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宋明理学“三系说”的讨论.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7960950
  • 上传时间:2018-04-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3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宋明理学“三系说”的讨论宋明儒学传统上在分析上有两种分法,即“一系说”、 “二系说”,一系说太过笼统没有注重每个人的思想差异,二系说大致分为心学和理学两个派系, 在大的性质方面对宋明儒学进行了划分,比较符合客观事实因而较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牟宗三先生综前人所述标新立异提出了新的“三系说”,在传统两系之外提出刘蕺山胡五峰另成一派——胡刘派,并且将“朱系”视为旁出三系说的提出是宋明儒学理论研究的一大里程碑,在现当代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学术界对“三系说”也是评价不一综合来看支持派基本为牟门弟子,以刘述先先生为代表的反对派,还有一部分人肯定“三系说”的理论意义但同时也正视它的硬伤,基本不认同也不反对刘述先先生明确 “三系说”的分法,总的来说他认为这种分类法并不是以思想史作为脉络基础,而是走入了哲学的路子, 并且最大的硬伤是胡刘二人并无师承关系针对三系说的辩论他曾撰文 《有关宋明儒学三系说问题的在反思》 来回应牟门弟子对他的质疑 他承认胡刘的思想形态有类似的地方, 但是从思想史来看二人并无渊源就思想的表达来看五峰以性无善无恶, 而蕺山为了反对王龙溪之荡越而断定性有善无恶 , 这就无法把两人归于一系。

      客观上,刘述先先生认同牟宗三先生将胡刘回返北宋初诸儒的做法,也就是他认同胡刘学术研究的价值, 但反对将之自成一派 关于胡刘自成一系的硬伤刘述先先生在文中多次提到王阳明曾明确肯定龙溪的四无,只以之偏向一边而已,胡五峰也说性无善恶,回到了明道的认识,与阳明的四句教旨相通,而刘蕺山却明确排斥龙溪, 也就是说五峰和蕺山在认识上都有南辕北辙的分歧, 如何将之归为一系?还有五峰回到北宋初三家有一宇宙论之间架,由客返主“以心著性,尽心成性”,但刘蕺山不然,他是认为“尽心即性” 牟先生贬低《大学》在蕺山学中的地位也是不能够为刘述先先生所能够接受的,他认为是因为是要看往的方向不同才会在认识上有此偏差刘先生在文中俨然是以“二系说”的立场来反对“三系说”他认为通天人,和内外,宋儒濂溪、明道、五峰、象山、阳明、蕺山都以此立意,即为所谓心学;只有伊川、朱子有格,超越的“理”只存有而不活动,形成“理气二元不离不杂”的构架,以此某先生将朱子认为是“继别为宗”刘先生是“二系说”观点,理学自成一宗的理论自然以深入己心, 某先生认为心性为正宗里则不属于正宗儒学,刘先生自然是要强烈反对的三系说的实质其实是“唯心”、 “唯理”和“唯气” ,关于“气”刘述先先生在文中做了很详细的叙述。

      三系说”的理论意义具有两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提出了如何保证良心本心客观性的问题, 保证心学不陷于重重流弊, 二是揭示了如何保证道德理性具有活动性的问题, 保证理性自身就是实践的我虽然对宋明理学涉猎不深,但是多年来耳濡目染,心学理学的划分的“二系说”是我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认知孔子开创的儒学实际遵循的是一种三分的方法, 在这个体系中 , 孔子既讲智性 , 又讲仁性, 由智性产生后来的理学, 为智性伦理 , 由仁性产生后来的心学, 为仁性伦理智性与仁性, 理学与心学 , 智性伦理与仁性伦理的关系, 必须互为补充 , 互为借鉴 , 而不能互为排斥 , 互为抵触 , 因此不存在什么正宗与旁出的分别 牟宗三判定朱子为旁出 , 这还是颠覆我的世界观的, 朱熹作为一名集大成者学说被认为是旁出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牟先生认为其非正宗是以心学而不是以完整的孔子心性之学为标准的 ,既然标准出了问题 , 那么得出的结论自然值得商榷对于学术的争论在学术界很麻烦 牟先生毫无疑问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那么反对他“三系说”的人就要被人质疑,你反对他,难道你比牟先生都更高明了?这是逻辑上的强词夺理,反对“三系说”并非就就否定了牟先生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这不是一回事。

      学术进步争论是必须的, 如果以资辈来评价每一个学者的成就,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哲学贵在独立思想 , 这种独立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一种不畏权威的批判精神, 不允许独立思想 , 不允许批评前人 , 也就等于扼杀了哲学本身, 而这种独立思想的精神与我们“当仁不让于师”的传统 , 也是正相吻合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参考文献1. 杨泽波 《 “三系”的疑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年第 4 期( 总第 141 期) 2. 杨泽波 《超越存有的困惑——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理论意义与内在缺陷》复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5 年第 5 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