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电路重点难点203.ppt
45页1、N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P型半导体自由电 子是空穴,都不带电2、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窄,加反向电压时变宽3、三极管在结构上分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工作时的载流子是电子和空穴4、三极管的结构特点是:三极管的发射区掺杂浓度高;基区浓度低 ;集电结结面积比发射结结面积大5、在掺杂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掺杂浓度 少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重点难点回顾,当温度升高后,本征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增加且数目相等,,●各曲线的间隔大小可反映β值的大小,IC= β IB,,,,,,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放大区,p>N 正偏p 由于三极管存在死区电压, 当输入信号小于死区电压时, 三极管V1、 V2仍不导通, 输出电压uo为零, 这样在输入信号正、 负半周的交界处, 无输出信号, 使输出波形失真, 这种失真叫交越失真 为了解决交越失真, 可给三极管加适当的基极偏置电压, 使之工作在甲乙类工作状态明确的几个概念,最大输出功率是在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时,输出基本不失真的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注意:与输出功率的大小无关,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参数都随温度而变化,uo= (UC1 + uC1 ) - (UC2 + uC2 ) = 0,对于双端输出,差动放大电路是利用两边电路相同的零漂互相抵消的办法来抑制输出端零漂的,这就是差动放大器抑制零点漂移的基本原理显然,两边电路的对称性将直接影响这种抵消的效果 电路对称性越好,这种抵消效果越好,对零漂的抑制能力越强为了减小零漂,应尽量提高电路的对称程度在集成运放等集成电路中,其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形式,由于集成工艺上可实现很高的电路对称性, 因而其抑制零漂的能力都很强在差动放大电路中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输入ui1和ui2, 则差模信号为ui1-ui2 共模信号为(ui+ui2)/2,●上述基本差动放大器是利用电路两侧的对称性抑制零漂的。 若要其以单端输出(也叫不对称输出),则其“两侧对称,互相抵消”的优点就无从体现了;,为此接入射极公共电阻Re,目的是引入直流负反馈比如,当温度升高时,两管的IC1和IC2同时增大,由于有了Re,便有以下负反馈过程:,RE : 强负反馈作用,也叫共模反馈电阻,不影响差模信号的放大,温度T,IE = 2IC,,URE,,,,在对称的基础上,动态的:即某一时刻UB为特定值,则此时刻UB-UE将下降,Re越大抑制零点漂移效果越好,1. 恒流源相当于阻值很大的电阻2. 恒流源不影响差模放大倍数3. 恒流源影响共模放大倍数,使共模放大倍数减小,从而增加共模抑制比,理想的恒流源相当于阻值为无穷的电阻,所以共模抑制比是无穷恒流源的特点,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图,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将使单端电路的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需要注意的几点: 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 电压负反馈然稳定输出电压 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减小了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并且稳定了放大倍数,为了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引入串联负反馈1.为了降低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引入并联电压负反馈2.为了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 引入并联电流负反馈3.为了降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 引入串联电压负反馈,,只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就一定能使其性能得到改善(错),●引入负反馈后,会使放大电路的净输入量减小 正 ,会使放大电路的净输入量增大,●运算电路中一般均引入负反馈 只有当运算电路工作性区时都可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求解运算关系,●所谓闭环:有反馈网络 所谓开环:没有反馈网络,注意,负反馈只能减小放大器自身的非线性失真,对输入信号本身的失真,负反馈放大器无法克服,不是所用的集成运放运算电路,反向输入端均为虚地,,分压式偏置电路,,RB1,,,,,,,,+EC,,,RC,,,,RB2,,,,RE,,,条件1.若满足,则,UB与晶体管参数无关,条件2.若满足,则,IC\IE与晶体管参数无关,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如图所示,UBEQ=0.7V, β=50, rbb’=300,Rb1=20kΩ,,Rb2=10kΩ,Re=Rc=2kΩ。 1)估算静态工作点 IBQ、ICQ、和UCEQ(2)画出其微变等效电路 (3)估算电压放大倍数Au、ri、和ro (4)当在输出端接上RL =2kΩ的负载时,Au = ?,,,,,(1)UBQ=RB2/(RB1+RB2)*UCC=4VICQ≈IEQ=(UBQ-UBEQ)/RE=1.65mAIBQ=ICQ/β=1.65/50=0.033mAUCEQ≈UCC-ICQ(Rc+Re)=12-1.65*(2+2)=5.4V,3)RBE=rbb’+(1+β)*(26/IEQ)=300+51*(26/1.65)=1.1KΩ AU’= β*RC/RBE=-50*2/1.1≈-90.9ri=RB1//RB2//rbeRB’=RB1//RB2=10*20/(10+20)=6.67 KΩri=RB’//rbe=RB’*rbe/(RB’+rbe)=6.67*1.1/(6.67+1.1)=0.94 KΩr0=RC=2 KΩ,(4)RL’=RC//RL=(RC*RL)/(RC+RL)=(2*2)/(2+2)=1 KΩ AU=-(β*RL’)/(rbe)=-(50*1)/(1.1) ≈-45.5,。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