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积分的起源与发展.doc
8页微积分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一、微积分为什么会产生二、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创立的贡献三、对微积分理论有重要影响的重要科学家四、微积分的现代发展一、微积分为什么会产生微积分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统称, 它的萌芽、发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研究解决抛物弓形的面积、球和球冠面积、 螺线下面积和旋转双曲体的体积的问题中, 就隐含着近代积分学的思想 作为微 分学基础的极限理论来说, 早在古代以有比较清楚的论述 比如我国的庄周所著 的《庄子》一书的“天下篇”中,记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三 国时期的刘徽在他的割圆术中提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 可割,则与圆周和体而无所失矣 ”这些都是朴素的、也是很典型的极限概念到了十七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伽利略出版《力学 对话》,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航海的需要,矿山的开发,火松制造提出 了一系列的力学和数学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就成了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 微积 分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是必然的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第一类是研究运动的时候直接出现的,也就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
已知物体移动的距离表为时间的函数的公式, 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 速度;反过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表为时间的函数的公式,求速度和距离困难在于: 十七世纪所涉及的速度和加速度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例如,计算 瞬时速度, 就不能象计算平均速度那样, 用运动的时间去除移动的距离, 因为在 给定的瞬刻,移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都是 0,而 0 / 0 是无意义的但根据物 理学,每个运动的物体在它运动的每一时刻必有速度,是不容怀疑的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来源于好几个方面: 纯几何问题、 光学中研究光线通过透 镜的通道问题、运动物体在它的轨迹上任意一点处的运动方向问题等困难在于:曲线的“切线”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古希腊人把圆锥曲线的切线定义为 “与曲线只接触于一点而且位于曲线的一 边的直线”这个定义对于十七世纪所用的较复杂的曲线已经不适应了第三类问题是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十七世纪初期,伽利略断定,在真空中以 45°角发射炮弹时,射程最大 研究行星运动也涉及最大最小值问题困难在于:原有的初等计算方法已不适于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但新的方法尚无眉目第四类问题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 一个体积相当大的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
困难在于:古希腊人用穷竭法求出了一些面积和体积, 尽管他们只是对于比 较简单的面积和体积应用了这个方法, 但也必须添加许多技巧,因为这个方法缺 乏一般性,而且经常得不到数值的解答穷竭法先是被逐步修改,后来由微积分的创立而被根本修改了欧多克斯的穷竭法是一种有限且相当复杂的几何方法它的思想虽然古老, 但很重要,阿基米德用得相当熟练,我们就用他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种方法阿基米德证明的主 要精神是证明圓可以被 圆内接多边形穷竭在圆里面内接一个 正方形,其面积大于圆 面积的1/2 (因为它大 于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 1/2,而外切正方形的面 积大于圓的面积占)EBAZ2Z3设月*是内接正方形 的一边,平分弧zf”于点 C处并连接/C与CB. 作C处的切线,并作/1Q 及ZJE垂直于切线.Z12 故 DE//AH o从而,ABED是一个矩形, 其面积大于弓形的面 积.因此,等于矩形面积 一半的三角形/U?C的面积大于弓形/C〃面积的一半对正方形的每边都这样做,得到一个正八边形8边形所得到的八边形 不仅包含正方形且包 含圆与正方形面积之 差的一半以上“16边形16边形在八边形的每边 上也可按照足4〃上 作三角形/1BC那样地 作一个三角形,从而 得到一个正十六■边 形。
这个正十六边形 不仅包恳八边形且包 含圆与八边形面积之 差的一半以上&这种做法你想做 多少次就可以做多少 次.可以肯定,圓与 某一边数足够多的正 多边形面积之差可以 弄得比任何预先给定 的量还要小“64边形 ……、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创立的贡献微积分的产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极限概念;求积的无限小方法;积分与微 分的互逆关系 最后一步是由牛顿、莱布尼兹完成的前两阶段的工作,欧洲 的大批数学家一直追朔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对于这方面的 工作,古代中国毫不逊色于西方, 微积分思想在古代中国早有萌芽, 甚至是古希 腊数学不能比拟的 公元前 7 世纪老庄哲学中就有无限可分性和极限思想; 公元 前 4 世纪《墨经》中有了有穷、无穷、无限小(最小无内) 、无穷大(最大无外) 的定义和极限、瞬时等概念刘徽公元 263 年首创的割圆术求圆面积和方锥体积, 求得 圆周率约等于 3 .1416,他的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是世界古代极限思想 的深刻体现微积分思想虽然可追朔古希腊,但它的概念和法则却是 16 世纪下半叶,开普勒、卡瓦列利等求积的不可分量思想和方法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 思想和方法从刘徽对圆锥、 圆台、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证明到公元 5 世纪祖恒求球 体积的方法中都可找到。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独创了“隙积术” 、 “会圆术”和“棋局都数术”开创了对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于 1274 年撰写了划时代巨著《数书九章》十八卷,创 举世闻名的“大衍求一术”——增乘开方法解任意次数字(高次)方程近似解, 比西方早 500 多年特别是 13世纪 40年代到 14世纪初,在主要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 高峰,出现了现通称贾宪三角形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和增乘开方法、 “正负开 方术”、“大衍求一术”、“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垛积术”(高阶等 差级数求和)、“招差术”(高次差内差法)、“天元术”(数字高次方程一般解法) 、 “四元术”(四元高次方程组解法) 、勾股数学、弧矢割圆术、组合数学、计算技 术改革和珠算等都是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杰出成果, 中国古代数学有了 微积分前两阶段的出色工作,其中许多都是微积分得以创立的关键 中国已具 备了 17 世纪发明微积分前夕的全部内在条件,已经接近了微积分的大门可惜 中国元朝以后, 八股取士制造成了学术上的大倒退, 封建统治的文化专制和盲目 排外致使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日渐衰落,在微积分创立的最关键一步落伍了。
三、对微积分理论有重要影响的重要科学家 公正的历史评价,是不能把创建微积分归功于一两个人的偶然的或不可思议 的灵感的 十七世纪的许多著名的数学家、 天文学家、 物理学家都为解决上节四 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法国的费马、笛卡尔、罗伯瓦、笛沙格;英国的 巴罗、瓦里士; 德国的开普勒; 意大利的卡瓦列利等人都提出许多很有建树的理 论为微积分的创立做出了贡献事实上,牛顿的老师巴罗, 就曾经几乎充分认识到微分与积分之间的互逆关 系牛顿和莱布尼茨创建的系统的微积分就是基于这一基本思想 在牛顿与莱布 尼茨作出他们的冲刺之前, 微积分的大量知识已经积累起来了 甚至在巴罗的一 本书里就能看到求切线的方法、两个函数的积和商的微分定理、 x 的幂的微分、 求曲线的长度、定积分中的变量代换、隐函数的微分定理等等但最重要的 2 个人物还是下面两位:1. 牛顿:17 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但已有的数学成果 得到进一步巩固、 充实和扩大, 而且由于实践的需要, 开始研究运动着的物体和 变化的量, 这样就获得了变量的概念, 研究变化着的量的一般性和它们之间的依 赖关系到了 17 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创造性研究的基础上,英国大数学家、物 理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微积分的,他为了解 决运动问题,创立了一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 即牛顿称之为 “流数 术”的理论,这实际上就是微积分理论。
牛顿的有关“流数术”的主要著作是《求 曲边形面积》、《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计算法》和《流数术和无穷极数》 这些概 念是力不概念的数学反映 牛顿认为任何运动存在于空间, 依赖于时间, 因而他 把时间作为自变量, 把和时间有关的固变量作为流量, 不仅这样, 他还把几何图 形一一线、角、体,都看作力学位移的结果因而,一切变量都是流量牛顿指出,“流数术”基本上包括三类问题1) 已知流量之间的关系,求它们的流数的关系,这相当于微分学2) 已知表示流数之间的关系的方程,求相应的流量间的关系这相当于 积分学,牛顿意义下的积分法不仅包括求原函数,还包括解微分方程3) “流数术”应用范围包括计算曲线的极大值、极小值,求曲线的切线和 曲率,求曲线长度及计算曲边形面积等牛顿已完全清楚上述( 1)与(2)两类问题中运算是互逆的运算,于是建立 起微分学和积分学之间的联系牛顿在1665年5月20日的一份手稿中提到“流数术” ,因而有人把这一天 作为诞生微积分的标志牛顿于 1642 年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艰苦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人类历 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天才, 他对物理问题的洞察力和他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 题的能力,都是空前卓越的。
尽管取得无数成就,他仍保持谦逊的美德2. 莱布尼茨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 G.W. Leibniz 1646~1716)是 17、 18 世纪之交德国最 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博览群书,涉 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从几何方面独立发现了微积分, 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至少有数十位数 学家研究过,他们为微积分的诞生作了开创性贡献 但是他们这些工作是零碎的, 不连贯的,缺乏统一性 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途径与方法与牛顿是不同的 莱 布尼茨是经过研究曲线的切线和曲线包围的面积, 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 念、得出运算法则的 牛顿在微积分的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 造诣较莱布 尼茨高一等, 但莱布尼茨的表达形式采用数学符号却又远远优于牛顿一筹, 既简 洁又准确地揭示出微积分的实质,强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数学的发展莱布尼茨创造的微积分符号, 正像印度――阿拉伯数码促进了算术与代数发 展一样,促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是数学史上最杰出的符号创造者之一牛顿当时采用的微分和积分符号现在不用了, 而莱布尼茨所采用的符号现今 仍在使用莱布尼茨比别人更早更明确地认识到, 好的符号能大大节省思维劳动, 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3. 优先权的争论从始创微积分的时间说牛顿比莱布尼茨大约早 10 年,但从正式公开发表的 时间说牛顿却比莱布尼茨要晚牛顿系统论述“流数术”的重要著作《流数术和 无穷极数》是1671年写成的,但因 1676年伦敦大火殃及印刷厂, 致使该书 1736 年才发表,这比莱布尼茨的论文要晚半个世纪不幸的是,由于人们在欣赏微积分的宏伟功效之余, 在提出谁是这门学科的 创立者的时候, 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 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 家的长期对立 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 囿于民族偏见, 过于拘泥在牛 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其实,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是自己独立研究, 在大体上相近的时间里先后完 成的比较特殊的是牛顿创立微积分要比莱布尼茨早 10 年左右,但是正式公开 发表微积分这一理论,莱布尼茨却要比牛顿发表早三年。












