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12讲:艺术的符号特征.ppt

10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8233648
  • 上传时间:2018-07-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84MB
  • / 10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2讲:艺术的符号特征 艺术是什么?p功能论p表现论p形式论p体制-历史论 艺术不是什么?p艺术的非自然性p艺术的非使用性p艺术的非外延性 泛艺术化为什么首先危害艺术?艺术最难定义n艺术是人类文明中最不可思议之物n对什么是艺术,莫衷一是,不是因为艺术无定义, 而是艺术的定义太多n所有这些定义,都会遇到解释不了的艺术n美学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下降,很大程度上原因在 于艺术难以定义n悖论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是艺术一目了然: 我们看到一幅画,一首诗,一台表演,一个展览, 马上认出是艺术n一旦深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人人语塞,艺术专 家更是如此先锋艺术不断挑战艺术的范畴规定n更困难的是:哪怕有定义出来,先锋艺术就会挑战它 出现了许多从传统观念肯定被认为不是艺术的艺术 n1915年,马塞尔.杜尚年把小便池送进展览馆开始现 成物艺术(objet trouve)n1952年,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开创行为艺术n1965年,罗伯特.巴里在墙上涂写《All Things I Know But of Which I Am Not at the Moment Thinking, 1:36, June 15, 1969》开始装置艺术。

      n定义艺术,看来是一件徒劳无益的工作现在弄清艺术定义目的何在?n因为这不再是一个美学或艺术学问题,而是文化问题 ,哪怕不可为也不得不为n二十世纪末的“社会生活全面艺术化”,使我们再也无 法躲开艺术定义欲检讨当前文化,预测文化的发展 ,艺术的定义就成了必须处理的事n符号学的简约化本质,或许能把复杂的问题理出一个 头绪n本文的定义主要从文化研究出发,而符号学是文化研 究的专用武器因此,从符号学角度定义艺术,值得 一试功能论(functionalism)n第一种,有时候被称为工具论,说得是最明白的:艺 术在我们的文化中执行某种功能n最说得通的功能是,艺术是提供“美学价值” 的工具n功能论派在二十世纪最有名的代表是艺术哲学家孟罗. 比尔兹莱,n一直到八十年代他始终坚持美学的“工具主义”立场n比尔兹莱为了把他的立场说通,甘愿冒被艺术界嘲笑 为“落伍”的危险,完全否认杜尚的小便池(以及类似 的“现成品”)是艺术品美学功能,是同义反复n美学常常被定义为艺术学,“美学活动”往往就 是对艺术品的欣赏n而美是相当主观的,每个人的“美感”完全可以 不一样,艺术却应当是一个文化中的人大致上 同意的范畴n况且,一件艺术品有可能不产生美感,甚至相 反,产生丑的感觉。

      n正因为这个抵牾,某些学者提出艺术可以“审 丑” 愉悦说n二十世纪依然流行的功能论变体n“美术”作品,让人不愉快的就太多:毕加索《 格尔尼卡》让人恐惧,蒙克的《尖叫》让人悚 然n约翰.摩尔的电影《天魔》(The Omen)让人 恐怖,塔伦提诺的电影《水库狗》( Reservoir Dog)让人恶心n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们是艺术品,而且还是相 当杰出的艺术品n至今尚无人为“不快乐”艺术辩护莫里斯的定义n莫里斯的行为主义符号学,与功能论颇为相近 n他认为艺术品的最大特点是像似性与价值的结 合,他把艺术符号定义为“对象是价值的像似 符号”n符号文本都有认知价值:交通标记(例如“前 面有急弯”)绝对有价值,但显然不是艺术n如果这个交通标记,因为某个特殊原因,成为 收藏品,其“对象”不再有价值,此时反而可能 成为艺术品n而且,艺术并不都是相似符号(图像,或模仿 表现论(Expressivism)n“情感说”是表现论中最古老的,也是表现论的 核心n《荀子》中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 免也”;n《尚书》说的“诗言志”,一直被解释为“情动 为志”(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n《礼记·乐记》:音乐是“由人心生也”、“人情 之所不能免也”;n一直到清代袁枚依然强调“诗者,认知情性也” 。

      西方也一直是情感表现说n柏拉图《理想国》虽然认为情感是人心“知,意,情” 中最低劣的一级,但是他把诗歌定义为对情感的模仿 ;n康德认为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表达感情;‘n托尔斯泰也作如是观n瑞恰慈认为与科学语言对立的诗歌语言,是“感情地 使用语言”;n朗格的艺术美学,依然把艺术定义为情感的表现,虽 然她强调“艺术家表现的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感情,而 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不管表现的是谁的感情, 朗格坚持的依然是“情感说” 表现论已被抛弃n当代文学与艺术学者们共同的看法是:情感在许多符 号表意中出现,艺术也并不一定表现情感n兰色姆批评瑞恰慈立场时指出:“没有任何讲述,毫 无兴趣或感情,而能站住脚”n瑞恰慈自己也说:“言说者不想获得感情反应的情况 ,是很少见的”n自从艾略特提出“诗是逃避感情” 之说,艺术不能定义 为感情的表露,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n艺术远远不是表现任何东西的有效形式,克莱夫.贝尔 一针见血:“到画展找表现纯是徒劳” 形式论(formalism)n此种立场比较现代n最早的提法:艺术的形式特征是“形象思维”n这个词,在西语中为imagination,与“想象” 为同一词,因此在西语中问题更为复杂一些。

      n文学的形象思维-想象论,在俄国的别林斯基 ,英国的柯勒律治那里得到了最热烈的拥护 形象论之反驳n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象是不同时代诗歌中最少变化 的部分”;n施佩特(Gustav Shpet)认为读诗时,“努力去感受 形象会导致错误理解”n皮尔士认为形象(image),是许多符号的共同特征 ,是符号的一大类别,因此形象不是艺术的定义性形 式特征n班森认为艺术是:“指示的现实之像似或然性”( iconic probability of the indexical reality):形象 不是艺术意义的全部,而只是对世界作一种可能的提 示这是形象论与表现论的结合 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n唯美主义使服膺艺术自足论的理论家多了起来,而只 有把艺术的本质归为形式,艺术才能自足n二十世纪最为人所知的是克莱夫·贝尔与罗杰.弗莱的“ 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 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 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 n这个观点只是指出为艺术下定义的方向,却没有真正 指出艺术的标准n虽然此说离定义尚远,却被许多艺术哲学家批评为“ 本质主义”。

      瑞恰慈“综感论”(synaesthesis)n瑞恰慈1922年的《美学原理》一书,卷首题解用朱熹 语:“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庸者天下之定理”n他依此为立论根据,分析了十多家关于美的定义,认 为都不能满意n他认为美的确切定义,应当是符合中庸之道的 :一切 以美为特征的经验都是“综感” :对抗的冲动所维持的 不是两种思维状态,而是一种“n这个说法非常有意思,但作为艺术的共同形式,可能 太松懈了:冲突的融合是许多符号表意的特征体制论(institutionalism)n即使把艺术看成一种文化体制n美学家迪基提出“艺术世界”(artworld)理论:艺术 世界(不一定是全社会)公认一件作品是艺术,它就 是艺术,因为艺术只是一种共识n这话似乎很难让人接受,但是在当代艺术生活中,我 们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这种体制论: “艺术世界”大致达 成意见一致,也就是在艺术权威能压服大多数不同意 见者时,艺术的新标准就出现了n上世纪50年代格林伯格说服大部分人“抽象表现主义” 是伟大的艺术,果然他胜利了:波洛克的“滴沥”成为 美国美术的主流作品现在的特纳奖也是如此 “艺术世界”的变形n在当代,学界四分五裂,这个“艺术世界共识” 变成艺 术掮客说了算:有人当作艺术品购买的,就是艺术。

      p艺术的分门别类,没有统一的艺术标准,各部门各有 权威:p只有雕塑界才能评定一件雕塑是否真是雕塑;p只有书法界才能评定一幅书法是否真是好书法;p只有现代诗歌界(古典诗是另一界)才能评定几行字 是否真是诗,p只有流行歌曲界(古典音乐界是另一界)才能评定“ 绵羊音”是否是艺术的歌声n掌握艺术话语权代表了“艺术世界”,他们说了算奥 斯伯恩:“艺术是适宜维系经过适当训练和准备的观 察者之审美沉思的客体“ 体制论受到挑战n与之相类似定义是“艺术是艺术家的创作”n被认为艺术家的人生产的就是艺术哪些人有 资格自称为艺术家?哪些人可以被封为艺术家 ?还是同样问题:谁说了算n这违反了当前的文化民主潮流,是“旧式观念” ,很少有人愿意接受当代美术评奖最招人嘲 笑,没有一次不引起嘲骂n毕加索说:“博物馆只是一堆谎言”历史论(historicism)n是体制论的变体n主张这个定义的学者近年增多哲学家丹图提 出艺术的四条定义,最关键的是第四条:“艺 术品的解释要求一个艺术史语境”也就是说 文化传统决定题材归属n但是需要历史背景才能定义的不仅是艺术,任 何体裁归类(例如哲学)都需要体裁的历史传 统(型文本)支持,艺术作品必然是如此。

      这 个定义没有打开新局面,而且无法对付创新n 四种理论都无法解决问题n体制论的最大的困难是:它可能在同一文化中 有效,异文化的艺术如何靠“艺术史语境”,或 文化中的“艺术权威”来判别,就成了难题 n这四种定义艺术的方向,都不能满意n艺术定义的讨论陷于僵局,有不少人认为艺术 根本不可定义开放概念轮n韦茨,布洛克等“分析美学家”提出:艺术的定义只能 是一个“开放概念”n因为艺术的任务就是挑战程式,颠覆规范:一旦艺术 有定义,这个定义就在邀请艺术家来冲破自己n艺术的定义本身就是反定义,艺术的本质是反规范n开放概念论,的确击中艺术的本质要害n艺术史延续到当今时代,必须打开自身才能进行下去 :开放概念,就是开放体制,发展历史n开放概念,是艺术符号冲破自身藩篱,这种冲破本身 就是艺术为什么艺术特别需要开放概念?n开放概念是符号学对任何概念范畴的态度:n让体裁在文化规定性的约束力,与冲破规定性的开创 性之间取得一个协调;n让型文本与文本之间得到一个动态平衡n其他文本也一样需要把自己的范畴打开,例如档案( 什么样的记录是应该保存的),例如历史(什么样的 时间间隔可以成为历史),例如信仰,游戏,广告等 等,任何范畴都不得不历史性地延展。

      n但是艺术不得不把概念的开放性放进定义本身之中, 不然就无法定义 历史-体制论Historico-Institutionalismn莱文森认为艺术品分成两种,一种属于艺术的 体制范畴,例如歌剧,美术,哪怕是劣作,是 否属于艺术无可争议;n另一类是“边缘例子“(borderline cases), 它们被看成艺术,是由于它们“郑重地要求用先 有艺术品被看待的相同方式来看待它”n也就是说它与已经被认定的艺术品有一定的关 联n这样就允许艺术既在传统与体制之中,又有发 展出边界的可能n艺术是某种能被人解释出来的,或揭示出来的 品格艺术符号的开放特征n艺术品应当是个别符号(token),艺术的首要 价值是独创n体制-历史论把艺术品放在艺术史和“艺术世界 ”的大背景中考察,这样就在个别符中加入了 类型因素,把它变成了一个类型符(type)n艺术品格,是文本与各种隐文本的集合形成的 文化定位 n单个艺术品的解释影响到整个艺术文化,成为 新的艺术解释的前例,成为创新与体制的结合 点 展示:超文本赋予文本身份n“作为艺术品展示”,是作品成为艺术的关键:n展示不仅仅提出了艺术家的意图,而且画廊,经纪人 ,艺术节组织者等社会机制,都参加构建意图:他们 邀请观者把它当做艺术品来观看,文本本身就被累加 上社会性隐文本。

      n此物为艺术品,已经被“展示”加上的文本身份所定位 n在这个文本身份前,观看就不是对艺术的纯粹关照, 观者受到大量文本外因素的压力n艺术品被展示在文化中的定位,就是与文化的艺术体 制,与艺术是相接:例如诗歌的押韵或分行写法n展示,就是超文本链接(放在艺术应当放的位置), 迫使接收者以艺术看待它,由此,它成为艺术品n余下的争辩只能讨论它是不是佳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