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卢卡奇无产阶级意识.docx
10页浅谈卢卡奇无产阶级意识摘 要: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根 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资产阶级物化意识的弊端,指出只有无 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可以克服物化与物化意识,克服资产阶 级的二律背反但是卢卡奇本人仅仅用黑格尔的“自我意 识”对马克思主义传统进行恢复,没有将理论与本国实践相 结合,最后陷入唯心主义窠臼关键词:卢卡奇物化 物化意识 无产阶级意识总体 性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在其著作《历史与阶 级意识》中,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在落后的俄国取得成 功而在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失败的原因是:不是客 观条件不具备,而是主观条件不成熟,即无产阶级不具备与 自己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相称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形成自觉 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 象造成了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分裂, 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对立正是因为马克思的出现,作为无产 阶级意识的成熟形态,克服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达 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物化与物化意识 卢卡奇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而得出了物化概念,“这里只打算以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为前提,探讨 一下从一方面作为对象性形式、另一方面又作为与之相适应 的主观态度的商品拜物教性质中产生出来的那些基本问 题。
[11P147马克思写道:“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 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 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 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 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和物 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21P88-89卢卡奇由此认为物化就是 指“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 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 对立”这种物化现象发生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 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一个由物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构成的社会,作为异在性而与人相对立,即人所创造的东西 非人化或者自律化,似乎人所创造的商品和商品交换具有某 种相对独立性,似乎有自身的规律,不是一种属人的存在而 是与人相对立的非人的存在主观方面则是人的活动的客体 化,人的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并且使人自身无法对其控制与 人相对立即指人的客体化或非人化,“人的能力、人的活 动、人的关系越来越与自身相分裂和疏离,越来愈不属于他 自己,人的一切变成了商品的筹码,成为有价的可以用钱买 得到的东西。
[3JP15卢卡奇的物化结构分析主要体现在对 人的分析上,在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发展道路中,工人的 质的特性逐渐被消除,人的即个体的特性被消除,劳动过程 被分解为局部操作,切断了工人同产品整体的联系在这种 合理化的过程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合理计算的基础被 提出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过程严格遵循可计算性原 则,表现为一个服从自身理性原则的自律运转的体系,人不 过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零件和可替换的数字化的组成部分, 人就自然丧失了其主体地位 [3]P15 “人无论在客观上还 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 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 去他发现这一机械系统是现成的、完全不依赖于他而运行 的,他不管愿意与否必须服从于它的规律"[11P153-154 工人因此失去了主动性,失去了意志,持有一种直观的态度资本主义物化造成了人们的意识的物化卢卡奇指出:“正像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地在更高的阶段上从经济方面生 产和再生产自身一样,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 来越深入地、越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 里 [11P159资本主义的全面物化渗透在物的世界、人的 世界、政治领域、私人生活领域,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 实。
这种物化结构反映到人的意识,造成人的意识物化物 化意识"是对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的认同,是对外在 规律和命运的服从,是主体的批判和超越维度的缺失” [3]P19二、从物化到无产阶级意识近代哲学正是在这种物化意识结构中产生的近代哲学 认为世界不是独立于主体的,必须看做是主体的产物这种 哲学的一个总的观念是:“因为认识的对象是由我们自己创 造出来的,因此,它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以及只要认识的 对象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那么它就是能够被我们认识 的 [11P182这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表现得最明显,因此, 它就成了近代思想的典范被等同于一般知识哲学家总是试 图以数学为标准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以把握我们自己 创造的世界在卢卡奇看来,这种理论诉求并不是理论理性 自身的问题,而不过是资本主义的合理化要求在哲学上的表 现可是理性怎样才能把握非理性呢?正是在这一问题上, 近代哲学陷入了 “二律背反”之中这最明显地体现在康德 的"自在之物”的概念之中康德认为,我们的知识是知性 对感性材料进行综合的结果,而认识的内容却不完全是知性 的产物于是,“这一体系化的原则和对任何一种内容 的事实性的承认(这一内容 是不能从形式的原则中推导出来,因此,只能被当做事实而加以接受)必定是不能 统一的”。
[11P189卢卡奇认为,德国古典哲学把形式和内 容的逻辑对立推到了极点,但是又无力解决这一矛盾这里 的问题是德国古典哲学始终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仅仅看做 是纯粹思想领域内的对立,因此,它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总是 放在认识论之中康德碰到了这一界限,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从整体上把握 世界的企图于是,他转向了向内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人内 心的道德领域,企图以此克服在认识论中所遇到的难题但 是卢卡奇认为康德只是在较高的层次上重复了原来的问题: 一方面在伦理的实践中,主客体二者似乎可以达到统一,另 一方面自由与必然却被决然地划分在了可理解的世界和现 象界两个世界之中康德哲学的失败也就意味着近代哲学所 遇到的“二律背反”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仅仅局限在纯粹思 想的领域,而必须转向问题产生的社会历史的领域黑格尔 的哲学是这种哲学转向的第一次尝试黑格尔把辩证法引入 了对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讨论,由此主体和客体之间一成不 变形式的僵硬对立溶化了只有当主体(意识、思维)同 时既是辩证过程的创造者又是产物;只有当主体因此在一个 由它自己创造的、它本身就是其意识形式的世界中运动,而 且这个世界同时以完全客观的形式把自己强加给它的时候, 辩证法的问题及随之而来的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自由 与必然等等的扬弃的问题才可以被看做是解决 了。
[11P223黑格尔将理性主义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矛盾通过历史的方式加以考察,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思维 与存在、主体与客体在历史中达到了统一但是黑格尔的历 史不是人们行为的历史,历史的主体是绝对精神,黑格尔倒 退到概念神话的找不到出路的迷宫之中了他用“理性的狡 黠”来解释历史结构,“但不可忽视的是,理性的狡黠 只有在真正的理性被发现而且实际上具体地被指出来以后 才能不仅仅是一种神话”[1IP229黑格尔在这儿陷入到神 话的怀抱里去了"黑格尔的思维又落入主体和客体的直观 二元论的窠臼之中,” [11P231 “因此古典哲学给以后的(资 产阶级)发展所能留下的遗产只是这些没有解决的二律背 反 把这种转变继续下去,并把辩证的方法当做历史的方法则要靠那样一个阶级来完成,这个阶级有能力从自己的生 活基础出发,在自己身上找到同一的主体一客体,行为的主 体,创世的我们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11P232为 什么解决二律背反的任务由无产阶级完成呢? 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 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祕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 度的实际解体 [4]P15在卢卡奇看来这一论断表明了作为 无产阶级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和历史采取的特殊态 度。
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同一的主体一客体的 本质,“无产阶级的自我认同同时也就是对社会本质的客观 认识追求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同时也就是意味着自觉地实 现社会的、客观的发展目标……” [1IP232同样作为人的异 化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产阶级对这种异化感到满足, 而只有无产阶级认识到在这种异化中自己是被毁灭的卢卡 奇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资本主义阶段发展的必然产 物他认为,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社会存在着多种等级 阶层,社会等级阶层利益掩盖了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再加 上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领域的联系不像资本主 义社会那样密切,因此不可能产生清晰的阶级意识资本主 义社会里阶级关系的简单化,以及社会经济生活同国家政权 组织的密切联系,阶级意识才有可能产生但是,无产阶级 的阶级意识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相比,具有无比的优势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存在着辩证矛盾,它根本就 不可能从总体上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资产阶级在于它的敌 人封建阶级斗争的时候,他的新的敌人无产阶级出现了,因 此资产阶级刚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变味压迫阶级,压迫无产 阶级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必然会创立一种能够 自圆其说的关于经济、国家和社会的学说,并且要使自己相 信和意识到自己的职能就是进行这种统治和组织。
这些关于 经济、国家和社会的学说,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 识”,即意识形态它根本就不可能把握社会总体发展的实 质无产阶级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这就可以解释社会的本 质无产阶级的优势在于:‘它有能力从核心出发来观察社 会,并把它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并因而能从核心上,从 改变现实上来采取行动;就在于对它来说,理论和实践是相 吻合的;就在于它因此能自觉地把它自己的行动作为决定性 的因素,投放到历史发展的天平上去 [11P130无产阶级 在意识形态,即它的阶级意识上成熟了以后就会掌握革命的 命运,使人类免遭灾祸,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三、无产阶级意识:克服物化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理 论指导,克服了资产阶级的二律背反,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是作为“商品”存在于社会之中 的,虽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面对这物化的现实,但是二 者的态度却根本不同,资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满 足,而无产阶级则感到自己的毁灭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 就其直接性而言,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同样的 但这一点并没有阻止这样一种情况:那些使两个阶级能意识 到这种直接性,使赤裸的直接现实性对两个阶级来说能成为 真正的客观现实性的特殊中介范畴,由于这两个阶级在同 样的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不同,必然是根本不同的”。
[11P233直接性和中介范畴是卢卡奇取自于黑格尔哲学的两 个范畴,“直接性是事物、历史事物所首先呈现出来的特点 但是超出这种直接性就表现出了事物的中介特点中介范畴 是黑格尔哲学的特定术语,它的基本含义是表明不同范畴间 的联系的间接性”[5]P250在卢卡奇看来,直接性与中介 范畴恰恰代表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同的存在方式及对 其不同存在方式的理论态度对于资产阶级来说,资本主义 社会的存在是向其直接敞开的"中介”对于现实的影响 “只是对始终未变的现实的一种评价”[1IP234 这就导致了现实对他们来说就成了一种难以接触的“自在 之物”与资产阶级相反,“无产阶级的历史认识开始于对 现在的认识,开始于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自我认识,开始于对 其必然性(即其起源)的阐明”[11P245因此,在无产阶 级这里,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客体统一的整体但是这 种主客体的统一并不是黑格尔那种“绝对精神”运动的历 史的完成,而是无产阶级把中介范畴作为认识的杠杆,从而 超越了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直接性而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 只有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之中,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理 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找到其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