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师范大学21春“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2)》离线作业(二)辅导答案4.docx
5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她东北师范大学21春“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2)》离线作业(二)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古韵学家根据韵尾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阳声韵是()A.以鼻辅音[-m]收尾的B.以鼻辅音[-n]收尾的C.以鼻辅音[-]收尾的D.以鼻辅音[-t]收尾的参考答案:ABC2.对转: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常常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互相转变的现象,它们互变的前提是彼此的主要元音相同)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吕氏春秋》因为书中有八览,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吕氏春秋》全书现存()A.12篇B.6篇C.8篇D.160篇参考答案:D5.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参考答案:D6.“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中“飡”与“餐”是异体)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复音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8.复音词是指包含有两个音节的词)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古代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中关于平仄,下列正确的一组是()A.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B.平、上声为平,去、入声为仄C.平、上、去声为平,入声为仄D.平、上声为仄,去、入声为平参考答案:A10.关于“叠韵”和“双声”的定义,下列正确的一组是()A.两字声音相同为双声B.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C.两字韵相同为叠韵D.两字必须韵母相同才为叠韵参考答案:C11.关于“皮、肤”,说法正确的是()A.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B.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C.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轻重上不同D.肤词义轻﹔皮词义重参考答案:AB12.“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这首诗是格律诗)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的“其”是语气词,有“大概”的意思。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判定古文中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必须以古音为标准依据,不能用现代汉语的音读作标准)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关于“禽、兽”,说法正确的是()A.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B.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C.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D.古汉中“兽”本包括“禽”参考答案:AC16.“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其中“户”的文中义是()A.户主B.门户C.房门D.窗户参考答案:C17.下列复音词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扶摇B.险阻C.夭阏D.饥饿参考答案:AC18.三十六字母是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9.下面各句子中 的“然”字是代词的有()A.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B.所渐者使之然也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参考答案:AB2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其”的词性为()A.指示代词B.人称代词C.副词D.语气词参考答案:D2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2.偏义复词其意义究竟是偏在哪个语素上,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3.《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4.关于三十六字母,说法正确的是()A.三十六字母中次浊的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B.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有:滂敷透彻清穿溪C.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D.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的是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参考答案:BCD25.读如、读若属于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6.《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意动用法)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8.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際”的本义是两房相合之缝)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9.本义一定是最初的意义)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中“特”的词义为()A.独B.特别C.特殊D.公牛参考答案:A31.关于“皮”、“肤”,说法正确的是()A.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B.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C.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轻重上不同D.肤词义轻;皮词义重参考答案:AB32.词义扩大指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3.“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中“渐”的意思是()A.浸泡B.逐渐C.损害D.成就参考答案:A34.“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属词义引申途径中的延展引申)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5.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6.关于平仄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声为平,二三四声为仄B.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C.一二三声为平,四声为仄D.一二声为仄,三四声为平参考答案:ACD37.下面各组字属于上古全清声母的一组是()A.帮 非 精 照B.并 定 从 群C.敷 清 心 审D.来 日 泥 微参考答案:A38.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分析时,将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叫做()A.浊B.粘C.对D.清参考答案:D39.在“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中,“史记”指的是司马迁的著作)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0.“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怒”的词义是()A.振奋B.奋发C.愤怒D.怨愤参考答案:A41.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2.“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中的“劝”的意思是()A.规劝B.说服C.胜任D.鼓励参考答案:D43.叠音词中的重叠用词是不重叠不能使用的词)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4.“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与“诸将效首虏”两句中“效”的词义相同)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5.因《吕氏春秋》书中有八览,后人也把这部书称为吕览)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6.下面各句子中的“然”字是词尾的有()A.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B.所渐者使之然也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参考答案:ACD47.“水击三千 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扶摇”属于()A.附音词B.连绵词C.合成词D.词组参考答案:B48.关于“对”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A.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B.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C.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D.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参考答案:D49.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司马彪、郭象、向秀等五家,现存的只有谁的注本十卷()A.司马彪B.郭象C.向秀D.孟氏参考答案:B50.经注本是就经为注,经注合一,注文紧置于所要注释的文字之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