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登岳阳楼课件 苏教版 课件.ppt
11页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既是实写,又寓想像 写景: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风 景?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 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 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意境: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唐庚子西文录中评价登岳阳楼 : “ 尝过岳阳楼 ,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