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宋理学与书院教育宗旨.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264277
  • 上传时间:2022-07-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1.25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宋理学与书院教育宗旨    洪银香 朱汉民[Summary] 南宋时期,理学和书院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理学家倡导复兴儒学、以儒家明体达用、内圣外王作为书院教育宗旨,推动了南宋书院的发展,为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Key] 书院教育;明体达用;圣贤之学;经世致用[] G40-09[] A[] 1008—1763(2016)02—0017—09Abstract:The expanding of academies in Confucians' classical learning was tightly combined with the flourishing of Neo-Confucianism. With the aim of reviving the Classical Confucianism, advocating pragmatic education objectives, internal saints and external kings, Neo-Confucians promoted the academy culture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BCE. 1127-1279) and founded the unofficial ideological basis for the academy as one independent education system.Key words:academy education; pragmatic education objectives; the knowledge of Sage; concerning reality and applying南宋时期,理学的发展日趋成熟,理学家以理学指导书院教育,推动了书院的长足发展,使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

      理学的学术宗旨是寻求明体达用,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理学家在以理学指导书院教育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理学的学术思想、人格理念运用到书院中,从而为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宗旨一宋儒的学术宗旨:“明体达用”宋学又称新儒学,是中国儒学史上重要的学术流派,其产生源于对佛老与词章俗学的批判,以及对孔孟道学的复归与创新宋儒认为孔孟圣道是有体有用之学,当世佛老之学、俗儒俗吏严重违背了圣人有体有用、体用兼备的学术宗旨于是宋儒在出入佛老、俗学之后,提出复归孔孟道学,以圣人的明体达用作为自己的学术旨趣1.宋儒的明体达用、内圣外王宋学处于发端之际,就被冠上明体达用的为学宗旨纪晓岚曾高度赞扬宋学的开创者范仲淹“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清]纪昀:《范文正公集·提要》,《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093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28页认为“无愧于圣贤”是体,“济于天下”是用,儒学就是明体达用之学宋初三先生胡瑗也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刘彝指出胡瑗“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夙夜勤瘁,二十余年……故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清]黄宗羲:《安定学案》,《宋元学案》卷1,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页。

      这里,刘彝明确指出其师的学术宗旨是明体达用,而且对体、用进行了阐述,他说:“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变者,其体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清]黄宗羲:《安定学案》,《宋元学案》卷1,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页认为“明体”就是讲明义理,“达用”就是润泽斯民南宋时期,宋学发展鼎盛,理学家皆以明体达用标榜自己的学术宗旨胡宏认为道学是有体有用之学,并以振兴道学为己任,他说:“道学,体用之总名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宋]胡宏:《知言》,《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页胡宏这里所说的“道学”其实就是宋儒继承、弘扬的孔孟圣贤之学,他说:“学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宋]胡宏:《与张敬夫》,《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31页所以在胡宏看来有体有用与内圣外王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朱熹也说“道学之体用,圣贤之德业”[宋]朱熹:《复斋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8,《朱子全书》第2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739页认为道学的明体达用与圣贤的内圣外王相符朱熹指出宋儒之学应该是体用一源之学,他说“所以明天理、正人心、扶三纲、叙九法者,深切著明,体用该贯。

      [宋]朱熹:《建宁府崇安县学二公祠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7,《朱子全书》第2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708页认为无论是明理正心还是扶纲叙法,万事万物都兼备体用朱熹后学赞誉朱熹学术宗旨时,说道“惟文公之学,圣人全体大用之学也[宋]熊禾:《考亭书院记》,《熊勿轩先生文集》卷3,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版,第30页朱熹之后,真德秀也认为宋学祖述孔孟之道有体有用,他说:“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本之一身者,体也;达之天下者,用也尧舜三王之为治,六经语孟之为教,不出乎此而《大学》一书由体而用,本末先后,尤明且备[宋]真德秀:《剳子四》,《西山文集》卷13,《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178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6页由此可见,宋儒都是把“明体达用”作为其学术的根本宗旨,把儒家圣贤之学归之于明体达用之学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6年第2期洪银香,朱汉民:南宋理学与书院教育宗旨内圣外王与明体达用是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是儒学提出的一理想的境界和学术宗旨,内圣就是涵养个人的道德心性,践履道德规范,建立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外王就是达于外的经邦济世明体”是讲明义理,“达用”是润泽斯民。

      无论是内圣外王还是明体达用都是以挺立超越的道德本性而得道德践履之实,由内圣而达之于外,从而实现开物成务、康济群生的社会理想2.北宋书院教育宗旨的新探索赵宋王朝历五代十国之厄,建立统一的国家之后,社会生产发展,百姓生活安定,于是士子们开始有了读书的需求宋初统治者极为重视科举,官学教育不能满足当时士子们为学求道的要求因此,唐五代时期刚刚萌芽的书院,开始受到士人的关注许多学者或重视文教事业的官员开始创办书院,聘请当世鸿儒讲学书院之中以明圣人教学之意,开辟了书院建设的新时期,使书院从其使命上、内容上、学风上都有了新的内涵,使“补官学之不足”这个命题有了新的含义面对当时教育式微的现状,范仲淹通过庆历兴学以改变士风、改革教育,在掌教睢阳书院时,他强调育才、宗经的教育宗旨,反对无用的词章之学他说:“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宗经”[宋]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范文正公文集》卷9,《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认为“宗经则道大,道大则才大,才大则功大学校教育就是要教人熟读圣人经典,通晓经典就能通达圣人之意,知圣人之意而后能明内圣外王之道他说:“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

      若夫廊庙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御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以为乡先生者[宋]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范文正公文集》卷7,《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166页在这篇书院记中,范仲淹表述了其书院教育的理念,即培育既能内修其身又能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与此同时,“宋初三先生”对北宋时期的书院教育宗旨的确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孙复讲《易》学、《春秋》学于泰山书院,是要书院诸生明圣人之体用,石介在《泰山书院记》中说:“然较其功业徳行穷不必易达,吏部后三年贤人之穷者,又有泰山先生”[宋]石介:《泰山书院记》,《徂徕集》卷19,《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094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54页称赞孙复兼备德行功业石介掌教徂徕书院,要为学者笃实切行,被后世理学家黄震高度赞扬,他说“以徂徕安定笃实之学,以推发源之自以示归根复命之意,使为吾子孙毋蹈或者末流谈虚之失而反之笃行之实[宋]黄震:《黄氏日抄》卷45,《文津阁四库全书》第710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69页胡瑗提出“苏湖教法”,对北宋书院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胡瑗主张放弃无用的文辞诗赋,分“经义”、“治事”二斋分科教育,回归儒学“明体达用”的宗旨。

      胡瑗的这一教育宗旨,备受理学家推崇二程说“胡安定在湖州置治道斋,学者有欲明治道者,讲之于中如治兵、治民、水利、算数之类尝言刘彝善治水利,后累为政,皆兴水利有功[宋]程颐、程颢:《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上》,《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8页二程非常赞同胡瑗于州学教育中教育弟子习经济之学,认为经济之学是有功于国计民生的黄震也说胡瑗“以教育天下之才为己任其学以体用为先,在湖学有经义斋、治事斋治事者,人各治一事,如边防水利之类其在太学,有好尚经术者,好谈兵战者,好文艺者,好节义者,使各以类,群居讲习[宋]黄震:《黄氏日抄》卷45,《文津阁四库全书》第710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69页胡瑗“苏湖教法”重经世致用之学,对南宋书院“眀体达用”教育宗旨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北宋五子”之周敦颐、程颐、程颢对书院的发展也做了突出的贡献自周敦颐以其理学思想为指导创办濂溪书堂开始,理学和书院就建立了不解之缘濂溪书堂建成之后,周敦颐在其友人潘兴嗣交谈中指出了该书院的目的,他说“束发为学,将有以设施,可泽于斯民,必不得巳,止未晩也此濂溪者,异时与子相从于其上,歌咏先正之道,足矣!”[宋]潘兴嗣:《附录一·周敦颐墓志铭》,《周敦颐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5页。

      周敦颐认为书院教育的宗旨是明先圣之道统,而后泽济斯民,书院的责任就是要教之以圣人之要,汲汲于传道授业解惑周敦颐的弟子程颐程颢讲学于嵩阳书院和伊川书院时,其最重要的贡献是抬高了“四书”的地位,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作为书院教育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揭示了二程注重经济之学的教育思想,他说“熈宁初,明道先生在朝,建白学制,教养、考察、宾兴之法,纲条甚悉”[宋]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东莱集》卷6,《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154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2页由此可见,周敦颐,二程的书院教育也是以复归古之圣贤之学为目的的,不仅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且重视经世致用之学,使得书院教育相较于官学而言,有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使命,起到了“补官学之不足”的目的3.南宋书院教育宗旨的成型南宋理学进一步发展,宋儒认为明体达用、内圣外王之学就是讲明义理以修其身为本,润泽斯民以为用在南宋理学家创建或讲学的书院中,理学是指导思想,而书院只是理学社会化的基地因此,理学家的为学目的与其书院教育的宗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明体达用”,就是要培养既能了解圣贤之道又能经世致用的人才。

      胡宏认为道学是有体有用之学,他说“道学,体用之总名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宋]胡宏:《知言,《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页胡宏以振兴道学为旗帜而创办书院教育,主张“学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宋]胡宏:《与张敬夫》,《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31页即为社会培养体用兼备的人材胡宏认为,道德伦理规范和原则本于天道,先天存在于人的内在心性之中,他说“人之生也,良知良能,根于天,拘于己,汩于事,诱于物,故无所不用学也”[宋]胡宏:《知言》,《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页认为“明体”之学就是要认识先天道德,做道德人格完美的圣人或君子胡宏还指出经邦济世的致用之学也是书院教育的目的,认为儒学和佛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