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沧州精舍谕学者.pdf
6页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弘谋按学莫先于立志固人尽知之但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每子弟发蒙即便以此相诱 故所夸材隽 . 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弟忠信为何事朱子谕学者 . 所云志不立之病. 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教后生须将此路头. 先与他指点明白方得迤逦向圣贤一路上去故是编既示以学之纲即不可不正. 其志所向否则志非其志学亦非其学矣书不记 . 熟读可记义不精. 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只如而今贪利禄. 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 而不要作好人. 皆是志不立之病直须反复思量究见病痛起处. 勇猛奋跃不伏作此等人一跃跃出. 见得圣贤所说千言万语. 都无一事不是实语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积累工夫. 迤逦向上去 . 大有事在诸君勉旃不是小事杨公 椒 山 遗 嘱【人须立志为君子心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 心里若存天理,存公道行出来便都是好事,便是君子 心里若存人欲私意, 虽行好事, 亦有始无终 虽欲外面做好人, 也被人看破 凡事合天理则行,不合天理则止 与人相处,谦下诚实 勿避劳苦,勿贪甘美 让人、容人,宁吃人亏,宁受人气 恩则不忘,怨则丢过 见人之善,则称扬之 闻人之过,绝口不言 人向你说,某人感你之恩。
则云, 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 人言, 某人恼你谤你则云 , 他与我平日相好,岂有恼谤之理 人胜我,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 人不如我,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 与人交,久而益密则行之家邦,可无怨矣 若遇老成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就与他肝胆相交 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受他熏习,自然成个好人杨公为明朝嘉靖进士直隶容城人(1522-1566),是为人正直的清官本文 节录自他对后人的遗嘱 这部分内容是教导我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的好教材本 文的言辞虽容易读懂,但我们对其中「天理」、「公道」、「君子」的涵义多是 概念模糊的什么叫「存天理」? 天理就是伦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伦 常道德心一延伸, 就到整个社会、 整个国家、 整个世间 从自己的家庭到整个世 界,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存天理」什么叫「存公道」? 公是没有私心待人接物与天理相应就是公道,中国人常讲天理、国法、人 情,能够与天理相应,与国法、人情都相应,这就是公道何为「君子」? 心存公道,你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好事, 这就叫君子 君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 君子起心动念绝对不会跟天理相违背 君子每天所接触的决定是圣贤, 读圣贤书, 行圣贤道,这是君子。
愿所有见此文的朋友,都立志成为心存天理、公道的君子让我们共勉之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帝君垂训曰 今日是元旦 为人间第一日 吾当说人间第一事何谓第一事 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极之 可以参赞化育 故谓之第一事 赤子离了母胎在孩抱时便知得 故谓之第一事舍此一事并无功业舍此而立言则为无本之言舍此而能功盖天下到底不从性分中流出必作伪以欺国负本以灭身天地是孝德结成日月是孝光发亮孝之道,言不可得而尽也为人子者事富贵之父母易事贫贱之父母难事康健之父母易事衰老的父母难事具庆之父母易事寡独之父母难夫富贵之父母出入有人扶持居止有人陪从其愿常恰其心常欢故易事也若贫贱之父母舍却白发夫妻谁为言笑离了青年子媳熟与追随人子一日在外父母一日孤凄为人子者善体其情能顷刻离左右也乎健康之父母行动可以自如 取携可以自便 朝作暮息 可以任意 访亲问旧, 可以娱情 故易事也若衰老之父母儿子便是手足不在面前手足欲举而不能媳妇便是腹心不在膝下腹心有求而不遂时而忿忿于内时而戚戚于怀为人子者善体其情能顷刻离左右也乎具庆之父母日则有以作伴夜则有以相温昼无所事相与论短谈长夜不成眠互为知寒道冷故易事也若寡独之父母儿女虽有团圆之乐夫妻已成离别之悲家庭之内独行踽踽凉凉。
形影之间惟有凄凄楚楚为人子者善体其情能顷刻离左右也乎试问身从何来 亲为生我之本 孝为何事 人所自有之心 见我此章 而不动心者 非人也见我此章 而不堕泪者 非人也 逆子忤媳 见我此章 而不化为孝子顺妇者与禽兽何异人人得而诛之者也按)为人子者当其易时切勿视为太易必须刻刻关心则易者自易矣当其难时切勿视为太难必须处处尽力则难者不难矣尚其加意焉可翻译:文昌帝君降下训言说:今天是元旦,是人世间每年的第一天;今天我也应该说人世间第一等大事,这第一等的大事是什么呢?这第一等的大事就是孝道,孝是无量无边行为之根源,孝行如果精纯到了极处,可以与天地并行一体而帮助天地生养万物,因此孝道称为人世间第一大事刚刚从母亲肚子里面生下的孩子, 当他还在母亲的怀抱中,他和母亲那种如同一体的爱和依恋,你便懂得那就是孝,因此孝道称为这第一等大事一个人如果没有孝道的基础,不论做怎样的事业,都不会成就真正的功业;一个人如果没有孝道为基础,他所说的话所讲的道理都不会有根基,也不会被人信服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孝道, 即使功盖天下, 终究其所谓的成就并非从性德中流出,所以必定会做虚伪之事,欺诈国家和人民,最终辜负违背人伦之根本而身败名裂。
天地啊, 都是因为孝德而变现出来;日月啊, 那也是因孝德的光芒才发亮,孝这个大道,那是用言语都不能说得究竟作为子女, 如果父母是富贵的家庭,侍奉父母很容易;而如果父母是贫贱的家庭,伺奉父母就难得; 如果父母身体还健康,侍奉父母就很容易,如果父母已经年老体衰,那么侍奉父母就难得;如果父母很有福气,老伴白头到老,伺奉父母很容易,如果父母过世一人,鳏寡孤独,那么伺奉父母就难得父母很富贵, 那么他们出入都会有人接送扶持,行住坐卧都会有人陪伴,他们有什么愿望都很容易实现, 他们的内心也常常欢乐,所以作为子女侍奉他们就很容易如果父母贫贱,父母若还过世其一,鳏寡孤独, 谁来陪伴他言谈欢笑呢?若离开了年轻子女媳妇,谁还会去追随陪伴他们呢?为人子女一天不在父母身边,父母就一日孤苦凄惨,为人子女若能够将心比心的体会父母的心情,能忍心离开父母顷刻须臾吗?父母如果身体健康,行住坐卧都能够自如方便,拿物做事也方便,白天劳动晚上睡觉,也都没有问题,走访亲戚、朋友,也能够心情欢喜畅谈,所以伺奉这样的父母就容易如果父母年老体衰, 子女就是他们的手足,子女如果不在父母身边,即使想做什么事拿什么东西都不能,媳妇本是他们亲密无间的腹心,如果媳妇不在膝下,父母有什么要求也不能满足。
所以年老体衰的父母,内心里常想不开,很悲伤、 很苦恼, 为人子女若能够将心比心的体会父母的心情,能忍心离开父母顷刻须臾吗?父母如果本有福气,白天有老伴陪伴相随,晚上与老伴也能够相互照顾关怀,白天如果没事做两个人还能够谈天说地,晚上如果睡不着,相互也会知寒问暖、相互关心, 作为子女侍奉这样的父母就很容易如果父母鳏寡孤独,没有老伴相伴,虽然子女可以在身边团圆,但是父母已经是阴阳两隔,那是永远的悲伤啊在家里常常是一个人,形单影只, 孤独悲伤,没有人陪伴, 只有影子相随, 凄楚无助 为人子女若能够将心比心的体会父母的心情,能忍心离开父母顷刻须臾吗?呜呼啊, 自己问问自己, 身体从哪里来啊?父亲母亲可是生养自己的根本;孝道到底是怎么一件事情呢?这是作为人就本有的心啊看了我所写的这篇文章,如果你的内心没有感动,那你就不是人了看了我所写的这些劝孝文字,如果还不流泪,你就不是人了那些忤逆不孝的子女和媳妇们,看了这篇文章, 如果都还不改过忏悔成为孝顺的子媳,那跟禽兽畜生有什么区别呢?那是人人都应该诛杀啊原 文:帝君垂训曰:今日是元旦,为人间第一日,吾当说人间第一事何谓第一事?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极之,可以参赞化育,故谓之第一事。
赤子离了母胎,在孩抱时便知得,故谓之第一事舍此一事, 并无功业 舍此而立言, 则为无本之言 舍此而能功盖天下,到底不从性分中流出,必作伪以欺国, 负本以灭身 天地是孝德结成,日月是孝光发亮孝之道, 言不可得而尽也为人子者,事富贵之父母易,事贫贱之父母难;事康健之父母易,事衰老的父母难;事具庆之父母易,事寡独之父母难夫富贵之父母,出入有人扶持,居止有人陪从;其愿常恰,其心常欢;故易事也若贫贱之父母, 舍却白发夫妻, 谁为言笑?离了青年子媳,孰与追随?人子一日在外,父母一日孤凄为人子者,善体其情,能顷刻离左右也乎?健康之父母,行动可以自如,取携可以自便;朝作暮息,可以任意;访亲问旧,可以娱情;故易事也 若衰老之父母, 儿子便是手足, 不在面前, 手足欲举而不能;媳妇便是腹心,不在膝下,腹心有求而不遂时而忿忿于内,时而戚戚于怀为人子者,善体其情,能顷刻离左右也乎?具庆之父母,日则有以作伴,夜则有以相温;昼无所事,相与论短谈长;夜不成眠,互为知寒道冷; 故易事也 若寡独之父母, 儿女虽有团圆之乐,夫妻已成离别之悲;家庭之内,独行踽踽凉凉;形影之间,惟有凄凄楚楚;为人子者,善体其情,能顷刻离左右也乎?呜呼! 试问身从何来?亲为生我之本。
孝为何事?人所自有之心见我此章,而不动心者,非人也 见我此章, 而不堕泪者, 非人也 逆子忤媳, 见我此章, 而不化为孝子顺妇者,与禽兽何异?人人得而诛之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