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章程.doc
8页1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章程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校名称是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宁波信息技术学校、宁波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宁波逸夫职业高级中学) ,简称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英文译名为:Ningbo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School;主校区地址:宁波市江东区桑田路 885 号,邮政编码为 315041:分校区地址:宁波市江东区姚隘路 128 号,邮政编码为 315040学校注册域名为 第三条 学校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宁波市教育局主管的事业单位,学制为三到五年学校还承担了相关的社会培训任务第四条 学校申请设立登记时的开办资金为人民币 7957.2 万元,学校具体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第五条 学校的办学宗旨:以“精致校园、精细管理、精品学校”为抓手,打造“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生态校园”的内涵建设目标,构筑信息技术、加工制造、交通服务 、经济贸易等四大专业群的设备和人才资源高地,为企业培养“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门路,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基础”的高素质的中级技能型人才与基层管理人才。
同时,学校重视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第六条 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专业立校” “人才强校” 、 “特色兴校”的发展重点,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优质特色学校第七条 学校的愿景:让每一位职教中心学生都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第八条 教师发展目标: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市级“名师” 、学科带头人第九条 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对接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文化建设融通、课程设置融通、实训场域融通、校企评价融通的“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情景化”德育管理品牌,塑造职教“阳光学子”的育人模式校训:激发潜能 成就卓越确定《腾飞之路》为校歌每年的 11 月 18 日为校庆日2校标:色彩明快的蝶形鹅掌楸叶是校标主造型该造型远观如蝶,增添了鹅掌楸叶的灵动和俊逸,温暖的明黄色赋予校标高贵的气质,丰富的专业课程和隽永的校园文化将引领职教中心学子“破茧成蝶”,翩跹舞动人生路,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
右侧“职教中心”英文首字“VEC” 沉稳的中灰色,两者相映成趣、庄谐生辉,寓意职教中心人以沉着稳健的人生态度开创学业和事业的灿烂辉煌第二章 学校管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第十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法人代表是校长校长在上级党组织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副校长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分管学校教育教学、行政、招生就业等具体工作第十一条 校长依法行使下列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和指示;2、组织起草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3、拟定校内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聘任与解聘中层干部;4、组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5、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主持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重大事项并做出相应决定;6、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7、负责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8、依照法律和学校规定对教职工和学生实施奖励或者处分;9、拟定和执行年度经费预算方案,管理、使用校舍设施和经费;10、负责学校安全工作;11、负责学校离退休教师的管理工作;12、协调学校与政府、企行业、社区、家庭等方面的关系,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十二条 学校建立、健全以党总支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确立党组织在学校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监督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同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关工委等组织的作用,保障学校工作的健康运行第十三条 学校建立工会组织,在学校党支部和市教育工会的领导下负责工会会员的教育管理,参与学校管理,依法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组织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协助行政搞好教职工的福利,支持与配合学校行政实施各项工作规划,筹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原则组3建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进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凡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有关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的办法,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第十四条 学校按照规定设置校务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科研信息处、人事处、国际合作与招生就业处、后勤与现代教育技术处等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学校可根据办学需要对职能部门进行适当调整第十五条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办学特色设置理事会及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咨询和指导机构。
校务办公室制定章程,明确以上机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职权和议事规则第十六条 学校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学校重大事项在党政主要负责人酝酿提议、充分调研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校长召集并主持党政联席会议审议,经集体讨论决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的参加成员由校长、副校长、党总支书记以及党总支委员组成第十七条 学校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师、学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向社会公开学校相关信息,以适当方式为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方便第十八条 学校建立健全校内申诉制度,分别成立校内教师和学生申诉处理机构,明确受理申诉的部门和程序,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第十九条 学校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制度,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常规性的安全演练,加强校舍、消防、饮食卫生等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安全管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第二十条 学校依法接受教育、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循序进步第三章 教育教学管理第二十一条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成立学校德育管理领导小组,设立政教处及年级组长等德育管理机构,注重工作实效,不断创新形式,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重要工作任务。
一)积极探索自主德育、情景化德育新模式学校根据各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构建学科德育目标体系,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二)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4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机制三)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四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第二十二条 学校全面推进和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构建团队协作、自我管理、自我适应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能力,实现从“学校人”向“准职业人”的转变第二十三条 学校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第二十四条 学校设立的国际合作与招生就业处,负责国际合作、招生、实习、就业推荐工作。
第二十五条 学校设立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并监督、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专业课按专业,文化课按学科设立教研组,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开展教学常规工作及教科研活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科学运用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按“7S”标准的要求严格管理实训工作第二十六条 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做精做强信息技术、加工制造、交通服务、经济贸易四大专业,提升专业辐射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第二十七条 学校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实验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分阶段实践教学要求,分层次建立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基地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探索校企一体化、资源共享的区域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第二十八条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把“校企合作、工学螺旋推进式”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教学和网络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十九条 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培养优秀创业教育师资,举办创业教育特色活动,指导学生亲自创建小企业,建立校外创业基地等举措,5激发、扶助更多的学生主动创业。
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提高学生体质,培养阳光学子第三十条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遵循课程改革原则,全面安排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三十一条 学校创新课题研究,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省、市、校三级、教学、行政、德育三位一体的课题体系课题的研究充分考虑前瞻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等原则,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针对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校为本,围绕职业教育的目标、管理、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第三十二条 建立发展性、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建立教育教学督导的自评制度,每学年开展办学水平自查自评活动,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不断提高评估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第三十三条 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国家规范化文字,推广使用普通话第四章 校园环境管理第三十四条 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校园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依条件分步骤合理地进行基本建设和维护管理,创设符合学校特点的现代文明校园第三十五条 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主动汲取优秀企业文化精髓,通过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并根据学校发展历史及地域特点,围绕校园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培育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
第三十六条 全体教职员工要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向上、文明协调的工作环境,创造文明、健康、向上、和谐的育人环境第三十七条 加强校园管理建立健全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努力创建卫生、整洁的工作学习环境第三十八条 加强行政值班和教师值周工作,实行“党员志愿岗”执勤制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第三十九条 建立安全工作网校内设门卫、保安,保证 24 小时有人值班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防电、防毒,经常检查校舍和设施,及时排除隐患, “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打造平安校园,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如发生事故,及时上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第四十条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四个一律”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即外来人6员一律由教职工带入校园并逐一登记,闲散可疑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校园,外来车辆未经许可一律禁止进入校园,上学、放学时段一律安排教师和保安人员在门口护送第五章 教职工第四十一条 学校执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公开招聘制度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依法实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