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doc
63页20诗歌鉴赏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 (1)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2)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解析】【分析】(1)本题,“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
据此整理概括 (2)本题,“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孕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⑵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对比;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夜读书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注释】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1) 首联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1)比喻;幽静的“雨夜读书”(2)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解析】【分析】(1)首联,写深夜,雨声淅淅沥沥帘内一盏如豆的灯,陋室等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之中。
描绘了一幅“雨夜读书”图 (2) “那恨镜里凋朱颜”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本来我辈事”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所以有对功名未成的伤感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表明作者的心志,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故答案为:⑴ 比喻;幽静的“雨夜读书” ⑵ 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点评】⑴ 此题考查表达技巧及景物首联,写深夜,雨声淅淅沥沥帘内一盏如豆的灯,陋室等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之中描绘了一幅“雨夜读书”图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⑵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那恨镜里凋朱颜”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本来我辈事”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所以有对功名未成的伤感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表明作者的心志,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①(南宋)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②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③ , 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④ , 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⑤,金瓯缺注释】①代王夫人作: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途中偶见此词,不满结尾三句“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因以王夫人口气代作一首②姚黄:牡丹的名贵品种③雨淋铃: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玉环,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霖铃》曲④铜驼恨:晋朝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以此象征亡国⑤天家:此处指帝王家1) 这首词的前三句“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借昭君远嫁寓指________ (2)从抒情手法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析: (1)王夫人等后妃被掠掳、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2)①全词借王夫人被掳事件,借事抒情;②“回首”两句等,借景抒情;③借王昭君、索靖等典故抒情;④用“苦”、“恨”和“伤心”等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表达了对王夫人置身事外、幸免苟活愿望的不满和忠言劝告也表达了诗人不愿像宋室王朝一样因国土残破而备受耻辱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词的前三句“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意思是,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描写的是昭君远嫁的情景,根据题目和注释“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可知创作的背景,借昭君远嫁寓指王夫人被掳事件 (2)本词综合运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手法最苦是”“铜驼恨”“伤心铜雀迎秋月”为直接抒情的句子,间接抒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多种手法上片描写词人亡国之恨和被掳北行的痛苦;下片抒写对敌人的仇恨和词人坚守节操保持清白的决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宁死不屈的气节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王夫人等后妃被掠掳、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 ⑵①全词借王夫人被掳事件,借事抒情;②“回首”两句等,借景抒情;③借王昭君、索靖等典故抒情;④用“苦”、“恨”和“伤心”等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表达了对王夫人置身事外、幸免苟活愿望的不满和忠言劝告也表达了诗人不愿像宋室王朝一样因国土残破而备受耻辱的悲愤之情。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及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立足于理解原诗,根据诗歌具体内容分析本题可以结合本词的小标题以及词后注释“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等内容作答,前三句的大致意思是: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可以推知答案应是借昭君远嫁寓指王夫人等后妃被掠掳、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考虑诗歌的表达技巧有哪些,最后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确定诗人运用的手法和技巧即可诗歌的表达技巧有如下内容:①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描写等②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③结构方式,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方面考虑。
通过阅读理解可知,本词借王夫人被掳事件来写起,这属于借事抒情;“试问琵琶,胡沙外”“铜驼恨”是运用典故抒情;“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属于借景抒情;“苦”、“恨”和“伤心”属于直抒胸臆最后答出作者的情感即可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①(其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细推物理④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注:①曲江:长安城南游赏胜地作此诗时杜甫因屡次进谏,被皇帝疏远冷落②巢翡翠:指楼堂废弃,引来翡翠鸟作窝 ③卧麒麟:指墓前麒麟状石雕因荒废而倒卧 ④物理:事物的变化规律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借“一片花飞”“风飘万点”,极言春意盎然之景B. 颔联中“莫厌”是指诗人提振情绪,抓住时机赏花饮酒C. 颈联中诗人笔锋一转,以“巢”“卧”来折射人事的变迁D. 尾联中用“何用浮荣”,暗示出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慨叹E. 全诗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2)结合全诗,简述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A解析: (1)A,B(2)看到春花飘落,春意消退,诗人油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