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0392413
  • 上传时间:2021-1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9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方面,从总体来看,恩格尔指数下降的特征愈发显著,但另一方面,城乡居民之间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侧面反映了农民贫困化这一问题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被进一步提出基于此,本文从现实背景出发,运用恩格尔系数分析2005年與2015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的变化,以此来考察该项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对于如何继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对策建议:F061.5 :A :1008-4428(2019)12-0188-03一、 引言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后,为了更加深入地贯彻会议精神,国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不断做出努力事实上,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推动农民市民化,而且也提高农村发展活力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已有学者对城乡差距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其中部分研究结论认为虽然城乡差距问题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但是,从某种程度来看,该问题的长期存在确实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且也不利于效率的发挥,发展中国家的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理论上应该可以实现从增长极外延来带动农村的发展,事实上却只是使资本收入集中在了国内不同地区,并导致了中心与外围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更大的不平衡城乡不平等现象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包括经济学者和地理学者在内的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从居民收入、消费、生活质量、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对东欧、亚太、欧盟、南亚和非洲国家展开研究,分析了城乡差距的演变过程和原因国内部分学者则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来描述城乡差距的变化过程,同时也从收入来源、城乡二元结构和政策等角度分析了我国较大的城乡差距产生的原因从国内外主流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多利用城乡居民收入指标来研究城乡差距,运用的主要是如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反映国民收入的经济指标,较少有学者从居民消费水平或生活水平角度研究城乡差异近年来,我国逐渐由不平衡发展战略转为均衡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不公平、区域剥夺、环发达地区贫困带和财政转移支付不平衡等与公平相关的问题也引起了重视公平的重要反映之一就是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生活水平差异,所以,不同地区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改善生活水平这一发展战略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区域差异与不公平的扩大化问题已被多数学者所共识,已有研究对不同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论证分析在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国家逐渐用均衡发展战略代替非均衡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以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为目标的战略与政策因此,讨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既能够补充发展现有经济学的研究理论,也能为城乡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的检验和制订提供有益参考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异水平的视角出发,以省域为单位,分析十七大前后的2005年与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以及差异的变化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反映人民生活水平质量高低的指标有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等本文主要选取恩格尔系数相关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是由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的由食物消费支出除以总消费支出来获得恩格尔系数,其意义在于通过计算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大小来近似地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进而间接反映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尽管该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就宏观角度而言,恩格尔系数能够有效反映各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

      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联合国对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划分标准如下:假若一个国家的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则视为贫穷;若为50%~60%之间,则为温饱;若为40%~50%之间,则为小康;在30%~40%之间属于相对富裕;20%~30%之间为富足;20%以下则表示极其富裕为了便于同国际水平进行对比,本文采用最原始的恩格尔系数,并用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值作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的衡量指标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等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减去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值越接近0,表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越小;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值偏离0的程度越大,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越大三、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及变化分析本部分主要根据全国各地城乡的恩格尔指数,对2005年与2015年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城乡差异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接下来依次分析2005年与2015年的居民生活水平、2005年与2015年的生活水平差异以及差异的变化情况一) 2005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及变化分析第一,由表1可以发现,2005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指数总体在40%以上,西藏地区最高达68.8%,我国农村居民分别处于贫穷、温饱和小康三种状态。

      其中,中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份或直辖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以及湖南8个省份;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份或直辖市和东部多处于小康或温饱状态,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温饱状态,但西藏地区则属于贫穷状态第二,在表2中,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指数总体在50%以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部分东部地区的生活水平甚至已经达到了相对富裕的程度相较于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说仍较低第三,由表3可知,2005年的城乡居民生活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恩格尔系数在10%以上,最高达到24%东部地区的城乡差距较小,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差距较大,其中,西藏、四川、重庆和湖南的差距最大二)2015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及变化分析首先,在表4中可以看到,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只有极少数地区处于温饱与小康的边缘与2005年相比,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值最大的地区是西藏,在42%~52%之间,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生活水平大多在40%以下。

      其次,从表5可知,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相对富裕的水平,并且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富足的水平与2005年相比,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西部地区也基本达到相对富裕的水平最后,从表6看,2015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差值均在10%以下,与2005年相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大幅度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差值大多在3%左右,西部地区的差值多在6%左右此外,从图1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与2005年相比,2015年中西部的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值总体大幅下降,而东部地区的变化较稳定东部地区中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差值不降反升,说明北京等地的城乡差异越来越大四、 结论与对策建议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两条结论:第一,虽然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异仍较大,但已经有明显下降;第二,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的存在反而会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如北京、上海等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首先,从教育出发,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从而达到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目的城市与农村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一直存在的较大差异,造成了城乡之间人力资源素质的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城乡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均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差异。

      无数实践表明,受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收入水平也高所以,我国政府一方面必须加大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设备,增强师资力量以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降低农民受教育成本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使农村的后备劳动力资源拥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能够提高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率此外,还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发放教育补贴,以解决贫困家庭孩子的求学困境;并且在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为“农村人口”提高平等的求学机会,以尽快缩小城乡差异其次,从政府职能出发,考虑加强政府转移支付的职能,以此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转移支付是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其中,政府主要是通过对低收入者的财富进行直接转移,从而实现收入的再分配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故应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与此同时,为了让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一样的社会保障,建立统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规范管理,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提供制度保证加强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革还需要涉及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平等一致,覆盖全社会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1]耿海青.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1):103-110.[2]蒂姆昂温,周希增.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相互作用:一个理论透视[J].地理译报,1991(3):5-9.[3]Sahn D E,Stifel D C.Urban-rural inequality in living standards in Africa [J].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2003,12(4):564-597.[4]Knight J,Gunatilaka R.The rural-urban divide in China:income but not happiness? [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0,46(3): 506-534.[5]李仙娥,杨勇.国内关于城乡差距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5(3):72-74.[6]王华,陈烈.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6,26(3):463-468.[7]楊灿明,赵福军.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述评[J].财政研究,2004(6):12-14.[8]刘自强,李静,鲁奇.41个国家城乡发展演变规律总结与变革的临界点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8,27(3):1-7.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