0.3D(不不不小于4) D=n个φd孔外接圆直径 外径±0.5(4)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根电缆的;(5)将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级的,或大密封圈内套一小密封圈的;(6)密封圈部分破损,而未破损部分已不符合GB3836.1-83图6(或图7)的规定的;(密封圈外圆和内径不容许刀削,必在时可用锉刀凿成圆形)(7)密封圈硬度不满足邵尔氏硬度45-55度规定,老化、失去弹性、变质、浮现明显裂缝和变形,以及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规定起不到密封作用的;(8)密封圈没有关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的;电缆护套伸进接线室器壁长度不答合规定的(规定为5-15mm);(9)密封圈与电缆护套之间有其他包扎物的;(10)引入装置的压缩作量不能满足时,可加设距离补偿件。
补偿件可用一种厚金属垫圈或橡胶密封圈的切片,切片的内、外应与密封圈等同,其剖在应平整为便于切片套入电缆,可开斜切口放置方向金属垫圈应在最外边不符合此规定的为失爆11)不用的进线嘴缺密封圈或挡板的;挡板外径(φ)比进线嘴内径差(W)不小于2mm的;挡板绝对厚度不不小于2毫米的(根据冶金部部颁原则YB-176-63公称厚度为2毫米,厚度容许偏差为±0.18毫米);挡板外表不光滑、有无毛刺的;高压防爆开产挡板表面粗糙度低于6.3的;(12)挡板放在密封圈里边的;压盘式进线嘴或螺母式进线嘴金属垫圈放在挡板与密封圈之间的;(13)进线嘴压紧后,没有余量或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工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挡板、金属垫圈能活动的;(14)压盘式进线嘴缺压紧螺栓或压紧螺栓未上紧的;压板压不到电缆又不用压皮百使电缆摇动的;对于大电缆若压板能压到电缆,且电缆不松动的可不放压皮,但压扁电缆不得超过电缆直径的10%15)压盘式进线嘴因乱扣、锈蚀等因素紧不到位的;压盘用一只手摇动时有明显松动的;有压线板不用的(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有压线板的适应于公标外径不不小于30mm的电缆,无压线板的合用于公称外径不不小于20mm的电缆,但4mm2的电缆除外);引入装置旋紧(或压紧)后应留有3mm以上的压缩余量。
如无余量且胶圈未被压昆或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的压紧螺母可用一只手顺时针旋进半圈以上的;或旋入有效扣数不不小于3扣的;(16)使用的压紧螺母式进线嘴在螺母与密封圈之间缺少金属垫圈的;(未进线的压紧螺母式进线嘴螺母与挡板之间不设金属垫圈使用压盘子进线嘴如使用带同心发槽的密封圈时如图6,应国设金属垫圈;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